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曹林 《青年记者》2020,(13):96-96
好的评论,多源于对既有空话套话的批判性思考,把所缺的"实在"填上,思想和观点就出来了。为什么有些人写评论,写着写着,那种毫无营养的空话套话就来了呢?比如,对某个社会问题,写着写着就开始堆砌"加大监督力度""完善制度规范""补上教育缺失""强化立法""必须高度重视""提升管理水平"之类,都是祈使式的行政语言,而不是论理式的评论语言。  相似文献   

2.
名人汗毛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人因为出了名而引起常人的关注和兴趣,叫做“名人效应”。这只要您抓起一份报纸,就不难了解个中之味。周末版呀,星期刊呀,扩大版呀,左一篇写的是名人,右一幅照的也是名人;甲写名人就业,乙写名人爱情,丙就会去挖掘名人的私情,丁呢,这名人衣食住行的细微末节,一一刊出。更有那细的,连名人宠物的名字、起名字的过程、这名字的译名及其这名字与我国古籍上的一条什么母狗的关系等等,都会考据无遗,真所谓纤毫毕现。我的一位爱调侃的  相似文献   

3.
与驻地记者一道采访,或者带年轻人下基层采访,谈起新闻写作,他们常常会问,老詹,为什么大家同样写文章,有的人写得又生动又吸引人,有的人却写得枯燥干巴,一点没有看头呢?写作水平高低,究竟秘诀何在?我说,水平高低在选择。那年,和北京站站长徐文营到燕山石化采访,上车后我对小徐说,文营呀,假如这篇稿子由你来写,也让我同时写的话,咱们一上路,就开始在作选择了。作哪些选择呢?第一,对象的选择。这没什么区别,大家的目标,都是燕山石化。第二,角度的选择。到燕山石化,到底写什么呢,也许可以有五个角度,你选择了A角度,我选择了C角度,如果我的角度…  相似文献   

4.
学艺札记     
我常常为写得不生动而苦恼。有的同志说:这是平日“练笔”不够。可是由于工作的需要,我觉得平日写的东西也不算少,只是写来写去,新闻老是这么几句导语,通讯、评论也老是同样的格调,不能很快提高。这是什么缘故呢?如果说要练笔,究竟应该怎样练?应该从什么地方练起呢? 我把自己的苦恼告诉了几位做过新闻工作的前辈,很想听听他们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评论难写.搞评论在新闻各行中算是一种难事、苦事,又很不容易出成果的事.所以一说搞新闻,大部分人都愿意当记者,而避之写评论.评论为什么这样难呢?因为评论是报纸的宝塔尖,是报纸的最高层次.  相似文献   

6.
6月24日晚上,在看央视5频道《豪门盛宴》时,见到了这样一种情景:当一向以稳重大方著称的节目主持人张斌问候在座的现场观众时,观众席上却“刷”地举起了两块字迹歪歪扭扭的牌子,一块写着“张斌,辛苦了”,一块写着“张斌,我们爱你”。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一家人讨论开了。妻子说:“这可不是明星演唱会呀,是不是搞错了?”儿子说:“节目办得好,当然有人喜欢呀!”节目好在哪?大家说了很多。我是一个激情不足、理性有余的准球迷,我也欣赏《豪门盛宴》,欣赏张斌。张斌主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讲授评论课的教员,我时常会面对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相对报道来说,评论是比较难于阅读的呢?(而一些新闻学院的学生和新闻媒体的从业者则常常会问:为什么我会觉得评论更难写呢?)我觉得,除了产生观点的判断力和论证观点的知识经验、逻辑素养这些因素之外,评论文本中语句之间的关系,也比报道中的语句关系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8.
假如我是实习生,我得好好选择,究竟到哪个单位实习?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人民日报>当然好,去不了能到海外版也行呀.但一开晨会我就被雷倒了,好家伙,密密麻麻竟然坐了五六十个实习生呢!这么多人都是来实习的吗?有这么多机会给各位吗?有那么多稿子可以写吗?写出来能够登得出去吗?  相似文献   

9.
有年轻记者问我,老詹呀,您为什么这么喜欢写博客呢?我说,原因很简单,因为多写博客,好处很多嘛。一是练笔。写博非常随便,也很轻松,文字也就自然流畅,不必装腔作势,正儿八经。经常写博,手就不生,再给报纸写消息啦、写评论啦,那就快多了,也容易多了。二是练脑。人的脑子,越用越活,写博必须动脑子,深化你的思想,提炼你的观点,使你的想法往深里走,往精里走。所以,多写博客,你的脑子也就更加灵活,思想更加深刻,见解更加犀利了。  相似文献   

10.
我刚参加新闻工作时,认为当记者只要会写消息就行。有些老编辑曾要我练习写评论,并说不会写评论,就不能当一名称职的记者。可是我总认为,写评论是报社领导的事,不写评论照样能做记者。所以在六七年的记者活动中,一篇评论都没有写过,直到1956年  相似文献   

11.
★“河南人”之后的故事 《别拿上海人说事儿》的责任编辑杜强说,你写了河南人我就不能写上海人么? 《俺说你们北京人》的责任编辑阿荣说,我觉得“河南人”这股风潮来得快去得也快,我感觉这个事就要过去了。 《湖南人凭什么》的作者周兴旺说,盗版的《湖南人凭什么》成了湖南公安方面的重点打击对象。  相似文献   

12.
认稿与认人     
稿件是人写的。编辑处理稿件自然还会遇到人的问题。记得新闻界曾有人提出,编辑应认稿不认人。这对当时刹住不以新闻质量、新闻价值取稿,而凭关系、熟人用稿的不正之风是起了积极作用的。从这个角度上说,认稿不认人无可厚非。然而,认稿是否就不能认人呢?我以为,只要  相似文献   

13.
新闻小评论,有的"一事一议",有的"一题一议"。我们把"一事一议"中的"事"称为小评论的新闻材料或新闻由头。这个新闻由头,不仅是小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作者抒发感情,评论问题的依据。选择好新闻由头,对写好小评论关系极大。新闻评论是一个新闻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如果评论的质量不高,受众就会找不着"根儿"。如何突破这个存在的问题呢?我觉得写小评论是个必由之路。有许多小  相似文献   

14.
张学法 《记者摇篮》2000,(11):30-30
初学写稿的人往往不知写什么,写稿时间较长的人,往往出现还有什么可写的困惑,那么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妙法呢?我的体会是拓宽视野,处处留心。由此及彼觅新闻在采访“此”新闻时,我们只要留心,往往会发现新的新闻线索,你若是个有心人,就会通过这个新线索写出“彼”新闻来。1996年5月,我去建设局采访该局举办的“爱我城建”晚  相似文献   

15.
“万事开头难”。写通讯也是如此。“开头第一句是最困难的,好象在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找到它。”这是大作家高尔基说的。我在写通讯时也有这种感觉,常常对开头话迟迟不敢下笔,或者写了一个又一个,但是最后往往还是不满意。写好通讯的开头,能不能概括出一些一般的原则呢?我认为是可以的。比如:一、开头不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应当言简意赅,凝练明快;二、要新鲜、能引人入胜,但又不可为追求新奇而故  相似文献   

16.
错了就错了,悔了就悔了!凭什么誓死不回头?就是要转身,掉头,往回走。前面是沙漠,来路上却已遇到一生中难以再遇的甘草,为什么不回头?你曾经爱的人也是爱你的人由于误会而分手,当你们再一次走到一起的时候,为什么不解开彼此的心结再续前缘?你曾经非常热爱的一份工作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如果有机会,为什么不能再回去?你曾经被前方的十字路口所迷惑,既然已经知道是一个陷阱,又何必再徘徊?总有一些事情经历了才知道对错,总有一些东西失去了才知道珍贵,既然知道了,为什么不回头?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牵绊?总以为天涯何处无芳草,总以为后面遇到的会…  相似文献   

17.
有些同行和通讯员见了我好问:“你的小评论写的不少,我们怎么没有那么多题目呢?”我从实践中体会到:欲写小评论,应做多事人。一事一议的小评沦,由事引发感想,抒发情怀,提出论点.进行评和议;以事作论据.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没有“事”作由头,小评论写作就无从谈起。所以,我们要做多事人,想方设法把“事”掌握在手里。积累的事越多,小评论的题目也就越多。我觉得,做多事人,就要多找事,多管事,多问事,多记事,多想事。多找事就是要求我们做个勤快人,迈开双脚,到群众中去,这里是评论题目取之  相似文献   

18.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评价一家报纸的思想水平,我们往往首先看其新闻评论的水平。但近年来,不少报纸,尤其是地市级报纸,新闻评论成了弱项,并常有“断炊”之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新闻评论队伍青黄不接,特别是作为正规军的记者,写新闻评论不多。很多记者误认为,记者主要从事消息、特写、通讯、报告类的采写,撰写新闻评论是评论员、编辑和总编们的事。所以,很多记者不大写新闻评论,有的记者进新闻单位好几年了,还不会写新闻评论。 新闻界通常有一种看法:不会写新闻评论的人不能算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不写新闻评论的人不能算一个称职的新闻工作者。这就要求,记者不但要会写新闻评论,还要多写新闻评论,写新闻评论本是记者的题中之义。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在《党报新闻  相似文献   

19.
写评论,没有深刻的观点不行;写消息通讯,也不能没有观点。没有深刻独到观点的消息、通讯,也不可能成为好的新闻作品。那么,深刻独到的观点从哪里来呢?我的体会,主要就是从采访中来。采访的任务是搜集材料,这是不言而喻的。但采访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搜集观点,对于这一点,并不是每一位通讯员同志都自觉意识到的。而这后一个任务的艰巨性、重要  相似文献   

20.
小评论,有的“一事一议”,有的“一题一议”。我们把“一事一议”中的“事”称为小评论的新闻材料或新闻由头。这个新闻由头,不仅是小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作者抒发感情,评论问题的依据。选择好新闻由头,对写好小评论关系极大。为什么有的小评论写得那样活龙活现、栩栩如生,读者看了爱不释手,听众听了不厌其烦呢?我觉得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由头的选择。有许多小评论,读者、听众一看一听前面的新闻由头,便不由自主地被吸住了,非看完、听完不可。这就说明它的新闻由头选择运用得好。那么,小评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新闻由头呢?我认为它必须典型、准确、应时、新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