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网络传播》2004,(6):18-19
有这么一个故事:如果你把青蛙放到热水中,它一定会马上跳出来。但如果你把青蛙放到凉水中,然后非常缓慢地加温,青蛙却不会跳出来,因为微小的变化不会引起青蛙的反应,青蛙的感觉器官在缓慢升温过程中台慢慢被钝化,直至死亡。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故事,叫温水煮青蛙,将青蛙放在温水里,慢慢地在锅下加热,不知不觉中,青蛙就死了:这个故事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过于安逸的生活就会叫人丧失警惕,失去敏感,甚至丧失生活的价值。因此,生活需要创意。  相似文献   

3.
“受众”一词本身就映射出了媒介或者媒介生产者与媒介使用者之间的不对等性。但如今,正在“跳脱”的受众不再任媒介摆布,而是寻求着平等博弈地位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新闻标题要想制作得跌宕起伏,可采用"跳脱"这种方式,"跳脱"是作者故意造成的一种语言变形--不是一句接一句,一气呵成地写下去,而是突然间断,让部分意思含而不露,但读者可以从当时的语境推知,实现沟通理解,获得一种"得其意于语言之外"的效果."跳脱"的部分主要是用"……"表示,也可用"--"表示.使用"跳脱"使新闻标题跌宕起伏的常见方式有四种.  相似文献   

5.
潮流新品     
牙刷也要清洁 我们每天用牙刷清洗牙齿,但牙刷里却每天藏纳着数百万个能致病的微生物,看来,牙刷也是需要定期清洗和消毒的。 这款牙刷清洁器,其主体是一个具有紫外杀菌功能的球状物,当你将牙刷头朝下插入清洁器中后,这一球状物发出的紫外线能杀死寄生在牙刷上99.9% 的细菌。家庭装的牙刷清洁器能同时消毒4把牙刷,售价为49.95美元(约合人民币400元)。这款牙刷清洁器已被美国《时代》周刊列为2004年最酷的发明之一。 青蛙先生:植物和人的沟通桥梁 这款“青蛙先生”能让你所种植的植物和你交流。只要将“青蛙先生”插入土壤中,它就能在…  相似文献   

6.
上海经验谈     
用官方的说法,上海交通在过去十年里变化巨大,基本兑现了当初"畅达、安全、舒适、清洁"的承诺。在上海过去的经验中,既有巨大成就,也有些许遗憾谈及中国的交通问题,同济大学交通运输管理系教授杨晓光对《中国新闻周刊》评论称:"城市交通是‘天大的小事’,如果全社会不能对此给予重视并尊重其科学性和专业性,简单为之的话,中国的城市交通就像温水煮青蛙,大家都在煮这只青蛙,慢慢就煮死了。"而上海近30年的经验是,在城市化高速扩张的同时,煮青蛙的水却为慢热,并时有下降,所以青蛙至今保持着活力。那么,  相似文献   

7.
37年前,周大伟和王朔分别从北京31中、北京44中毕业,成为北海舰队的新兵。虽然家庭背景不同,但同在北京城,经历的事儿大同小异。“身体发育时适逢三年自然灾害,受教育时赶上文化大革命,所谓全面营养不良,身无一技之长”。好在扭曲的年代终于结束。一些人揪着头发把自己从原来的轨道上硬生生拉扯出来,而那些从没被扯疼过的人,很多就像被温水慢慢煮熟的青蛙,还没回过神儿来,便已经失去了在新时代抗争的能力和勇气  相似文献   

8.
这次研讨的主题是党报的改革,对此我想说三个方面的想法。 形势的变化需要强有力的党报群体充当舆论主导 现在我们所面临的社会变化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这可能是我们在座的人还没有充分估计到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这有点像青蛙的温水效应,把青蛙放在水里,慢慢加温,青蛙不会跳出来,最后,慢慢习惯,直至被煮熟。反之,若青蛙被扔进热水里,则马上就会跳出去。这可能就是渐  相似文献   

9.
文那是一只年轻的青蛙,在它的伙伴中,是最优秀、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它所生活的小池塘充满了生机也充满了危险,为了寻求心中理想的“天堂”,文那不顾朋友及家人的劝阻,历尽艰辛爬上了一棵大树,在树上,文那经历了更为危险的事情,有朋友、有凶狠的敌人,在弱者与强者的选择中,它们都犹豫过,但最终都成为文那的好朋友。冬天过去了,文那从大树上回到了朋友伙伴中间,回到了生它养它的大地上,此时的文那,更加成熟更加聪明了,有过不平凡的经历后,文那真正长大了!  相似文献   

10.
天上那么多星星,闪烁着,按自己的轨道行走,偶有几个脱轨而行,在星空中造就了新的光耀。人也一样,大多数的人,每天走的是同一条路,说的也是差不多的话,几十年如一日,少有几个能跳脱开来,寻找自己的光耀天地。在广告界,能跳脱原来的常规,择取新路,并能  相似文献   

11.
何帆 《天津档案》2007,(8):45-45
才智平平的人往往成就更大。金庸小说中的郭靖就是一个例子。 郭靖憨厚质朴,但懂得用功不辍,也把握得住善恶界限。有这两条,就有了后来的郭大侠。像小龙女、周伯通之类的人物,智力固然卓异,但也有其木讷、天真的一面。像杨过这样飞扬跳脱、聪明外溢的,如果不是受尽挫折、性情大变,估计最终一定是泯然众人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光明 《新闻三昧》2003,(9):15-15
之所以写下这个题目,是因为最近看了一篇文章,引起感想。这是刊登在2月15日上海《新民晚报》第9版上的《青蛙是虫?》一文。该文作者批评当地一个广播节目的主持人将青蛙称作虫,误导了听众。其实,主持人的说法并不错。我国民间有称老虎为“大虫“的说法,比如《水浒》中就多有此说。江南农村一带.还有称蛇为“长虫”的。它们都是形体比青蛙大得多的动物,尚且有“虫”之说,追论青  相似文献   

13.
李樯对现实的准确把握,令影片具有一个近乎完美的“当代中国”的质感,却也同时抑制了许鞍华擅长的对无奈现实笑中带泪的跳脱处理  相似文献   

14.
对于郭风,人们经常涉足和流连忘返的是他的散文诗世界。但郭风还有一个童话王国,那就是被他称为“小孩子们的点心的制作”的童话作品。这只要捧读一下《青蛙的旅行》一书,就足以领略他那瑰丽神奇的童话王国风采了。该书由郭景能编选,是贵州教育出版社新近出版  相似文献   

15.
许方挺 《声屏世界》2010,(12):20-21
十九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青蛙试验”:他们将一只青蛙放进煮沸的大锅里,青蛙触电般地立即窜了出去。后来,人们把它放在一个装满凉水的大锅里,任其自由游动,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却因惰性而没有立即往外跳,直到后来失去逃生能力而被煮熟。和青蛙一样.人也有惰性,由新闻人打造的新闻节目也有“惰性”。  相似文献   

16.
跳脱,即作者故意造成的一种语言变态——不是一句接一句、一气呵成地写下去,而是中间突然间断,让其一部分意思含而不露,但读者又可以从当时的语境推知,得到沟通理解,起到一种“得其意于语。言之外”的修辞方式。  相似文献   

17.
(-)艺术家们都一再重复这样一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一点,人们很容易形成共识。宣扬典型,从本质意义上讲,就是要贬抑假、丑。恶,褒扬真、善、美。怎么去发现美呢?“并非凡是有水的地方都有青蛙,但是有青蛙的地方总会找到水。”《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中的这句名言,不仅给那些因发现不了美而困惑的人指点了迷津,而且也为渴望发现美的有志之士总结了规律:这就是,“到有青蛙的地方”总会找到水。因为,水能够离开青蛙,青蛙却离不开水。(二)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依赖关系,酷似青蛙与水须臾不可分离的…  相似文献   

18.
共同危险行为是现代各国侵权责任法中一项重要法律制度,许多国家民法典都有共同危险行为的相关规定。该制度的设立是为了解决数人均实施可致人损害的危险行为并造成损害结果发生,而具体加害人无法判明时的赔偿责任承担问题,体现了法律面临"无辜受害人"与"无辜行为人"之间利益冲突时价值取舍的衡平作用。共同危险行为理论创立已久,但在我国却是一项新的法律制度,有待于理论上的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出版业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筱峰 《出版经济》2001,(10):17-19
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青蛙试验”。实验人员先把一个油锅加热煮沸,然后把一只青蛙扔进油锅,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这只青蛙的反应相当敏捷,竟跳出锅外,安然  相似文献   

20.
春秋战国时代的大学问家墨子,有许多学生。有一天,学生子禽问他:多说话到底有没有好处?墨子给他打个比方,说池里的青蛙,整天整夜喊,弄得唇焦口燥.却从来没入注意它;但雄鸡每天天亮只叫几声,大家就知道要起身了。因此,说话并不在于多,要紧的是要说到点子上,要有用处。写新闻导语也是这个道理。一条好导语应该是天亮时的“雄鸡一唱”,简洁明了,“只叫几声”就管用。这就是要把报道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提炼出来,一语道破新闻的主题思想;提供信息——“报晓”。报告新的一天的开始,历史又竖起一块新的里程碑。它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向读者传递尽可能多的、有价值的东西。而最忌老一套和空话;生动引人,使人“都很留意”。留意即注意,它是外部世界进入人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新闻的第一段、第一句吸引了读者,先声夺人,才能使人倾心、卒读。新闻导语如果写得不着边际,噜里噜嗦,那就只能如青蛙的叫喊一般,令人生厌。写出符合这些要求的导语,通常有以下几种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