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唯物论思想,是在和主张“天地万物以无为本”的唯心论(魏晋时期)、主张“神不灭”的宗教唯心论(南北朝时期)作斗争中发民起来的。在魏晋时期,曾经有过一阵注解“易经”和”老子”的运动,他们吸取了老子书中“无为而治”的思想,作为孔子思想的注解。这运动代表了当时的豪门世族的要求。他们想把当时整个政治放在豪门世族手中,使君主“无为”,仅仅成为他们的工具。这个要求反映在哲学上便成为唯“无”哲学。它的代表人是何晏、王弼、荀粲等。他们曲解老子哲学,只提到“有生于无”,故意丟掉”有无相生”,并从而认为”无”是老子思想的中心;同时又说“圣人体无”,认为孔子也是以“无”为中心。何晏以这个意义去注解“论  相似文献   

2.
魏晋时期,三国归于晋,政治格局重新统一,真正的演绎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局面。魏晋士风在政治格局的分裂与统一间进行着残酷却又唯美的转变,儒家受到百般冷遇,新思潮在风雨飘摇的动荡之中激荡,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在士风转变的长途跋涉中进行着自由、真实而漂亮的交替。本文从魏晋时期的士风特点,及其对当时人们生活现状和思想影响的现状,从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存在意义的角度出发,进行魏晋时期士风转变时期新思潮的激荡背景和意义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嵇康是魏晋时期有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评论家。他的《声无哀乐论》力图摆脱传统礼乐思想的束缚,主张抒发自然之性,体现了魏晋时期追求艺术美、自然美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4.
绪论 以魏晋至隋唐为中国"中世纪"的学说,对当时国家权力的分散倾向多有关注,而围绕封建制的议论便是其中之一. 例如,本田济先生分析了盛行于魏晋时期的封建论,认为当时的封建论是期待皇族子弟作为皇室屏藩发挥作用的一种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这一时代正朝着带有中世纪性质的和封建(feudal)性质的时期发展."[1]另外,作为沈约《宋书》史论(沈约对南朝宋、齐时期社会政治体制的见解)研究的一部分,川合安先生对沈约的地方政治改革论进行了考察,发现沈约在《宋书》的史论中,对皇帝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加以批判,阐述皇族屏藩皇室的意义,主张有必要给官僚机构更多的权限,并认为"分权主张的历史,可追溯到魏晋时期的封建论",进而在对魏晋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封建论进行分析以后,指出沈约的地方政治改革论,是对魏晋封建论的继承,存在着强烈的分权意向.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阶段,在思想文化上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出现了像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这样的民主思想家。李贽是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反对把儒家经典奉为"万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黄宗羲则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在经济上提倡"工商皆本"。顾炎武则提倡"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才能"天下治矣",也将矛头指向君主专制。王夫之否定理学的形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以富国富民为宗旨,为解决国家的经济危机,提出了反对抑商,主张与商共利;反对禁榷,主张工矿贸易自由等一系列工商业改革的主张。欧阳修的工商业思想切中时弊,针对性强,是对庆历新政的积极响应。欧阳修也成为宋代经济新思潮的重要开创者之一。  相似文献   

7.
一、选择题1.在封建社会,封建专制是政治的基本特点,但是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的作用。黄宗羲和韩非子对君主专制所持的观点几乎截然相反,其决定性原因是()A.所持的阶级立场不同B.接受外来思想不同C.所处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D.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同【解析】C在战国时期,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顺应了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是进步的;黄宗羲在封建社会后期反对君主专制,也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要求,也是进步的。他们的主张都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反映。2.近代欧洲,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提出了反映他们政治经济利益的…  相似文献   

8.
《声无哀乐论》是魏晋时期最重要的音乐美学论著,其作者嵇康为"竹林七贤"之一,是魏末重要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嵇康是清谈玄学的代表人物,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他的音乐思想则集中体现在他的音乐美学著作《声无哀乐论》中。声无哀乐而有"和"是嵇康音乐思想的核心。在《声无哀乐论》中,他首先提出了"声无哀乐"的基本观点。他  相似文献   

9.
王弼的玄学思想时魏晋山水审美风尚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离开了他的“责无论”哲学,我们对魏晋时期的山水审美思潮以及当时的一系列审美观念就不可能有一个圆满的诠解。山水美的发现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于它的成因及蕴含再加研究无疑仍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嵇康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其文章论说新颖,往往打破陈见,师心独到。《声无哀乐论》作为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一反旧说,自成一体,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他在文中指出音乐不能表现具体的情感,要求音乐以平和为体,不涉伦理,反对儒家的乐教思想,反对把音乐当作名教的工具、统治的手段。《声无哀乐论》的出现解放了被礼教长期束缚的音乐美学思想,有利于对音乐自身形式规律的探讨和发展,在音乐美学史上具有显著的进步意义。围绕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提出的"音声无常"、"和声无相"两个核心论点,分别从思想基础、心声关系、审美差异、社会功能四个方面分析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特点,并对嵇康在音乐美学思想方面的贡献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1.
魏晋赋述评     
魏晋是我国文学观念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亦是赋论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酒及药的关系》一文中说:“后来有一般人很不以他(指曹丕)的见解为然。他说诗赋不必寓教训,反对当时那些寓教勉于诗赋的见解,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这一时期,不仅几位重要的文艺理论家有论赋的文字,而且不少赋家,亦通过赋序、书信,品评  相似文献   

12.
嵇康论体文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它不仅体现了嵇康的学术个性,也反映了魏晋时期的学术思想。《声无哀乐论》是嵇康论体文的代表作,采用论文体制,在语体上使用对话体和骈文体,并形成了典雅又新奇的整体风貌。研究嵇康论体文特性,进而探析魏晋思想对论体文的影响,为探索魏晋论体文学术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声无哀乐"论的研究,旨在考查《声无哀乐论》在中国古代美学、音乐美学乃至整个古代美学系统理论中享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而对魏晋时期这一开创美学新风和新的美学观念诞生的重要时期做深入的了解,进而丰富中国古代美学的内涵。考查该文,对于进一步了解嵇康的人格本体论、审美自觉论以及这种理论对整个魏晋美学思想文化史的新变和新的美学观念形成产生的影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声无哀乐论》研究成果作了新的补充,并结合现代社会作了实践性的阐述,使这一古代音乐美学思想渗透到现代文化中去,有利于促进现代人对人生价值的重新审视,促进个人美学境界的提高,从而带动整个社会文明层次的提升,深化美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于孟子的政治主张“民贵君轻”含义的理解,有一本参考资料上这样说“:不是说人民比君主更重要,而是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取得和保持君主地位。”这一说法正确吗?恰巧有两道试题渗透了对“民贵君轻”思想的理解,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例1[2006年高考四川文综卷第37题(1)]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发展与变革,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回答:(1)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教育方面、孟子和韩非子在治国方面的哪些思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变革?例2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A.否定了君主专制B.具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魏晋的社会特点介绍了当时玄学的著名代表人物嵇康的性格特征,概述了其在《声无哀乐论》中所阐述的“声无哀乐”的观点及思想。  相似文献   

16.
魏晋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的一个十分特殊的大动荡、大转折时代。这一时期政治黑暗 ,战乱频仍 ,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 ,豪门士族的庄园经济迅速发展 ;思想上 ,由于儒学的经学化和日益神学化而遭到士人的反对 ,儒学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 ,以儒、释、道几种思潮融合而成的玄学得以滋生、风靡。玄学一方面主张“贵无论”,政治上表现为无为而治 ;另一方面又倡导“自然观”,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这些思想主张一扫经学尘垢 ,为士大夫们开辟出一条玄思清朗的思想途径 ,从而使得传统士林风气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激情萌动的生命意识 ,称情任性的思想情感 ,坦荡豁达的行为方式 ,高标风流的人生理想 ,则是这一风气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17.
论王朗     
三国时期曹魏的高官王朗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是一个有头脑的人物,他在法律、政治、军事、哲学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尤其是他反对恢复肉刑的思想以及反对相术等迷信的朴素唯物论思想,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8.
范蠡和亚里士多德是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两大政治家。二者均有务实精神,都主张让人民富裕。范蠡主张君主专制政体,亚里士多德主张民主政体,但亦主张权力集中,反对滥用民主。他们政治思想的相似与差别,表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伊曼努尔·康德活动于十八世纪。当时德国正处于封建统治时期,政治上是国王的王权专制,思想上是教会的宗教专制,然而,整个欧洲大地已经燃起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烈火,时代呼唤着一代巨人,巨人走向历史的前沿。康德就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伟大思想家。他反对愚味,主张科学;反对专制,主张自由;反对宗教,崇尚真理。理性的召唤,使他挺身而出,无所畏惧,甚至公开责备宗教教义。专制的淫威,议会的警告,使他被迫做出不得再谈论教义的保证,在理性和现实之间保持平衡。翻开人类理性的画卷,如果说康德开辟了哲学的一个新时代,那么可以说他的时空观和范畴论更是独辟蹊径。这里分别将康德的时空观和范畴论中的核心部分,即先天感性形式和先天知性范畴如何由主观性转化为客观性的理论做些探讨,以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20.
明代文坛总体上看是一个复古反复古的时期,从嘉靖后期开始,出现了一股反复古的新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李贽受阳明心学、禅学、道学思想的影响,将目光聚焦到人本身,反理学、反传统,提倡重视人之自然之本心,主张人性解放、个性自由,提出了"童心说",对当时的文学发展起着针砭时弊的作用,对后世文坛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