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技术发展催生出了各类型的短视频应用平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短视频应用平台,观看和分享短视频。然而当前互联网研究领域很少有人对短视频用户的行为包括其对应用的价值参与展开探讨,对此研究从用户视角出发,分析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即短视频应用用户的参与行为、价值趋向以及忠诚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互动行为和创造行为可对短视频应用用户的价值忠诚度产生促进作用,而浏览行为不能引起情感变化,感知互动行为则可以有效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短视频发展的时代背景入手,分析了智能技术带来的短视频产业发展效率最大化与用户信任度丧失的双重结果,提出短视频应在商业利益和用户情感之间寻求平衡,呼吁内容生产要兼顾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兼顾公域和私域的边界,让短视频的发展回归人本精神,做有温度的新媒介。  相似文献   

3.
随着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档案借助短视频平台也焕发更大生机,叙事模式日益多元化。这种趋势,一方面实现了档案文化传播价值的延展,另一方面衍生出不利于档案核心价值传播的乱象。在短视频表达成为常态的当下,档案短视频创作应该做到多元叙事创新与客观再现历史、弘扬优秀文化、传递核心价值的高度统一,这是其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行业,短视频虽然发展历程较短,但拥有的用户基础和发展前景十分广大,主流媒体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大众新闻需求,纷纷将短视频作为行之有效的工作创新手段,以期能够在内容制作、新闻推广以及媒介竞争中形成较强优势。由于大多数主流媒体此前并未接触、进行过短视频运营工作,因此在具体新闻传播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对此,本文简要介绍了媒介融合时代主流媒体新闻短视频的需求变化,并以此提出了一系列的创新性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短视频的快速发展,短视频用户更倾向于利用碎片化时间快速捕捉知识信息,分析观看非遗短视频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有助于推动非遗短视频的推广与传播。非遗短视频用户特性与其他媒介用户有所区别,短视频用户黏性较强,用户求知欲旺盛。基于此,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用户,以扎根理论为基础,通过半结构化访谈问卷获取原始资料,并进行深度访谈获取真实有效信息,运用质性研究的方式进行编码处理,不断比较所形成的范畴与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非遗短视频用户行为影响因素及构建影响因素模型。揭示了用户使用行为受到知识期望、价值需求、社交需求、个人提升需求、网络氛围的共同影响,并从用户的角度进行探讨非遗类短视频的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6.
媒介生态揭示了人、媒介、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图书馆短视频服务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以媒介生态为视角,分析媒介生态在图书馆短视频服务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图书馆短视频服务面临的困境,并阐述媒介生态对图书馆短视频服务的价值,认为图书馆短视频服务应以各类资源支撑生态内容、以情境方式设计生态形式、以跨界融合加强生态营销、以用户思维优化生态管理、以交流互鉴构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短视频发展的时代背景入手,分析了智能技术带来了短视频产业发展的效率最大化与用户信任度丧失的双重结果,提出了短视频应在商业利益和用户情感之间寻求平衡,呼吁内容生产要兼顾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兼顾公域和私域的边界,让短视频的发展回归人本精神,做有温度的新媒介。  相似文献   

8.
在媒介技术、文化资本、传媒组织和用户等多方力量的推动下,目前短视频已成为最受大众追捧的娱乐消费产品之一.但短视频行业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短视频版权管理的种种问题,现有的管理模式难以有效解决版权保护与版权开发之间的矛盾.因此,本文对中外多个短视频平台的版权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应该加快完善短视频行业版权管理细则、建立多...  相似文献   

9.
陈然 《传媒》2019,(6):47-49
技术的进步不断革新着现有的媒介生态,并对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和内容分发带来颠覆性的影响。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时间+流动空间+场景”正在组建新的传播时空。在用户需求和媒介技术的双重推动下,移动短视频已经成为中国民众信息消费与社会交往的主流形态。据《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半年大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短视频行业用户突破5亿人,休闲放松、获取资讯是用户使用短视频的主要动机。  相似文献   

10.
黄艳 《编辑之友》2017,(6):48-53
文章研究在市场经济领域中适合大众日常生活需求的视频网站价值构建路径,以期进一步理清视频网站在媒介融合环境下的发展新思路,文章主要从硬件入口的用户价值、视频电商的平台价值两个维度介入,集中构建基于产业融合的视频网站价值链延伸战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短视频行业逐渐走向稳定发展期,对新技术适应速度较慢、产品忠诚度较高的中老年人,逐渐成为短视频领域的重要留存用户。本研究聚焦这一现象,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用户体验视角出发,以整合技术接受模型(UTAUT)为理论模型基础,利用可视化数据分析软件Amos23.0分析老年群体对短视频产品用户体验的影响要素,最终推演出老年群体短视频用户体验要素模型。经过路径回归系数和模型拟合度分析认为,绩效期望、努力期望、个性化诉求、促成因素正向影响老年群体观看短视频时的用户体验;老年群体短视频用户体验正向影响其使用意向;老年群体对短视频平台的绩效期望正向影响对短视频平台的努力期望。因此,只有强调老年群体短视频用户主体性,持续深化、多维度提升该群体用户体验感知,合理激发其传播价值与消费潜能,短视频媒介才能助力构建一个数字包容的老龄社会。  相似文献   

12.
第七届《综艺》新媒体高峰论坛于10月26日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视频中国·台网联动,旨在观察和推动三网融合、3G等新环境下视频行业的趋势和创新,探讨媒介融合带来的受众、内容、渠道、商业模式发生的变化。在往届论坛的基础上,本届论坛新增了新媒体(视频行业)样本调查环节,通过对广电、视频平台和运用平台的调查采访,《综艺报》推出了特别专题《视频中国·台网联动——2010.10-2011.10视频行业样本调查》。调查显示,行业格  相似文献   

13.
赵宝泉 《传媒》2021,(12):37-38
快乐老人报旗下微信视频号"赵老师举栗子"的一条短视频《最好的夫妻关系就一句话,看哭百万人》,播出三周,播放量超过1亿次.这一短视频预示着短视频的发展方向:从娱乐喧嚣走向"内容为王"."内容为王"的理念使短视频的媒介本质得到回归.伴随着受众由大众化向分众化的趋势进一步演进,用户对垂直细分领域的优质内容产生了更大的需求,而垂直领域用户群体将更加精准,在精准营销方面也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大众内容消费日益移动化、碎片化、视频化的语境下,短视频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和信息传播方式,长期占据移动互联网"风口".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当下短视频市场已成为一场集内容、渠道、变现的生态竞速赛.其中,用户是短视频行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用户需求引领行业发展方向.本文基于CSM 2020年短视频用户价值调研数据,通过分析短视...  相似文献   

15.
徐杰 《传媒》2021,(20):53-55
短视频这些年得以快速发展,但在技术加持和便利网络条件下,短视频雷同内容随处可见、浮躁肤浅符号蔓延、不良内容肆意传播,优质内容也因此被逐步埋没.对此,主管部门依据相应法律法规加强对短视频平台的监管,引导创作者和平台走上优质原创的内容之路,同时培养短视频用户的媒介素养,提高其批判思辨和理解能力,避开种种隐匿的电子陷阱,多方共同努力成就天朗气清的短视频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16.
王正友  孙艳 《传媒》2018,(11):87-89
随着我国4G网络的发展和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短视频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趋势.网红经济的出现,使得短视频行业崛起.微博、快手、今日头条纷纷入驻短视频行业,短视频行业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与此同时,由于短视频发展之迅猛,内容难免会缺少"把关",从而出现与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违背的内容,严重影响了社会安定与和谐.对此,笔者分析短视频发展现状,并对短视频内容所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移动社交短视频在近几年获得快速发展,其轻松娱乐的基调和个性创意的内容让移动社交从文字、图片向视频过渡,同时给媒体带来新的传播形态。国内外媒体在运用短视频素材、尝试短视频新闻报道以及建立短视频新闻服务机构等方面取得初步进展,但其对短视频的功能价值挖掘有限。随着网络的优化升级以及用户扩增,短视频能在突发事件首发、现场报道取证、媒介产品创新以及多元媒体融合方面与新闻报道紧密结合,构建新的信息传播格局。  相似文献   

18.
2013年,国内移动短视频应用广泛渗透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结合当前国内外移动短视频发展状况,从移动短视频自身媒体价值、与新闻业的互惠互利、与广告业的共谋发展以及与多行业技术的融合四个方面,探讨了移动短视频在我国融合发展的新方向,为移动短视频长远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帮助。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的内容生产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形成了社交驱动、情感刺激、多元价值等生产模式,并展现出融入更复杂传播场域、与直播协同传播的生产趋势.面对当前短视频行业存在着的创作同质化、缺乏市场监管、受资本制约等困境,短视频的内容生产需依托政府、平台、社会等多方力量,强化内容创新、开展全面治理、突破商业操纵,以打造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新型媒介形态,短视频的出现及勃兴重构了人类信息交流的模式,而短视频与科普的结合,既降低了严肃、刻板、专业的知识理解门槛,也给科学传播带来了新的想象和挑战.本文基于公众理解科学范式,采用深度访谈和网络民族志的方法展开质化研究,从技术、框架、用户三个层面揭示自媒体科普短视频内容生产的内在逻辑,并从事实和价值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