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8 毫秒
1.
69338部队新闻报道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两年来先后在《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和《军事记者》等45家军地报刊上刊稿380余篇。这与该部队的"党委报道日"分不开。 69338部队驻地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边防一线连队地处深山荒野,条件艰苦。但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连队官兵却年年高标准完成执勤巡逻等任务,创下  相似文献   

2.
符红霞 《今传媒》2007,(2):46-46
一个新闻记者的业务功底,不仅表现在捕获新闻线索的能力上,还表现在对新闻信息的解析、评判和取舍能力上.在筛选稿件过程中能果断放弃同样需要功底--而且是硬功底.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近几年随着VR技术的迅猛发展,"VR+新闻"报道在我国也迎来了"高潮".从当前传媒行业发生的一次次巨大变革来看,受众在信息传播体验方面已有了很大的改变,媒体很难再局限于传统的报道方式.不少媒体为了顺应受众的信息需求、市场的发展,而寻找更广阔的领域进行技术革新.作为一种跨行业、多领域结合的新闻报道方式,"VR+新闻"报道模式正逐步渗透国内媒体,并在新闻生产过程中被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4.
“情感报道”该是近几年来报纸出现的新文种——我找不到什么现成的词来给它归类,只好用“文种”这个词来表示它的不同凡俗。这是一种用各种文体杂交出来的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 先说它的内容。它是报道人的.但却并不报道人的事迹、经验、成就,所以你无法将它归到往昔的人物通讯的文本里去。在内容上,你说它是真实报道吧.人名、单位可是子虚乌有。一个真实的人如果顶着个假名,尚且难以把握他的言行;一个文章里的人若再挂着个假名,其人其事就更难免被作者信马由缰地演绎了。对于这类报道,你说肤浅吧,它可是已经深刻人的隐私中;你…  相似文献   

5.
"弱势群体"报道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杨 《青年记者》2002,(4):22-23
一直关注媒体报道的人们一定还会记得:1997年同时去世的特里莎修女和王妃戴安娜在媒体报道中所享有的待遇明显悬殊。有人分析说,戴安娜集美貌、财富于一身,显然是大资本宠爱的对象;而特里莎修女因始终与弱势群体为伍,在传媒上遭受冷遇也就理所当然。国内的传媒跟风而上,关于戴安娜的报道连篇累牍,而特里莎修女的消息  相似文献   

6.
平素喜欢读报,也常与身边的报友交流切蹉评报。大家在肯定报纸带来的精神享受时,也列举了一些让人怕见、使人倒胃口的报道。报友们的看法也许有失  相似文献   

7.
崔丽 《青年记者》2002,(12):43-44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步伐的加快,法制报道呈现出空前兴盛活跃的态势。人们在感受到法制报道所带来的法治理念更新、法律知识传播的巨大力量时,也对随之而来的一种被称为“媒体审判”的现象表现出忧虑和深思。  相似文献   

8.
对新闻媒体来讲,“两会报道”是一场新闻大战,也是各媒体一显身手的时候。现在,笔者对《中国青年报》和《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的“两会报道”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9.
花天文 《新闻知识》2006,(10):46-47
“灾难性报道”属于社会新闻的范畴。就象“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一样,“灾难”在新闻报道中也是一个挥之不去、割舍不得的题材,是新闻报道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领域。既然挥之不去,就要敢于面对一部人类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与战争、灾难如影相随、休戚相关的滚滚长河。新闻传媒要关注民生,就应该反映社会生活的完整和真实。任何一个方面的缺失,都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鲁迅说,是勇士就要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既然灾难于人类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就不应该回避它。只有敢于直面灾难,人心才能被更深刻地挖掘,勇敢地挑战灾难。但在上个世纪中…  相似文献   

10.
刘华欣 《青年记者》2007,(18):39-40
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长征报道一时成为全国各界人士共同关注的一道风景线。各大媒体纷纷使出浑身解数,适时地策划报道这一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和历史价值的事件。各媒体的报道各具特色,但认真分析后就会发现报道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本文就媒体在"重走长征路"新闻报道中所体现出的共性病症作出粗浅诊断。  相似文献   

11.
对于西部欠发达省份"三农"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而言,我们的媒体(尤其是西部居民日常接触最多的电视、报纸等媒体)究竟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发挥怎样的效用、促成怎样的局面?"三农"报道应该聚焦和凸现什么?笔者认为应该足在发展新闻观的指引下,强化榜样树立、咨询提供、危机预警、矛盾消弭、困难解决等功能,为城乡统筹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2.
一朵鲜花.一朵绚丽的鲜花.绽放在一个被萋萋荒草掩没的坟头上.收集在一个因地震而失去母爱的15岁女孩的QQ空间里… 电脑前的我,每次凝视着这张相片,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相似文献   

13.
陈茜 《新闻记者》2005,(2):54-54
2004年11月21日8时21分,震惊全国的“包头空难”发生。这次空难造成了55人丧生的惨剧.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对于这样一个影响巨大而又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事件,媒体自然会给予很大的关注。从空难发生起,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上的报道便层出不穷。各家媒体从不同的角度,报道了空难的相关情况,“在第一时间将最新的信息带给受众”成了各家媒体力争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当这个时代的人们更多地是在消费明星时,有关明星的报道都使出了浑身解数。《陈坤:不吃牛肉》、《陆毅:女友是最忠实的》、《刘若英:不爱奶茶,爱可乐》、《许巍:吃饭不忘打拍子》、《粱静茹:最爱大闸蟹》等等,都在明星的生活细节中寻找“非常”。更有名为“目击”版的明星报道打出《足球队员从“头”做起》的标题.刊出上海中邦球队队员在美发厅精心打理的大照片.内容着眼于他们集体的改头换面,  相似文献   

15.
近期从一家文摘报上读到一则简讯,说某地一位记者被该报社长以“反面报道有点多”而加罪辞退,使我这个毕生致力于新闻批评、舆论监督的地方党报老记者感到十分惊诧和愤慨。我特地找到刊于10月24日《中国青年报》上的《从“反面报道有点多”的记者被辞退看舆论监督的尴尬》一文,  相似文献   

16.
经济报道如何从艰深、晦涩、枯燥的窠臼中走出来?将经济现象置于“社会人”这一转换了的视角下,进行透视和解析.然后出之以更为鲜活可感的文本。是一种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可贵尝试。有人称其为“经济新闻社会化”,有人将之冠名为一种崭新的边缘性新闻文体——“社会经济新闻”,都使得原本乏人问津的“纯”经济报道。变得更有生活味、人情味。如此,才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和互动欲望,经济类报纸也才能真正办活。以下,笔者结合自身采写经历及关注到的新闻实践,谈几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7.
司丽 《青年记者》2007,(14):54-55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对于医疗卫生的信息需求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在近年的医疗报道中,媒体确实起到了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唐山地震30周年,许多媒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度报道,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这一重大事件前后发生的许多细节,引起对人类与大自然、灾害研究与预警预报、防灾救灾应急等方面的深入思考.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仍.接连发生的印度洋海啸、印尼海啸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台风在我国沿海地区引发严重洪涝灾害,四川、重庆等地持续高温干旱等,都让我们对自然灾害的肆虐有了切肤之痛.  相似文献   

19.
工作不等于新闻,工作角度不等同于新闻角度,要以新闻的眼光去看工作,从中寻找新闻点。  相似文献   

20.
今年4月,在乌鲁木齐,当一名汉族女大学生遭遇歹徒抢劫时,19岁的维吾尔族打工青年艾尼·居买尔挺身保护,被歹徒刺成重伤。此事经《新疆法制报》持续强势报道后,在社会上激起了强烈反响。随后,中央媒体相继介入报道:6月1日,央视《东方之子》栏目对艾尼事迹作了专题报道;6月3日,央视名牌栏目《焦点访谈》报道了艾尼的事迹。在这一事件的报道中,始终由《新疆法制报》来“领跑”,该报的系列报道因持续时间长、策划周密而广受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