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寇永强.我的新闻领路人.他1990年3月入伍.2000年5月担任新闻干事,10年间共培训出30多名报道员,有10多人调至师以上政治机关工作。几天前.我去南海舰队航空兵政治部录像室发电视视频,顺道去了趟南海舰队航空兵政治部新闻办。想看看我的这位新闻领路人。他有事出去了.看到我曾经熟悉的办公室,勾起了我不少回忆。算起来,从南海舰队航空兵政治部新闻办走出去的干部不少.我算_-一个,有的去了海军和总部机关。在我们的眼里,寇永强是阶梯、兄长、益友和行者。  相似文献   

2.
基层报道员在一起,常诉苦衷:生活在基层,事情平平淡淡,没啥新闻可写……。其实,新闻来源于生活。4年来,我利用空余时间采写了200多篇新闻稿件,大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一次,我和连队几位战友聊天,大家反映星期天难休息。我联想到在其他连队采访,也有类似情况,感到应该反映一下。于是写了一篇《请还给战士的星期天》的稿子。发稿那天上午,团机关一位干部来我连检查工作。我把稿子拿给他看,他告  相似文献   

3.
新闻发言人大都是工作节奏飞快,而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曹劲松恐怕尤其如此.他不仅身兼党委、政府的重要职务,半年主持了40多场新闻发布会,今年还利用业余时间与他人合作并出版了名为<政府新闻发布>的学术专著.抓住他作为专家来京参加"国家形象和城市文化创新"研讨会的机会,记者终于"逮"到了这位大忙人.  相似文献   

4.
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新闻干事邢珊瑚给自己立了这样一个信条:诚实做人,勤恳做文。为何立此言?他说,新闻工作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写新闻同做人一样,来不得半点虚假。10年来,他在新闻园地里,坚持用这八个字勉励自己,辛勤耕耘,取得了累累硕果。他先后在《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等军内外报刊刊播新闻稿件800余篇,年年有作品获奖。 初入军营时,邢珊瑚并不懂啥是新闻。1990年新兵训练结束后他到机关当通信员,一次在邮局取信件,看到邮局同志帮战友封好破了口的信不说,还特意附了提醒说明。他很受感动,写了篇表扬性…  相似文献   

5.
县市新闻科长怎么当?我在苏北平原采访时,昕到不少关于他的故事。这里写出来,或许对人有些启发。他叫张强,是江苏省靖江县委宣传部新闻科长。恋故乡 1986年,张强在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修科毕业。南京的好几家报社,希望他留在南京,到他们那里工作。也有的同学劝他:南京,江苏省省会,搞新闻的活动比一个县城要大得多,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敏才干。但是张强没有动心。他想南京固然好,可靖江也是挺美的。靖江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血汗,已经把靖江这块热土,变成了苏北的“小江南。”况且,“我的成长离不开乡亲们的哺  相似文献   

6.
王仁斯同志是新疆华侨农场的新闻干事。他身上有一股牛一般的韧劲。凭着这股韧劲,他已在新闻战线辛勤耕耘了二十八个春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58年,刚满十七岁的王仁斯就在家乡的报纸上发表稿件1961年来到新疆后,千过农活,挖过煤,当过文教、统计,尽管工种变了又变,但他从没停止写稿。1981年,组织上调他到团场广播站担任站长。在这里除抓好全站工作外,他充分利用业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新闻实践 邓小平的一生,与报纸可以说是结下了不解之缘。以他与新闻的关系,他的一生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身体力行从事新闻实践(遵义会议之前),第二阶段是直接领导新闻工作(遵义会议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第三阶段是在更高的层次上驾驭新闻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邓小平早期参加革命活动就与办报结缘。1922年夏季,年仅18岁的邓小平(当时名邓希贤)在法国加入“旅欧少年共产党”,由于他才思敏捷、责任心强,加之文字严谨,书写工整高效、精力充沛,少共组织分配他负责机关报刊《少年》的刻版和油…  相似文献   

8.
说起抓新闻,不同的人.方法不一样。有的人热衷于跑会.希望从会上抓新闻:有的人爱跑政府机关.善于从机关的信息中找新闻。我是一名以跑农村为主的记者.在20多年跑农村的过程中.我对农家院产生了感情.热衷于从农家院里找新闻。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农家院里新闻多。  相似文献   

9.
一年多前,雷晓达走马上任当了安仁的县委书记。他原是郴州日报社社长。这个从新闻岗位走来的县委书记,是怎样看待自己的角色转换的?又是怎样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领安仁40万人民发展经济、奔小康?前不久,雷晓达在百忙之中接受了笔者的采访。八年前,时任临武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的雷晓达通过公开招考,被选拔任命为《郴州日报》社社长兼郴州市委宣传部主管新闻的副部长。如今,他已经是县委书记了,从机关到地方,从领导上百人的小报社到领导一个几十万人口的县,不用说,雷晓达身上的担子更重了,面临的挑战更多了。怎样尽快转换角色,怎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谈起这个话题,雷晓达面有难色,因为他当县委书记毕竟才一年多呀!但从他的眼神里可以看出,八年的新闻工作经验对他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为他做好地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雷晓达来到安仁后,没有急于发表就职演说,而是按照新闻记者的老习惯和作风,先作调查研究。他找一些"老安仁"谈心,  相似文献   

10.
翻看王忠权被各级报刊采用的几百幅照片及留存的几千幅资料片,给人的印象就是他能善于精巧构图和抓住一瞬即逝的画面美。1987年仲秋,他所在团团长陈明志(现川藏兵部部长),发现他经常在报纸上发表一些新闻稿件和文学作品,就把他这个管车的副连长调到团机关搞新闻报道。他真是如  相似文献   

11.
丁淦林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史学家,新闻教育家。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我国的新闻教育事业以及新闻史的研究。本文作者师从丁淦林先生,作者获教、受益于丁淦林先生甚多,其中,"学术研究应求细"的教诲留给了作者非常深刻的印象。新闻学家、新闻教育家丁淦林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多了。2003年,我到先生生前任职任教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的学习与研究,有幸选中的导师就是丁淦林先生。在两年的在站学习研究以及从那时到他离开我们的日子里,我获教、受益于先生甚多,其中,"学术研究应求细"的教诲留给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并直接体现在了他对我的最后的学术指导方面。  相似文献   

12.
1983年12月5日到10日,来自首都和全国各地的新闻工作者、新闻研究和教学人员120余人,汇集在湘江之滨的长沙市,参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首都新闻学会、人民日报报纸研究委员会、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政策研究室、湖南省新闻学会、湖南日报七个单位倡议发起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全国新闻学术讨论会”。与会同志学习、研究了毛泽东同志的新闻理论和实践,结合当前新闻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讨论。他们说: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而且还是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他的新闻理论观点和他的光辉的新闻实践经验,他培养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传统作风,是我们党和国家新闻事业的宝贵  相似文献   

13.
姜云斌这个名字,四年前我就早已在军报等报刊上熟悉了。但真正认识他,是在一次后勤新闻报道工作表彰会上,在他的典型发言中……姜云斌千上新闻这一行后深知,后勤单位很少出现值得登报的重要新闻,原样搬来就能上报纸的新闻素材也太少。于是,他便到基层,到生活的第一线去捉“活鱼”。1992年春节前夕,他刚刚从外地采访回到机关,听说后勤军马场两名战士常年居住在荒草野连中,700亩麦子地里只有他两为伴,生活单调且艰苦。耳闻这一消息,他不顾来访归来的疲劳,带着旅途的风尘又匆匆赶上了军马场。采访中他了解到,怀揣驾驶证的小赵常…  相似文献   

14.
广播电视部部长吴冷西十月二十二日在华东七省市广播电台新闻报道经验交流会上,就广播电视宣传问题发表了一些意见。新闻是广播电视的主体吴冷西同志说:“广播电视部是新闻机关,不是电影制片厂、乐团、芭蕾舞团。”“新闻是广播电视的主体、骨干”。“在全部节目中,新闻是占第一位的”。吴冷西同志说:“新闻和形势、党的方针政策、现实生活结合得最紧,没有那一种节目比新闻结合得再紧的了。每一条新闻都和现实、形势联系在一起,都是客观实际、形势的反映,是现实生活中最新鲜、最有生命力的东西”。近年来,江苏、安徽、上海等省、市台开办了快讯节目,深受听众的欢迎。吴冷西同志说:“快讯所以受欢迎,其中快是一个特点。快,是最迅速地反映现实、形势。”他说,广播电视要发挥作用,办好新闻关系重大。他指出广播电视当前的问题:一是新闻太少,二是新闻不  相似文献   

15.
11月下旬,孙兴维作为自学成才、爱岗敬业的典型,走上了新疆乌鲁木齐警备区机关礼堂的讲台,向全体官兵介绍自己“兢兢业业干工作,抓住特点搞报道,围绕特色抓新闻”的先进事迹。他朴实无华、生动具体实在的发言,被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打断,听后使人颇受启发和教育。回想14年来坚持不懈所走过的新闻路,孙兴维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6.
新闻窗     
信息工程学院党委重视新闻报道工作本刊讯白新杰张金岭报道:信息工程学院党委重视学院新闻报道工作,对一些重大新闻报道,院党委专门开会研究、讨论,对一些重要稿件,院领导人手一份审阅修改,严把质量关。在对新闻报道工作建设上,该院还舍得花钱投资,并为新闻报道骨干订阅《新闻与成才》等多种业务刊物,为新闻报道骨干成长和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了优越的环境和条件。某团机关业余写稿成风本刊讯孙衍全、缪生勤报道:某团党委重视机关干部结合工作搞报道。今年为机关各处、股订阅了大量新闻书籍,邀请新闻单位的人员到部队讲课,在机关干…  相似文献   

17.
办好报纸很需要有一支生机勃勃,富有创新意识和超越精神的编辑队伍.从事新闻工作才5年的李皖,是长江日报这支优秀青年队伍中的一员.他跑高教战线抓出的新闻屡出新意,频频被转载,引起许多人关注.长江日报还专门召开李皖新闻作品评析会,探讨新闻发现问题,这次业务研讨活动,对九十年代如何抓新闻提供了若干思考.新闻就是提问题的活动记者要发现新闻,必须首先对什么是新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李皖之所以在新闻发现中颇有建树,主要在于他对新闻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即“问题说”:新闻就是提问题的活动,而问题的真假和深度、广度决定了新闻的价值.就“问题说”的形成,李皖谈了自己的实践过程:从注意文字到注意事件特征到注意事件所揭示的问题.他刚参加工作时,写新闻主要是考虑用什么样的文字把新闻事件描摹下来,也就是写“热闹”,对事件本身则不做任何思索.  相似文献   

18.
在济南军区新闻界,只要提起你——某部新闻干事张冬烨,官兵们几乎都知道你、熟悉你。你从基层连队到大机关,从话务分队长到新闻干事,满打满算也只有3年,可你的足迹几乎遍及鲁豫大地的山山水水。你怀着对基层官兵的崇敬之情,不停地奔跑在各基层部队,用你那饱醮激情的笔,讴歌他们,颂扬他们。你刚到机关时,很多官兵对你心存疑虑:在连队搞业余报道可以,到机关搞专业报道能行吗?一个女孩子,部队这么分散,她能不怕吃  相似文献   

19.
新闻窗     
北京军区某部机关干部业余写稿蔚然成风本刊讯臧建军李永亮报道:北京军区某部党委注重机关干部结合本职工作搞报道。去年不但为机关各科室订阅了大量的报刊和新闻书籍,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新闻单位的编辑、记者到部队讲课、传经送宝,派机关干部到报社学习,并在干部夜校学习中增添新闻写作内容,使机关干部学有书籍,问有老师,写有方向,机关干部业余写稿蔚然成风。某仓库着力提高新闻报道人员写作能力本刊讯何良喻华钢报道:近年来,驻青藏高原某综合仓库重视提高新闻报道人员的写作水平,该仓库为他们订购了《军事记…  相似文献   

20.
穆青先生德高望重。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盛誉。从《雁翎队》到《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从《历史的审判》到《风帆起珠江》……党的新闻史上许多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报道都与穆青先生的名字紧密相连。穆青和他的作品感动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和新闻人。他的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他的“勿忘人民”的新闻思想。他的实事求是、开拓奋进的创新精神.他的精益求精的精品意识和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2005年lO月。在穆青先生逝世两周年之际。郑州大学召开了穆青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学术研讨会,本刊特刊发周胜林先生和朱清河先生的两篇文章。以表达对穆青先生的崇敬之情。[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