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短视频的市场规模达1302.4亿元,短视频的著作权之争却愈演愈烈,著作权纠纷掣肘着行业的发展.本文探讨了短视频著作权纠纷的解决路径,认为在法律上要运用"红旗原则"取代"避风港原则",用"合理使用"细则解决剪辑类短视频的著作权纠纷,同时要加大法律制裁力度,实行"惩罚性赔偿";在业界实践中,要做好短视频著作权的确权和维...  相似文献   

2.
《声屏世界》2011,(6):138
随着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国内网络视频网站发展态势蓬勃,据艾瑞研究发布的《2009-2010年中国在线视频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从2006年起,视频行业的广告收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短短4年间,市场规模已从当初的1亿元增长至13.6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92%,预计至2013年,广告收入将突破100亿元大关。  相似文献   

3.
<正>在2016头条号创作者大会上,今日头条创始人、CEO张一鸣宣布,将拿出10亿元人民币补贴短视频创作者,这意味着今日头条正式向短视频领域进军。据了解,目前短视频已经超过图文和组图,成为今日头条上最大的内容形态。今日头条上的短视频每天拥有10亿次播放,其中93%的视频时长在10分钟以内,74%的视频时长在5分钟以内。  相似文献   

4.
近日,中国网络视听行业发布的一组数据引人关注。在经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移动互联网用户人数、使用时间已经接近饱和。而短视频行业继续高速增长,截至2020年6月,全国短视频用户达8.18亿,日均使用时长超过即时通信软件,增至110分钟,成为人们"停留"时间最长的网络应用。长视频用户日均使用时长从100分钟降至96分钟。  相似文献   

5.
优酷网于2006年12月21日正式运营,目前拥有350位顶级行业品牌的广告主,并于2009年总收入超过2亿元人民币,居视频分享行业第一.以优酷网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视频发展成为互联网电视的主流媒体,也成为视频营销的首选.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移动短视频迎来爆发式增长,抖音日活用户超10亿,已成为重要舆论场。在移动短视频火爆的当下,谁赢得了流量,谁就赢得了发展先机,对于城市发展尤其如此。城市形象,是城市重要的对外名片和发展软实力。通过移动短视频的有效传播,城市形象一改过去的标签化与刻板化,城市IP更有趣、更鲜活、更多元。从2017年开始,短视频助力首批网红城市出圈,重庆、西安、成都、武汉、长沙等成为热门打卡地。在抖音公布的2018年城市形象短视频播放数据中,重庆以113.6亿次夺魁,西安、成都紧随其后。网红城市竞逐日益激烈,借助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淄博烧烤”这样的城市新IP迅速涌现,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已普及4G网络,迭代的5G网络也将大规模覆盖,这些技术都促使以短视频为载体可以更好地贴近用户生活,因此诞生了抖音、快手等数亿用户量级的短视频平台,在移动互联之中建立起沟通渠道.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短视频行业经历了漫长的积累进入沉淀期,社交属性日益凸显,从而发展成为国民级应用产业.本文以个人IP在短视频平台...  相似文献   

8.
于烜 《传媒》2021,(14):15-18
自2013年中国第一个移动短视频应用上线以来,短视频迅速崛起,于2018年超过网络视频晋级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应用.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影响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各行业的发展,势头正劲的短视频身处其中.笔者从概况、聚焦、问题及趋势四个层面分析中国短视频行业发展的新态势. 中国短视频行业概况 短视频和直播、电商日益融合,影响力、市场规模持续扩张.2020年,短视频在用户市场、商业规模、平台格局、内容生产等方面呈现出了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2008年是网络视频营销元年,2009年为持续发展年,2010年则可称之为营销爆炸年。根据艾瑞咨询集团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视频行业广告收入增长率为73.2%,市场规模达到23.6亿元。新的视频广告形式也不断涌现,视频网站开始整合更加多元化的视频营销资源,吸引品牌广告主的投放。  相似文献   

10.
魏明 《声屏世界》2011,(2):122-123
2010年是中国在线视频真正走向商业化、市场化和正规化的一年。优酷的成功上市,证明了资方市场对于中国视频网站经营模式和发展前景的认可,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根据艾瑞咨询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在线视频市场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第三季度视频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13.9亿元,同比上涨32.4%,视频网站逐渐成为广告主们竞相上演品牌大片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2019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于2019年5月27日发布。报告指出,网络视频用户(含短视频)的规模已经高达7.25亿,高于搜索和网络新闻成为仅次于即时通信的中国第二大互联网应用。而爱奇艺是我国视频网站中运营较为出彩的一家,最近四年来,视频网站兴起的自制内容和内容付费的新模式均由其引领。一方面,爱奇艺已经成为国内主流视频网站,但是另一方面,爱奇艺至今未能实现盈利,根据爱奇艺2020财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报显示,爱奇艺净亏损为人民币14亿元,其一直靠着BAT之一的百度为其持续供血。当把爱奇艺作为透视整个网络视频行业竞争状况的放大镜时,有助于更清楚地了解中国互联网视频网站的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短视频行业呈现井喷式发展趋势,碎片化的短视频作品占据越来越多的传播渠道,成为当代人新闻资讯、互动交流、休闲娱乐、生活体验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讨论移动多媒体视角下短视频制作和传播方式,就短视频行业欣欣向荣的原因、当今短视频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短视频制作的优化方式以及如何让短视频做到传播价值最大化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对短视频行业的发展有些许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孙冬鑫 《新闻前哨》2022,(18):40-41
<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人类交流模式的变革,也深刻影响着内容形式的转变,从文字、图像到视频,数字内容产业不断繁荣兴盛。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的社交娱乐需求持续提升,易于制作和传播的短视频内容逐渐受到用户青睐。根据QuestMobile报告,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短视频行业月活跃用户达8.72亿;短视频应用的月人均使用时长达42.6小时,年度同比增幅39.7%。  相似文献   

14.
2016年起,短视频成为互联网内容创业的风口,掀起了一场行业浪潮。无论是内容表达还是商业模式,二更视频无疑是这场浪潮中表现较为抢眼的一个。本文在分析短视频行业热潮的同时,以二更为个案,重点解析二更的商业模式探索与发展路径,并从中研判短视频行业的发展趋势,从而为短视频行业提供借鉴和发展的注脚。  相似文献   

15.
2023年8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26亿人,短视频已经成为融媒时代的重要传播路径。在融媒背景下,短视频与电视、报纸、广播和其他传统媒体形式结合,为新闻报道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本文详细讨论了融媒时代短视频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     
《视听界》2013,(6):8-8
2013年二季度中国在线视频市场规模达28.5亿元 艾瑞咨询发布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中国在线视频市场规模达到28.5亿元.同比增长43%,环比增长30.6%。随着在线视频行业不断整合.主流视频企业的市场份额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7.
陈然 《传媒》2019,(6):47-49
技术的进步不断革新着现有的媒介生态,并对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和内容分发带来颠覆性的影响。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时间+流动空间+场景”正在组建新的传播时空。在用户需求和媒介技术的双重推动下,移动短视频已经成为中国民众信息消费与社会交往的主流形态。据《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半年大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短视频行业用户突破5亿人,休闲放松、获取资讯是用户使用短视频的主要动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广播》2009,(4):69-69
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根据即将推出的《2008-2009年中国网络视频行业发展报告》统计显示,受惠于网络视频营销的高速成长。以营收计算,2008年中国网络视频总体市场规模达到13.2亿元,同比2007年增长61.1%。此次统计包含两个细分领域:企业付费市场和个人付费市场。  相似文献   

19.
2020年是中国短视频发展的转型年,是短视频发展竞速的"上半场",呈现出三个鲜明特征:第一,井喷式增长,即短视频行业的宏观特征,表现在注册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用户月活跃度急速攀升、运营的智能化更加凸显;第二,场景的多元,即短视频行业的微观特征,表现在平台的多元化、类型的精准化、内容的主流化;第三,分层式传播,即短视频行业的传播特征,重点表现在垂直化分层传播、圈层化分层传播、破圈再融合传播.未来,短视频行业在用户规模井喷式增长触顶后出现新拐点,开始进入求质的"下半场",主要表现为内容创作上更加优质和技术引领上更加创新.  相似文献   

20.
通过梳理微信视频号与其他短视频平台在内容建设、分发机制、发展策略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认为发布于2020年的微信短视频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实现快速发展,深层次原因是微信生态的资源优势与差异化的内容建设和传播机制。同时认为微信视频号将对短视频行业乃至内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并结合视频号发展现状对其未来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