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画中有一种构图方法叫“留白”,它可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的效果,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课堂“留白”能让师生都有自己思索、开创的空间,让课堂教学更能与时俱进。课堂犹如一幅画,适当地留白,给学生留下思考与交流的空间,展示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之美。那么,数学教学如何效仿“留白”这一艺术特点,给学生留出思维...  相似文献   

2.
吴莉菊 《山东教育》2003,(18):31-31
“留白”是山水画中的一种绘画技法,指的是画山水时留一些空白,给欣赏者提供一个深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像余地,从而达到一种“此处无景胜有景”的效果。如一次老舍先生给齐白石出了一个《蛙声十里出山泉》的题目,请他老人家依题作画。白石老人只以极简括的笔墨勾出山溪和顺溪水游出的一群小蝌蚪,却没有画出青蛙。蛙在何处?这就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想像空间。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如何应用“留白”艺术?如何借助“留白”艺术来发展孩子的创造力?笔者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孔之见:1.借助“思维留白”,激发创造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学习、工作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留白     
我最初学画时,整天只知道涂鸦竹子。一次老师指着我画的竹子说:竹节上有一层白粉,要把它表现出来,但不能用笔画,应该留出来,这叫做“留白”。印象中,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留白”一词。  于是,我开始不断体验、感悟留白。我渐渐发觉,不但画竹要留白,画人物、花鸟、山水都要留白。只是多与少、内与外、先与后的区别。作画时,留白的经营,与用笔、用墨的经营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艺术大师都擅留白的。如八大山人的画,处处留白而处处有意,空灵虚幽,方寸之间而显天地之宽。黄宾虹画山水,乍看处处不留白,其实处处在留,尽精微而致广大,浑厚…  相似文献   

4.
张修淮 《教书育人》2011,(35):28-30
对"留白"和"教学留白"的认识1."留白":即留下空白,这种空白常能在画中见到,是指画家在创作中,为了能突出画中的特别情景而有意识的留出若干处空白,以达到此处似无似有和"无画胜有画"的意境。这样的画法一  相似文献   

5.
画面上只有虾,欣赏者眼前却浮现出“游虾戏水”的情境.齐白石先生对水不着一笔,尽得风流.这种技法叫“留白”.把此技法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姑称之为“留白”教学法.  相似文献   

6.
在国画中,有一个谋篇布局的技巧比较经典,叫做“计白当黑”,即对没有画面的部位要像有画面的部位一样作认真的推敲和处理,画家在创作过程中,通过“留白”,“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在整体的意象和情调中体现出似无还有的艺术境界。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也好比一幅画的各个组成部分,同样需要讲究“留白”的艺术。  相似文献   

7.
国画中有一种构图方法叫“留白”,它可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的效果,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由此我想到了阅读教学。大家都知道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实践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阅读教学也可以效仿“留白”这一艺术形成,构成教学的“阴睛圆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主动地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留白”是中国画常用的一种手法,这种表现手法使用在文学作品中,可以“不着一字而形神俱备”。善用“留白”的是艺术大师,精于“补白”的是智慧大师。在阅读教学中,善以文本“留白”为桥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咀嚼文句,领略文境,书“不尽之言”,言“不尽之意”的教师,是匠心独运的。“诗如画,画如诗”,诗歌中“留白”手法的运用,使其具有很强的文学张力。形象化的结束,意象化的开始,给读者留下了更多想象的审美空间。《游园不值》中正值红杏灼灼、漫天芳菲的时节,却仅以“一枝”示于诗人。这一枝红杏的背后是满园的春色?是园主人的惜春?还是对诗人的点悟?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讲求“留白”的技法。一处运用得恰到好处的“留白”,可以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思,作品的意境也会因此得到无尽的拓展,这就是“留白”的魅力。最近,在教育一个孩子的过程中,我深切地体会到:教育更需要“留白”。  相似文献   

10.
贾卫平 《河北教育》2004,(10):12-13
书法与绘画艺术讲求“留白”的技法。一处运用得恰到好处的“留白”,可以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思,作品的意境也会因此得到无尽的拓展,这就是“留白”的魅力。最近.在教育一个孩子的过程中,我深切的体会到:教育更需要“留白”。  相似文献   

11.
“留白”,是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这种“空白”并非空而无物,而是虚中求实,虚实相生,使“无画处皆成妙境”,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因而,我们也可以适当地把“留白”手法应用于教学,以此构成课堂的“虚实效应”,增强教学的艺术性,使教学更富有成效。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留白”艺术,打造美丽历史课堂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留白”本指画家作画时在画面上并不画满,而是有意留下大片空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如八大山人虽只画一条生动的鱼在纸上,别无一物,却使人感到满幅皆水。  相似文献   

13.
孙成兰 《学苑教育》2012,(19):38-38
“留白”是从中国山水画中衍发出来的,指的是通过空白,在画面中形成虚实结合之境,给予欣赏者无画处生出妙境的美感享受。同样,教师把留白艺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也能够点燃学生的思维火种,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运用留自艺术时要注意因“白”利导,并立足于教学实际,巧用教学策略,做到留白有度。  相似文献   

14.
所谓“留白”,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它的意思是计白当黑,以虚为实,以实求虚,可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留白”主动地利用画面白色空间位置,去承担画面的造形任务。留点空间留点白,这画面,这世间会变得更加精彩。多一份空白多一份娴静,多一点空间多一份空灵。课堂是一种多元、开放、艺术化的师生信息交流舞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不应该是“操盘手”,教师的作用应该是“相机诱导”。教师也可以像艺术家一样讲究“留白”的艺术,构成教学的“虚实相间”,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思考和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讲课的时候,有经验的老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这让我想到中国画中的一种构图方法——“留白”。中国画讲求意境,而意境唯有在观画者的神思中才得以显现。“留白”就正好给观画者以神思的空间,给作品以意境延伸的广度,它可以收到虚实相衬、形神兼备的效果,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6.
国画中有一种绘画技法叫做“留白”,它不是刻意地用笔墨去画出来,而是在纸上留出空白,用纸的空白处来表现画的一些内容。国画中的“留白”体现的是画家的智慧,教学中也同样需要“留白”。  相似文献   

17.
贺义新 《教师》2012,(19):80-80
东方艺术讲究“留白”,绘画作业的留白,常常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境界。音乐作品的留白.则显示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妙。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课,为追求表面的课堂效益.很多教师分秒必争,一味地让学生听讲解和做练习,学生反而兴趣索然而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8.
“留白”艺术是指在艺术创造中为了更加充分的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即达到“无声胜有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意境。  相似文献   

19.
透视留白     
赵强  陈娴 《物理教师》2003,24(1):9-10
留白———是中国画传统的艺术特色之一 .奔放、细腻的艺术家们在空白处随意境题字、留诗 ,使得中国画诗、情、境并茂 .留白 ,给人留出了广阔思维想象的空间 ,并由此达到了“无中生有”、“无画处皆有画”的高深艺术境界 .但是 ,我国中学物理教科书中的“留白艺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却黯然失色 .这里笔者选取了由华东地区初中物理教材编写协作组编写的现行的初级中学物理课本 ,第一册第 1 2章浮力 ,和由美国国家科学资源中心 (NationalScienceResourcesCenter)编写的初中科学教材 (ScienceandTechnologyforChildren)《物体的浮与沉》(Floa…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讲究在画面上要适当留有空白,不能太挤太紧。留白可以营造出很强的空间感。赋予广袤深远的创意,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画风极其简约。此画只画了一叶扁舟漂浮在水面,一个渔翁在船上独自垂钓。四周除了寥寥几笔微波,几乎全为空白。然而,这些空白却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即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