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隋长青 《收藏》2012,(3):57
五彩,始于元代,明清流行。以黄、绿、蓝、红、紫等彩料为主在白瓷上绘画,二次入窑经770~800℃烧成。有五彩缤纷之感,故名。天球瓶,源于明永乐,后盛行,形制受西亚文化影响,因腹似球状,故称。八仙为中国家喻户晓的道教传说人物,八仙人物纹饰盛行明中期,由此派生出的仅见八仙手持的宝物而不见人物的暗八仙纹,则始盛于清康熙。  相似文献   

2.
八仙是家喻户晓的得道仙人。最早的八仙传说可上溯至汉代的“淮南八公”,即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周、伍被,晋昌八人。随后,又出现过唐代的“饮中八仙”(即李白、贺知章、崔宗之等八位墨客)与五代的“蜀中八仙”(李耳、容成公、董仲舒、张道陵、严君平等八人)。现代流行的八仙在金、元时大致成熟,只是部分人物还没有固定,例如有时以徐仙翁代替何仙姑,以风僧哥、玄壶子代替张果老、何仙姑等。  相似文献   

3.
刘敏 《收藏》2011,(10):76-78
"镇江博物馆藏有一件墨地白釉开光素三彩西厢人物故事图方瓶。此瓶高55厘米、口径12.5厘米、底径11厘米。平底,底部内凹成方形,内有青花"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款。瓶身饰多组开光,内绘人物图案。"  相似文献   

4.
冯小琦 《收藏界》2013,(1):44-51
五彩瓷器自元代创烧以来,到明清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彩瓷品种。一、彩瓷的起源与发展我国最早出现的瓷器都是单色釉,有青釉、黑釉瓷器,到三国时期出现最早的釉下彩绘瓷器,如南京出土的青釉釉下彩绘羽人图壶,釉下绘有褐彩纹饰。唐宋时期是中国彩瓷的发展时期,除南方地区的越窑、长沙窑为代表的青釉褐彩、青釉褐绿彩以外,由于北方瓷业迅速兴起,出现白釉绿彩、白釉黑  相似文献   

5.
张廷会 《收藏》2007,(12):127-127
我国的竹子有250多种,但可用以雕刻的只有毛竹、刚竹、箬竹、淡竹、紫竹等少数几种。紫竹,亦称黑竹。禾木科,竿圆筒形,高3~5米,直径2~4厘米,竿长成后渐变成紫黑色,很是雅致。  相似文献   

6.
王军 《收藏界》2012,(8):61-62
五彩瓷器,釉上彩绘瓷器的一种,泛指瓷器釉面上多种颜色的彩瓷。它是在宋、元时期的釉上红绿彩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到明清两代得到发展,其配方经过不断的创新,并进行了多次重大的改革之后,先后出现青花五彩和以红、黄、绿、蓝、黑、紫等为主的釉上五彩两大类。  相似文献   

7.
邵玉兰 《收藏》2011,(6):78-81
青花五彩是明清时期著名的彩绘瓷品种之一,由宋金红绿彩瓷发展而来。青花五彩为宣德时期创烧,嘉靖、万历时期盛行,到清康熙时期,五彩瓷器的烧造达到顶峰。青花五彩是在已高温烧成的青花瓷器上,用釉下青花与多种金属为着色剂的釉上彩料绘制图案花纹.  相似文献   

8.
赵凡奇 《收藏界》2014,(10):39-48
《西厢记》以其曲折而美满的结局,优美而诙谐的唱词,成为明清景德镇瓷器常用的装饰题材。山西博物院馆藏的一件五彩《西厢记))故事碗(图l、2、3),形体硕大,情节全面,精描细画,五彩缤纷,堪称《西厢记》故事题材瓷器中的精品。该碗撇口,深腹,圈足,底书青花“制”字方款。口沿内锦地上有四个海棠形开光,开光内绘杂宝,外壁绘五彩(《西厢记》故事。  相似文献   

9.
王建章 《集邮博览》2018,(12):100-101
提起八仙,人们首先会想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句成语。在我国,八仙的传说早已家喻户晓。所谓八仙,就是我国神话传说中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分别是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和曹国舅。他们在成仙之前皆为凡人,后经仙人点化成仙,从而演绎出斩妖驱邪、除恶扬善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吕友者 《收藏》2011,(5):24-29
明末清初是中国鉴藏史上的特殊时段。明中期以后,嘉靖、隆庆、万历诸帝因国库空虚,竟将书画抵充俸禄,致使大部分内府古玩、书画逐渐外流,极大地充实了私家收藏。至清初时,全国尚未统一,朝廷对书画无暇顾及,达官显贵一旦仕途败落,  相似文献   

11.
陈锦 《收藏界》2015,(3):51-53
上海的朋友沈先生打电话来,邀请我欣赏他新近收藏的两件康熙青花五彩罐,并发来照片。沈君收藏瓷器二十余年,过手的瓷器无数,收藏亦精而美,为何会单单邀请我去看这两件看似寻常的瓷器呢?这两个青花五彩罐引起了我的好奇。青花五彩瓷是中国陶瓷史上重要的品种。它的烧造工艺较为复杂,先于坯上用青花料描绘出一定的纹样,上釉后入窑以1300度以上高温烧造。再以红、黄、绿、紫、赭等色彩描绘到已烧  相似文献   

12.
黎志滔 《收藏界》2010,(1):113-113
这是一件民国时期日本人制作的八仙过海象牙雕塑,其造型古朴典雅,其色彩素中有雅,工艺精湛,真是巧夺天工!这件作品是出自有丰富经验的工艺大师之手,最精彩之处是刻画人物的神态,八个人物各有心思,真令今人拍手叫绝,是一件难得的稀世珍品。  相似文献   

13.
《收藏界》2011,(2):F0002-F0002
他,用了整整十年时间将举世闻名的“泥人张”彩塑发展为铜彩塑,从此彻底改写了泥彩塑保存不过百余年的历史;他,行程数万里路,走访并详尽考察了国内及东南亚百余处佛教寺院和道观圣地.  相似文献   

14.
2010年夏季某天,在汝州的老街上,一位农村大哥拿了枚圆形方孔的大花钱,先到一家古玩店索价500元。老板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因从未见过,想起市场里层出不穷的假货,故不敢收。随后在另外几家古董店铺,也同样遭到拒收,此钱一时成了整条街都不看好的"赝品"。  相似文献   

15.
杨勇伟 《收藏界》2013,(6):91-94
八仙人物,是指民间传说故事中的道教中八位神通广大的仙人,八仙故事在唐、宋、元、明、清时期都有记载。八位神仙之名,明代以前众说不一,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姓名也不固定,直至明代吴元泰所撰的《八仙出处东游记》中才将八仙人物始定为: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  相似文献   

16.
陈锐 《收藏界》2011,(4):47-51
湖南省博物馆藏有一件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图凤尾尊(图1),高44.9厘米,口径22.6厘米,底径14.2厘米,造型优美,大口外撇,筒状长颈,溜肩鼓腹,胫部内收,足底外倾,二层台圈足,白釉底上青花双圈。  相似文献   

17.
姜国正  张耀云 《精武》2008,(8):14-16
唐拳,据拳谱记载,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由唐离祖李渊的第三子.李玄霸(今人多认为是李元霸,实则不然。只因文字资料的撰写处在“还想再活五百年”的康熙大帝时代,文字狱肆虐,为避讳康熙的名字“玄烨”中的“玄”字,遂将李玄霸的玄字改为元字,  相似文献   

18.
张静 《收藏》2012,(10):38-41
扇分为团扇和折扇两大体系。团扇历史最为悠久,在团扇上写字绘画始于三国,明中期折扇盛行后,团扇趋于没落。折扇,古称折叠扇,相传自宋代开始由朝鲜传入我国,明永乐时进口大量的朝鲜折扇。据明詹景凤《东图玄览》记载,南宋时“马远竹鹤、马麟桂花二册,本是一折叠式两面,与今折叠扇无异。扇式折痕尚在,皆绢素为之”。这是古代文献所见宋代...  相似文献   

19.
谭文诚 《收藏界》2010,(7):60-65
宜兴紫砂自明中期从日用陶器走向艺术陶器以来,就以变化多端的造型独树一帜,在中国工艺美术品中无出其右。在宜兴紫砂壶的三大造型中,其中的光货又可细分为圆器与方器,即所谓:“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紫砂圆器的珠圆玉润与方器的挺括流畅,构成了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壶艺世界。以下从历史、工艺、文化三个层面分析紫砂方形壶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尚儒彪 《武当》2008,(9):46-47
一、道教房中术的形成与发展 道教房中术是中华古代性科学之结晶,是数千年来道门修士在追求长生不老的同时,不断地探索、收集、研究、整理出来的性学保健术。《中国道教大词典·房中派》条曰:“修炼此方术的流派称为房中派,是道教早期修炼方术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有宗容成、彭祖。”《汉书·艺文志》所载房中术有八,共186卷著作,并评论说:“房中者,性情之极,至道之际,是以圣人制外乐以禁内情,而为之节文。传曰:‘先王之作乐,所以节百事也。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老,及迷者弗顾,以生疾而陨性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