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太乙五行拳,以武当派内家心法为底蕴,讲求抓筋拿脉,一招制敌。7月,太乙五行拳亮相"武林大会",这套神秘的拳法在江湖上掀起阵阵波澜,而人称"豹子头"的太乙五行拳年度总冠军周晋波更是将这一片江湖搅起千层浪。  相似文献   

2.
王悦 《中华武术》2007,(10):42-43
太乙五行拳,以武当派内家心法为底蕴,讲求抓筋拿脉,一招制敌。 7月,太乙五行拳亮相“武林大会”,这套神秘的拳法在江湖上掀起阵阵波澜,而人称“豹子头”的太乙五行拳年度总冠军周晋波更是将这一片江湖搅起千层浪。[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太乙五行拳以道家的阴阳、五行、八卦、九宫学说思想为指导,注重内外修为.太乙五行拳要求动静结合,内外合一,身形兼修,溶技击的身体训练与意念活动为一体,通过有步骤的练形、练意、练气、练功,达到化柔为刚,积柔成刚,以意领气,阴气归元,意气劲形,内外双修,强进功力,旨在筑基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一、拳种源流太乙五行拳,亦称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势,系武当武术的主要拳种之一。此门派于明朝弘治年间(孝宗朱佑樘公元1488~1564年),由武当山道教龙门派宗师张守性创新而成。太乙五行拳,实际上有两个含义,在内是指人体真气按五行方位运行之功夫,在外是指拳家运用五行生克原理,采用擒拿、封闭、打穴、抓筋等技击技术,克敌制胜的方法。这是一个崇尚内功修炼的武术门派。  相似文献   

5.
白鹤拳是著名的少林五拳之一(龙拳、虎拳、豹拳、蛇拳、鹤拳),其创始人是方七娘。后经莆田少林武僧杨少奇(人称五八先)传承和发扬,独创融入了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五行乩手后,又自成一派,独树一帜,称为'莆田白鹤拳'。其套路招式、演练风格、练功方法与永春白鹤拳已有明显不同。值得深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王世虎  张琳 《武当》2009,(9):33-34
武当太乙五行拳产生于道门。它以道家的阴阳五行学说思想为指导,注重内炼修为,在追求长生久视的长期修炼活动当中,逐步形成了“柔韧圆活,动如蛇行,以胯带腰,两手环抱,脚走括弧,指穴擒拿”的神功玄技,与“太乙布身,五气归元,怡养精神,筑基为本”的养生精髓。它以养生、悟道、技击一体的综合方式,全面的体现了“重生贵养”的生命哲理和修炼理念,其风格独特,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7.
二、拳理中的不同之处 在进行拳理对照比较时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是十分惊人的。然而也可以明显地看到,在相同的拳理中,又有许多差异。 1.拳之“五行” 前文提到形意拳与温家拳均有“五行”之说,且均将其分为内外五行。内五行均为心肝、脾、肺、肾,但外五行却不同了。形意拳中为劈、崩、钻、炮、横,温家拳则将外五行分为五手和五脚。五手为崩、搏(拨)、钻、带、拿,五脚为圈、点、查、摆、踢。《温》中讲:“武术之家是内外连而为一。五行要顺者,五行配五脏,五脏配五手、五脚。故习五手、五脚可以养五脏。”且在其“内外…  相似文献   

8.
钟思城 《武当》2006,(6):33-33
摔手,以其动作全无征兆,快如闪电而著称,为我国许多拳术流派所高度重视。如,螳螂拳就以摔手作为主要技法;甚至有一个分支干脆就叫摔手螳螂。五行通背拳也将摔手列为其最重要的五种手法之一。另外,鹤拳,西北八门拳、南拳等流派中,也非常喜欢练用摔手技法。  相似文献   

9.
全球海选武当高手4月19日,农历三月初三,是传统的道教节日。武当山道教从宋代开始便在这天举行法事活动,民间信士们都要到武当山祭祀,渐渐形成了武当山三月三庙会的习俗。庙会期间武当山人流如潮,锣鼓喧天,香烟缭绕。央视"武林大会"太乙五行拳全球海选复赛也在这一天举行,使今年的庙会更多了几分热闹与红火。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与定性分析法的科研方法,对我国形意五行拳与中医养生学关系进行研究与阐述,进一步发掘形意五行拳的健身价值。形意五行拳以五行学说为拳理基础,并与中医的脏腑学说相统一,具有坚实的中医养生理论基础,为形意五行拳今后在健身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太乙与龚雪     
读者中恐怕很少有人知道曾荣获"百花奖"、"金鸡奖"的最佳女主角龚雪,与久己失传的太乙拳有过几年的缘份.最近,记者忽然得到一个旧时的新闻:龚雪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曾师承太乙拳传人钟福康学过几年太乙腰腿功、金刚拳和太乙剑术等.记者专程采访了拳师钟福康.他原是上海溶剂厂的一位退休会计,解放前拜太乙拳师高守武为师,高守武原名高志威,是青岛国术馆馆长高凤林的亲侄子.高风林是当时太乙拳的掌门人,手下有八百名弟子.他为了要侄子志威守住中国的武术,替他改名为高守武.抗日战争时期,日寇要高凤林出山当维持会长,被这位爱国武术家断然拒绝,后被日寇暗害,下落不明.高凤林遇难后,他的弟子窦来庚率太乙弟兄八百余人举旗抗日,后遭到兵力大于  相似文献   

12.
寒山飞虹 《武当》2003,(2):28-29
纵观今日武当拳功理功法的研究,大致走向远未能完全脱出所谓“内家四大楷”之框架,形意远追六合古谱,大成脱胎而立;太极走出家门,愈演愈繁;八卦老树新华,多有点缀;通背未溯宗本,独步武林;一套“太乙五行”压轴,“松溪”独秘,“自然”有继,“三丰”弘阐,“铁松”高倨,“太乙”藏隐……。武当武术已走出了  相似文献   

13.
赵宝安 《武当》2014,(1):44-45
五行通背拳小七手是由七个单操动作,即甩掌、拍掌、穿掌、劈掌、钻掌和双掸手组合而成,又称七合手、一发七手、母子拳,是入登五行通背门学者的必修之课。在五行通背门里有"先有七手,后有伸肩"之说,由此可见其重要性。小七手组合操法整体动作顺势、顺步、顺劲,内涵(三折九扣,五护八断)丰富,练用合一,无论是在习练  相似文献   

14.
胡献钊  朱天册 《武当》2014,(8):44-44
“五行拳”是形意拳最基础、最核心的“拳法”,在整个形意拳的功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当形意拳的基本拳法(劈、崩、攒、炮、横)五行拳练到一定熟练程度后,就要进行一项对抗性的功法训练——对练。他是将形意拳的基本拳法,以进攻与防守,相生与相克,兼具手、眼、身、法、步等功法编排而成。由两名习练者反复操手训练,达到熟练掌握进退、攻防、顾打等技术,并能灵活运用到形意拳实战之中。  相似文献   

15.
王忠海 《武当》2011,(10):19-20
形意五行拳是指劈、钻、崩、炮、横五种拳术发力技法。按五行学说冠以劈拳为金,钻拳为水,崩拳为木,炮拳为火,横拳为土。五行拳是形意拳的核心。五种拳术既是招术技法,也是发力方法。下面介绍五行拳在对敌实战时的连环用法。一、甲乙双方对峙(图1)。乙  相似文献   

16.
形意五行拳是指劈、钻、崩、炮、横五种拳术发力技法。按五行学说冠以劈拳为金,钻拳为水,崩拳为木,炮拳为火,横拳为土。五行拳是形意拳的核心。五种拳术既是招术技法,也是发力方法。下面介绍五行拳在对敌实战时的连环用法。  相似文献   

17.
流行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一带的黑虎拳以拳架低矮、发力暴猛、招式奇特、内外兼修著称。'四红'拳指的是黑虎拳中的'朵红'者红'大红'里红'四路拳术,本文除介绍了贵州黑虎'四红'拳的拳谱外,还介绍了黑虎拳的练功方法——黑虎五阶段。  相似文献   

18.
范洪 《武当》2013,(2):6-9
一、渊源 武当神功太极拳,又名武当玄武式神功太极拳.三丰祖师在武当山修炼时,受蛇鹊相斗的启发,在继承张云庵道长、火龙真人、邱长春长老的太乙柔拳、金丹仙功的基础上,又汲取少林及民间多派武术之精华,借以鸟蛇龟猫猴等动物的仿生创势,以道教所传太极阴阳为体,五行八卦为用,“河图”与“洛书”为经,  相似文献   

19.
史明 《武当》2001,(11):21-23
形意自创派以来,历经前辈先贤数代的心血凝聚,形成了独特的技击风格和完善的理论体系。初习形意拳,先以五行拳入手,五行拳为其入门拳。形意门中有“五行为体,八字为用“之说。劈拳乃五行拳之首拳,也是五行拳之母拳。  相似文献   

20.
细说崩与炮     
张世杰  关学智 《精武》2006,(5):36-36
江湖中曾传言,不论把形意五行拳的哪一拳练好,都能纵横天下。这话确有道理。五行拳是形意拳的精华所在,既是基础,又是领悟形意真功的不二法门。五行拳拳式精简,招招实用,用于防身自卫,效莫大焉。五行拳首推劈拳,是基础中的基础。但以威名论,崩拳更撼人心魄,被人誉为形意拳的看家拳法。先有郭云深半步崩拳打遍天下,后有尚云祥崩拳无敌。其实炮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