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个体的成长不可能独立完成,必须依靠那些处于他生命周遭中他人的本质帮助。父母和教师无疑是儿童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儿童与父母、教师交往中获得的他者经验对其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基于舍勒对主体间关系与情感体验的现象学解读,我们看到孩子与父母、教师交往构成的亲子关系与师生关系是一个具有连贯意义的统一体,一个孩子与他者、与世界的遭遇也由此展开。一个儿童与父母的交往经验为他对待师生关系提供一种指引和规范性模式,构成其处理师生关系的内在意识前提。如果教师能够清醒地意识到儿童的他者经验和情感体验特征,或许可从中看到重构新型师生关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正>一、家长参与在特殊学前教育当中的地位对于儿童来说,家庭是其学习与成长极为重要的环境。对儿童来说,父母既是养育者,也是重要的教育者,其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儿童学习技能和积累生活经验的重要来源。通常来说,家长特别注意养育者的角色,随时为孩子提供关怀和保护,也正因为此,家长也成为与孩子交往最多、最了解孩子的人。与此同时,如果父母能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并给其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第二代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不少家庭都存在着几个大人围绕一个孩子转的现象。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朝夕相处,他们的教育影响是长期的、持久的,而且是反复不断地进行的。父母、亲属是儿童的最早教育者,在学龄前的几年间,也就是在儿童接受教师的影响开始以前很久,父母及亲属就在他的身上种下了人的一些基本特征的根子。现在的许多家庭中,由于孩子父  相似文献   

4.
与人交往是儿童社会性的重要内容。任何一个人要在社会中生活,就要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早期社会交往的经验将影响他后来对别人的态度和人际关系。因此不失时机地地抓住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帮助幼儿学会与人交往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学会与人交往呢?一、营造关爱氛围家庭氛围的营造不是父母施爱于孩子,它涉及到每一个家庭成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夫妻关系。不同的夫妻关系营造了不同的家庭氛围,同时也给孩子造就了不同的心理环境。充满了温暖、关爱、体贴、尊重的家庭环境不仅避免了孩子与人交往中紧张…  相似文献   

5.
尹芳 《教育导刊》2006,(9):56-58
亲子游戏是父母与孩子之间以亲子情感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活动.儿童一生下来就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人,处于人所特有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成人尤其是父母,是影响儿童生活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他们不仅仅是儿童日常生活的主要照料者,而且还是儿童直接接触与交往的最早的对象.在这种接触与交往的过程中,便发生了最早的亲子游戏,如母亲对着婴儿说话、微笑,婴儿相应地做出高兴的反应.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儿童最初的和经常生活的环境,是儿童成长的安乐窝,父母是儿童最先交往和最多的成年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健康体魄的抚育者,又是孩子智力的开发者,还应是孩子优秀品质的熏陶者和美好心灵的塑造者.现就家庭教育和谐对孩子影响的重要性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面对孩子之间的争吵,多数父母常采用以下几种做法:制止争吵;评判对错;阻止自家孩子的行为;靠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来平息“内战”……孰不知,这些方法一次次剥夺了孩子学习与人交往的机会,不利于他们社会性的发展。孩子之间的争吵是儿童交往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也可以说是儿童交往的一种方式,孩子正是在争吵中逐渐地学会与人交往的。父母要允许孩子争吵,让孩子在冲突中获得必要的经验,或学会保护自己,或学会收敛自己。如果父母干涉太多,就会影响孩子这个学习过程,使弱者不能学会保护自己,使强者变得肆无忌惮。。C理学家皮亚杰主张…  相似文献   

8.
友谊、交往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孩子的交往、友谊往往是随着游戏开始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很希望友伴承认他.接受他,成为他们的一员。这样。他们对朋友的心理依赖性往往超过对父母的依赖。  相似文献   

9.
《家庭教育》2005,(10B):6-6
儿童发展心理学认为,年幼的孩子需要特殊的持之以恒的照顾。一个只有六个月的婴儿,如果一个定时帮助父母照顾他的人离开了,他也会表现得心情忧郁。对孤儿院儿童的一些研究表明,尽管孤儿院里的儿童通常都能得到较好的照料,但由于处在不确定的人群中。即由于照料经常更换。儿童不能与其中某些人建立起持久的联系,因此。他们的发展大大落后于同龄儿童,以致这些儿童拒绝与外界交往。  相似文献   

10.
王燕平 《甘肃教育》2014,(10):24-24
正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儿童最好的教师,他们给予孩子的教育比所有学校教育加起来还要多。"由此可知,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甚至是终身教师,父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1.家长素质较低者偏多,家庭缺乏教育氛围。农村家庭中的家长学历普遍较低,所受的教育较  相似文献   

11.
姚玉君 《考试周刊》2013,(8):196-196
<正>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教师态度神色上的少许变化,儿童都能看到或感觉到,教师思想上的一切转变,无形之中都会影响到儿童。"教师作为幼儿的主要交往者和教育者,教师的教育态度是幼儿最敏感的,也是对幼儿影响最大的,它对幼儿的成长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小孩是喜欢称赞的,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听好话,也没有一个孩子是喜欢有人骂他的。"多年的工作实践证明:教师对幼儿鼓励的教育态度,是影响幼儿积极接受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孩子间的纠纷通常发生在一起玩耍、游戏的过程中,是孩子交往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孩子间的冲突、纠纷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自我意识,有利于培养孩子学习与人交往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还可以锻炼儿童的坚强意志.因此,父母对于孩子间的纠纷采取何种态度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家庭教育》2009,(7):80-80
在美国,气质研究是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儿童心理学者也总结出一套适合不同儿童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步骤。气质是条线索,让我们可以看清孩子的特性,知道某种行为是他的气质所致,根据孩子的气质,用合适的方式来教养孩子。这就是为什么现代的父母和教师需要了解儿童气质的原因。很多研究结果提示,观察儿童的气质越早越好。父母和教师要体谅和理解孩子的气质特征,以及他们在学习上、与人和环境相处上所遭遇的困难。  相似文献   

14.
走近孩子,是一个问题。因为,孩子大了,稍不留神,便走远父母:孩子开始不听话、顶撞、隐瞒、说谎……于是,父母们便感叹:孩子越来越难相处!是孩子的错吗?不是。主要责任在父母。父母与子女相处,是一种人际交往。良好的交往,必须是交往双方通畅的互动。父母与子女交往,父母常常是主动的一方,父母的交往行为(说话的口  相似文献   

15.
正一、智力障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智力残疾儿童所进行的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不同的。智力障碍儿童未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早期教育,可以说孩子未来的命运掌握在家长的手里。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如果教育得当,智障孩子同样能够拥有美好的明天。儿童的社会交往活动,首先从与父母的交往开始,而且与父母交往的频率最高,他们学习的第一个老师就是家长。这些对家长来说做起来特别困难,缺乏借鉴的  相似文献   

16.
很多父母都为自己的宝宝缺乏交往能力、不能与伙伴和睦相处、缺乏分享意识等表现感到担忧。确实,这些都是独生子女身上的一些毛病,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有位专家曾经讲过“,孩子的童年一定要有伙伴,让他在伙伴中学习人生。”由于现在家里都是一个孩子,导致他们没有玩伴,缺少交往的机会。孩子童年伙伴的缺失,对他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个缺陷,所以,父母要为孩子的交往铺路架桥,为孩子结交伙伴穿针引线,教孩子在交往中逐渐学会与人分享,和睦相处,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伙伴意识”。我们今天要聊的话题就是:培养孩子的“伙伴意识”很重要。  相似文献   

17.
自婴儿呱呱堕地起,教育就开始了。一个人的最初教育是在家庭中进行的,父母就是孩子的启蒙教师,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期望,父母本身的行为、教养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生活的范围扩大了,同伴间的交往、学校、社会,都对其成长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成年人。而对儿童来说,父母与教师是最重要的成长范本。对于一些家庭教育良好的孩子来说,教师的影响力不见得会特别重要。但对于另外一部分家庭教育不够到位的孩子来说,教师影响力的重要显而易见:如果让这部分孩子有一个优秀的范本,他们就有可能成长得更优秀,甚至可能突破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反过来影响父母。这便是学校教育的深层意义与影响力所在。  相似文献   

19.
论幼儿教育中的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城市中很多幼儿孤独的原因在于,成人把孩子交给了一个虚拟的生活世界,孩子们在这样的虚拟世界中进行着一场虚假的交往。幼儿是在交往中接受教育的。成人与幼儿交往的过程就是教育过程,必须以真实的交往与幼儿发生真切的关系。真实交往的实现要求幼儿与教师、父母以及同伴之间平等、真诚、宽容和理解;在幼儿的交往生活中,必须关注交往的形式与交往的语言。  相似文献   

20.
据美国心理学家多年的研究,许多成年人的拘谨可以追溯到他的儿童时代。如果孩子的拘谨在儿时得不到解决,那么他的不合群、不爱与他人交往的个性将会妨碍他今后事业的成功。可见社会交往能力是人的社会性当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但许多家长却因孩子不懂得谦让,不善于与同伴交往、合作而伤脑筋。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善于交往的能力呢?一、悉心引导,增强谦让意识父母要经常给孩子讲讲关于“合作、友爱、谦让”的道理,不要事事以孩子的意志为转移,以免孩子形成“自我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