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国华 《时代教育》2012,(17):39-4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终身教育的发展,实现托幼一体化逐渐成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然而廊坊市在推进托幼一体化的过程中,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一直滞后于3-6岁儿童的教育,大大影响了托幼一体化的进程,因此,必须从政府、学前教育机构和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
吴琼 《学前教育》2006,(12):3-4
目前,关于托幼一体化的含义,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代表性的观点。1.托幼一体化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托幼一体化是托儿所、幼儿园管理体制一体化的问题,即理顺托幼管理体制;其二,托幼一体化是托儿所、幼儿园教育一体化的问题。即在0-6岁的教育工作中,如何把握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如何确定完整的教育目标,形成有效的教育方案,实施有针对性的策略。2.托幼一体化是采用系统、整合的观点,对学前教育进行纵向和横向连接.即纵向连接托儿所和幼儿园两个机构,横向连接家庭、社会教育机构、社区,对0-6岁婴幼儿进行整体性教育的过程。3.托幼一体化是指学前教育一体化的规划。  相似文献   

3.
0~6岁学前教育一体化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一体化刚刚起步,无论是对学前教育一体化概念的理解,还是在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全面实施上,都还没有清晰的思路。新西兰、英国、日本的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和实践经验及历程,对我们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打造托幼一体化教育体系已经成为一种席卷全国的浪潮,它让人欣喜,因为0-3岁儿童的教育被认可、被重视了;它也迫使我们深思,0-3岁教育的科学方法是什么?托幼一体化是不是托幼一致化?机构教育是0-3岁教育的唯一选择吗?因此,对托幼一体化教育研究越深入,我们越清醒地意识到托幼一体化教育必须是一种理性的行动。  相似文献   

5.
吴邵萍 《学前教育》2013,(12):50-52
O-3岁教育与3—6岁教育在人生发展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由于很长一段时间里,学前教育专业工作者和研究者把更多关注投向幼儿和幼儿园,0-3岁的教育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对0-3岁和3—6岁之间的衔接和有机联系也缺乏研究,无法提供一体化的0—6岁学前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6.
真正意义上的早教并不只是针对婴幼儿实施教养活动,更多是指导家长如何在婴幼儿成长的关键时期,采用系统科学的教养方法对婴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性格形成以及行为能力的发展等诸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和帮助。由此,以幼儿园为主体,整合和协调各方力量和资源,构建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体系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细胞组织,发挥重要的抚育和教育功能。2020年,为全面了解脱贫地区0-6岁儿童家庭养育状况,中国儿童中心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联合开展了“脱贫地区儿童早期发展”课题研究,通过对5353名0-6岁儿童及其家庭进行调查,从家庭基本情况、家庭喂养、家庭教育、家庭支持服务四个方面展现了脱贫地区的家庭养育情况。调查发现,脱贫地区的总体家庭养育状况良好,但家长的科学养育意识和社会的家庭支持服务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议通过制定政策、采取措施、配置资源等方式,从营养健康、教育服务、家长指导等方面促进脱贫地区儿童的早期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03年统计数据,以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英国、韩国为比较对象,从公立与私立教育机构经费来源和成本、公共资金在公立与私立教育机构的分配等多个角度归纳和总结出各国公立、私立教育的特征和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参考以往文献和访谈所得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幼儿责任行为的结构并编制初测问卷项目,以622名3-6岁幼儿为被试,对编制的初测问卷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及信、效度分析。结果表明,幼儿责任行为包括自我责任行为(生活与学习、生命与安全、行为与控制)、他人责任行为(关爱与帮助、尊敬与礼貌、任务与承诺)和环境责任行为(集体与活动、自然与社会)3大维度8个子类;正式问卷共包含34个题项,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校标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可以作为全面评估、进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责任行为的有效、可靠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认可外保育机构"为例,分析了日本发展0-3岁婴幼儿私立托育机构的经验路径,认可外保育机构基于立法监督与宽容标准相结合的运作机制,以小规模"需求导向型"为服务特征来满足不同家庭的保育需求;在解决0-3岁"待机儿童"问题的同时,也在保障婴幼儿健康成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给我国发展民办托育机构以下启示:制定更为详细...  相似文献   

11.
《中学教育》2021,18(5):82-91
0-3岁托育机构主要依靠家长的选择和付费生存,家长的选择和付费对托育机构的生存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研究以北京、山西、河南、内蒙古、浙江等地1322名3-6岁幼儿父母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回溯研究,采用选择实验法分析了父母对0-3岁托育机构的需求偏好和支付意愿。研究发现:父母选择托育机构的各项属性和支付意愿从高到低依次为人员资质(3824.88元/月)>课程(952.24元/月)>环境与设施(561.54元/月)>卫生与营养(359.63元/月)>家托距离(147.03元/月);在对托育机构内部质量和家庭便利性等实际问题的考量中,人员资质是父母最看重的外显性属性,课程和托育机构的环境与设施次之,父母相对比较忽略卫生与营养,而家托距离这一现实要素并不是父母选择托育的决定性指标。基于此,促进托育机构规范化发展,提升托育机构内部质量是关键。机构应建立专业化的人员队伍,开展家托共育课程研发;政府应加快完善托育服务质量安全体系,提高机构的公信度,同时加大对托育服务的支持与鼓励,推动托育机构向高质量、普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完善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运行机制需要深入把握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的重点内容和关键问题。通过调研X市6对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试验学校样本,运用NVivo8软件对调研资料进行编码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的基础是要建立市、县、校三级管理体系;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的内容是教研、教师、教学、行政、课程、文化和教育一体化七个方面,其重点是推进教研、教师和教学一体化;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的问题涉及跨区障碍、人事、经费、输入校发展、教学教研、市级统筹和课程,其关键是破解跨区域的管理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