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徐楠 《采.写.编》2022,(1):151-152
随着互联网短视频的兴起,各种媒介在网络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呈献给观众不同的感受。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微纪录片这种视频的影响力越来越低,而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对于微纪录片这种时间长、节奏慢的视频内容观众并不认可,这就给微纪录片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所以微纪录片的发展需要与时代的步伐紧密结合,才能在未来的生存发展中有一席之地。文章从微纪录片在新时代互联网视频发展入手,分析与互联网互动和主题内容的单一给微纪录片带来的生存挑战,探讨微纪录片在未来发展中的措施和规划,并对以上内容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2.
刘彦玲 《视听》2021,(1):67-68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信息视频化程度的提高,短视频创作成为一种流行风潮.微纪录片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一种艺术形式,短小凝练,融合了短视频创作的特点,以小见大地再现真实生活.在短视频盛行的时代,微纪录片也要坚持推陈出新,迎合时代发展潮流.本文结合短视频与微纪录片的关系以及相互影响,探究短视频时代微纪录片的创作如何找到更...  相似文献   

3.
吕鑫 《采.写.编》2022,(6):170-17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视行业受到较大冲击,观众市场被短视频以及网络视频软件冲击,为了重回市场,增加竞争力,更多电视台开始转型,开始策划拍摄纪录片记录生活和祖国美好河山,重新吸引观众的兴趣。电视纪录片的拍摄不但需要硬件支撑,还需进行总体规划和布局,不但需要策划总监设定创作场景,还需摄影师技巧高超,本文将从电视纪录片创作技巧和摄影技巧两个方面进行展开介绍,为提高电视纪录片质量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陈小薇 《视听》2024,(1):102-105
在短视频蓬勃发展的快餐文化时代,体量小且时长短的微纪录片因符合观众碎片化的观看习惯而备受青睐。其中,海峡卫视和腾讯视频联合制作的美食微纪录片《早餐中国》在平民化的视角、真实性的坚守、精品化的内容和开放化吸纳等方面探索创新,以求变的姿态收获好评,在新媒体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成功突围。  相似文献   

5.
短视频封面是观众与内容的第一次接触点,其设计至关重要,有效的封面能吸引观众点击并观看视频。文章聚焦公安宣传类短视频的封面制作,对常见的封面进行详细分类,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归纳提升公安宣传类短视频封面质量的方式,从而提高公安宣传类短视频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6.
杨明辉 《传媒》2019,(14):58-59
2017年,央视的现象级综艺节目《国家宝藏》横空出世,在电视荧屏上掀起了一股文博热。2018年,该节目开始播出第二季,并获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18年第四季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节目全网视频播放总量达10.6亿,微博互动量1363.4万,微博相关话题更是收获了38.1亿阅读量。豆瓣获超高分值9.4分,连续多周位列国内综艺口碑榜第一;B站网友评分高达9.9分,B站节目相关视频纪录片区排行榜第一。  相似文献   

7.
《早餐中国》是由福建海峡电视台和腾讯视频于2019年推出的一档美食纪录片,自4月22日上线播出四周后,在腾讯视频端播放量就突破1亿,持续占据腾讯视频纪录片每日热播榜第一的位置。一部每集只有5分钟的美食纪录片突然引爆网络,该现象的背后与其抓住时代热点、独特创新的纪录片讲述方式不无关系。本论文试图从节目创作层面的选题、叙事、制播三个维度来剖析《早餐中国》作品本身,为新时代下纪录片及短视频的创作者提供一点经验与思路。  相似文献   

8.
2012年5月,陈晓卿导演的《舌尖上的中国》问世,开启了中国美食节目的新篇章,成为了美食纪录片的标杆。随着时间的推演,他自己依旧在探寻美食纪录片的新高度,2018年《风味人间》一推出,也成为口碑之作。今年,由他和美食家沈宏非担任总顾问,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海峡卫视和腾讯视频联合制作的《早餐中国》,再度成为了"现象级"的作品。这几部美食纪录片,框架大体是相似的:美食、文化、人情,但具体如何拿捏,时长如何控制,拍摄技法不尽相同,也正代表着如今中国观众在这7年间审美的流变。本文将从《舌尖上的中国》(以下简称《舌尖》)谈起,分析它所开创的美食纪录片的新风潮,以及《早餐中国》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微纪录片是短视频中"最重型"的子类,被视为"精英叙事与大众叙事的中间产品"——体量上,比纪录片短小轻巧,比普通短视频信息量更大;主题上,在"全民皆媒"的环境下,呈现了更加多元、真实的平民化视角,并以大众化创作吸引了更多受众的注意力。很多媒体在转型中选择微纪录片作为承载深度报道的一种新形式,高度重视并有意识地培养这类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0.
近期,由海峡卫视策划和制作,在腾讯视频和海峡卫视同步播出的百集美食短视频《早餐中国》取得了播放量与口碑的双赢,被誉为继《舌尖上的中国》《人生一串》《风味人间》之后的又一部现象级美食纪录片。本文邀请了多位国内知名专家,从节目的制作理念、传播形式、文化表达等多个维度总结了《早餐中国》的创新之处,分析了其成功背后的原因,以及它的成功对于电视融媒体转型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周子淳 《今传媒》2024,(2):51-54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的迅猛发展催生出一系列快节奏的新媒体平台,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大众时代传统平台的流量优势不可避免地向新兴平台转移。在传统平台竞争中略显弱势的纪录片面临着更为艰难的环境,传播方式创新成为纪录片传播的必然选择。当下,纪录片传播领域虽有国家政策扶持,但在诸多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吾家吾国》系列纪录片通过平台化传播策略针对不同平台特征有的放矢,并通过平台选择、内容转化等方面的有效建设实现了口碑、流量的双收,成为纪录片平台化传播的优秀案例之一。本文基于平台化传播理论,对《吾家吾国》系列纪录片在B站平台化传播的现状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旨在为有效提升纪录片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赵丽维  李明扬 《传媒》2021,(1):34-36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微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原创短视频内容平台二更的系列微纪录片,坚持以社会主流价值为导向,关注小人物、透视大社会,通过制作有温度的内容,传播深入人心的普适价值观,赢得了观众的认同和喜爱.二更通过整合全网传播矩阵,用公益微纪录片撬动主流媒体资源,打造全媒体传播体系,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形成,由此探索出微纪录片持续发展的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二更、抖音等以短视频为核心的媒体平台取得了迅速发展,对传统纪录片的传播发展空间进行了抢占。面对短视频的冲击,纪录片需要寻求适合的出路。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媒体融合背景下纪录片受到的冲击展开了分析,提出了生产微纪录片的转型发展方向,并对纪录片类型形式创新、移动媒体新助力的提供等转型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从而描绘纪录片发展的新图景。  相似文献   

14.
蔡梅竹 《新闻前哨》2022,(17):32-33
生态纪录片是以自然生命为记录对象的纪录片类型。它通过对其中生命故事的记录来展现物种与整体生态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然而,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短视频成为人们,特别是中、青年受众群体的集体“日常”。如何让生态纪录片快速适应快节奏、短视频的传播业态,生态微纪录片逢时而生。与传统纪录片相比,生态微纪录片的叙事手法有哪些不同?呈现出哪些特征?其探索经验对系列生态微纪录片的发展又具有哪些启示?本文将结合《神农架密码》系列生态微纪录片的创作过程,分析生态微纪录片的叙事手法,为传统纪录片的突围和生态故事的新讲述提供更多可能性的。  相似文献   

15.
美食纪录片《早餐中国》播出后在网上掀起热潮,成为影响广泛的社会生活话题,获得主流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一致肯定和齐声点赞。4月26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专门撰文推荐,节目上线四周视频播放量破亿,同名微博话题阅读量近3亿,互动量达200万,不少品牌均有合作意向,节目有望在第二季迎来商业回报。无论从市场表现还是观众口碑上,《早餐中国》都成为继《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等节目之后又一档深受年轻观众喜爱的现象级纪录片。如果说,《早餐中国》的火爆打开了人们对美食纪录片的另一种想象空间,那么其背后的制作方海峡卫视,则让行业看到了只要抓住时代热点,生产接地气的高品质内容,再辅以当下受众娱乐消费习惯的传播方式,传统电视媒体同样可以在互联网时代获得"出圈"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辜晓进 《青年记者》2022,(1):101-102
<正>纸媒入场加剧短纪录片竞争近十年来发生的一件趣事,就是短纪录片的竞争陡然激烈起来:电影制作商、流媒体平台、电视频道以及各类传统媒体纷纷进入观众视觉前沿,并争夺获奖的荣光。“10年前,HBO(家庭影院)是短纪录片的头号玩家,如今的情况是,人人都认为这里面充满商机。”《纽约时报》评论类纪录片高级编辑Christine Kecher说。什么导致了巨变?显然是技术。摄像器材的简便易得、编辑软件技术的进步以及纪录片发布渠道的多样化,改变了市场格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广播》2012,(10):95-96
据外媒报道,国外网络视频已无处不在,观众数量在迅猛增长,短视频将成为营销的未来。以下是网络视频将很快"占领"用户上网时间,以及厂商将利用网络视频营销产品和服务的五大原因:1.将有越来越多的用户观看网络视频。市场研究公司ComScore今年4月份发表报告称,每名观众每个月观看视频的时间平均为22小时。这22小时很可能被许多短视频瓜分,每段视频只有几分钟。市场在迎合Facebook一代的注意  相似文献   

18.
曹凤洁 《视听》2022,(3):131-134
匠心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日益多样,除纪录片、综艺节目等形式之外,短视频成为重要发力点.匠心文化短视频的内容构建要素影响着传播效果,内容主题中对匠心精神的表达是关键,而视频时长、媒介组合、商品互动的配合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匠心文化短视频的传播中,应重视传统工艺文化内涵的传递,对内容进行故事化打造,并在此基础上积...  相似文献   

19.
微纪录片,从诞生之日起,就带有移动终端的基因。随着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发展、网红经济的出现,纷纷涌现的各种短视频平台,逐渐改变着受众的信息收取途径和阅读习惯。那些反映现实生活、加上艺术化剪辑和包装的短视频已经有了纪录片的雏形,微纪录片的产生也就成了顺其自然的事。作为身处媒体融合大潮中的主流媒体,在转型过程中,如何运用微纪录片这种既可以讲好中国故事、又顺应当下传播新形态的视频产品,已经成为专业电视人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王南 《新闻窗》2013,(2):51-51
一、电视纪录片的性质特点 电视纪录片不同于记录影片,是在伴随电视的产生而衍生的一个全新表现领域中的电视节目类型,它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观众并且受到观众的支持。因为电视纪录片所呈现的内容能实现制作者与观众的某种共鸣或者共识的达成,因此受到观众的喜爱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