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加强直观教学重视操作实践──“圆柱和圆锥”的教学建议刘杰宪(南昌市东湖区教研室)统编教材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第二单元是“圆柱和圆椎”。在确定这一单元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时,我们要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的规定,切实掌握教学要...  相似文献   

2.
当人从强光处进入暗环境时,最初对任何物体都看不清,经过一段时间后,又能逐渐看清物体,这种视觉的敏感性变化,称为“暗适应”。现在城市孩子的暗视应能力普遍较差,应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暗适应是怎样产生的呢?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有视锥、视杆细胞两种。视锥细胞内含视紫兰质(感光物质),能感受强光和颜色;视杆细胞内含有视紫红质(另一种感光物质),能感受弱光刺激。强光下的视觉以锥细胞活动为主,而杆细胞基本上无作用。由明处进入暗处的最初7~8分钟内,锥细胞的感光色素迅速合成,但由于其对暗光的敏感性极弱,无法起作用,而对暗光敏感性强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C57小鼠视感光细胞的发育及微细结构,为应用C57小鼠提供实验依据,对了解人类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发育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将出生后第3、7、14、21、28d的C57小鼠及成鼠采用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后,取眼球,冰冻切片,应用opsin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感光细胞的发育。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C57小鼠出生第3d,视网膜尚未完全分层,染色阴性,未见成熟感光细胞;出生第7d,有少量细胞染色阳性,可见少量的感光细胞;出生第14、21、28d及成鼠染色阳性的感光细胞逐渐增多,视网膜分层达到10层。结论 C57小鼠视网膜感光细胞在出生后开始发育,至第7d可见阳性细胞,第14d视网膜层数及感光细胞基本和成年鼠一致,而后逐渐达到成熟。  相似文献   

4.
颜色与色盲     
视觉是人体所有感觉中最重要的。外部信息约70%是由视觉系统接收、处理和感知的。人眼对于环境中光线和色彩的分辨最重要的在于视网膜中感光细胞层。感光细胞又分为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两种(图1)。视杆细胞细而长,视锥细胞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物理、生理和心理学,在讨论感受器及其一般特征,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和编码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为什么眼睛只能感受“可见光”,视网膜上感光细胞的分布和感光功能,以及听觉、声强和声强级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读了贵刊89年第2期黄老师的《解释现象题五则》后,对第4小题中的视觉暗适应现象的原因归结为“瞳孔来不及放大”和“瞳孔在弱光下逐渐放大”,笔者认为,这并非根本原因其理由如下:1.据笔者测试,人由明处进入暗处,瞳孔大小的调节只需几秒钟即可完成,而视觉暗适应韵整个过程却需七、八分钟,甚至半小时。2.培适应与视网膜上感光细胞的感受阈的变化有关,即与感光细胞中感光色素的光化学变化有关。人的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可分成对弱光刺  相似文献   

7.
趣谈"夜眼"     
猫头鹰是一种白天休息、夜间捕食的夜行性动物,要在黑夜里看清目标,猫头鹰就必须有一双与之相适应的"夜视眼"。动物眼睛的视网膜的感觉细胞分为圆锥细胞和圆柱细胞两种类型。人眼的感觉细胞属于前一种类型,它需要较强的光刺激才能看清物体;而猫头鹰眼是圆柱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大自然中发生的许多变化是无奇不有,都与阳光紧密相关.在许多化学反应里光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化学上所说光化反应就是指在光的作用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光合作用、感光作用等都是光化学反应,在中学化学里常见的有以下一些反应.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大自然中发生的许多变化是无奇不有,都与阳光紧密相关。在许多化学反应里光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化学上所说光化反应就是指在光的作用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光合作用、感光作用等都是光化学反应,在中学化学里常见的有以下一些反应。1绿叶里的水和空气中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的感光成分是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网膜后部偏内侧,即靠鼻侧的一边有园形隆起,名视神经乳头,此处没有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神经由此离开眼球。当物象落在此处时,不能引起视觉,生理学上又把该处称  相似文献   

11.
王淼 《科学启蒙》2011,(3):83-85
世界上的动物千千万万,而动物的眼睛更是各式各样。蚯蚓没有眼睛,但它靠散布在皮肤上的感光细胞,能感觉到光的强弱;水蛭的身体里,感光细胞聚集成群,形成“眼点”。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动物眼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2.
猫头鹰是一种白天休息夜间捕食的夜行性动物。要在黑夜里看清目标,猫头鹰就必须有一双与之相适应的“夜视眼”。动物眼睛的视网膜的感觉细胞分为圆锥细胞和圆柱细胞两种类型。人眼感觉细胞是属于前一种类型,它需要较强的光刺激才能看清物体;而猫头鹰的是圆柱细胞,在较弱的光线下就可以看清东西,因此它能在夜间捕食。猫头鹰眼的构造和功能,使科学家深受启发,仿照猫头鹰眼的视觉原理,研制出了夜视仪。夜视仪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对光线极为敏感的光电阴极,能够将弱光照中的物体反射出的微弱光线加以接收,然后转变为电信号;二是增强器,电信号在这…  相似文献   

13.
夜盲,亦称“雀盲”,表现为暗视觉不完全,暗适应能力减弱,但白昼视觉几乎正常。什么原因呢?这要从视网膜的构成谈起。 视网膜在受到光刺激后转变为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入到脑,形成视觉。视网膜能感受光刺激的细胞包括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只感受弱光,在夜间或黑暗处起作用,不感受强光和颜色。视杆细胞的感光物质称为“视紫红质”,眼睛感受微弱光线即依靠这种物质的感光作用;合成视紫红质的必需物质是维生素A,当人体缺乏维生素A时,引起视紫红质代谢障碍,导致视杆细胞功能不全,对弱光的敏感度降低,以致引起夜盲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外出采集植物或室内制作动、植物标本,常是由明处进入暗处,开始看不清物体,认为是自己体质变差了,是身体虚弱的表现。对此,我们认为不是体虚是属正常现象,是视觉适应过程,也就是生理学中讲的暗适应。 大家知道,多数脊椎动物眼球的视网膜中有两种感光细胞,即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分布在视网膜的中央部位,视杆细胞分布于视网膜的周围部分。前者是感受强光刺激并能分辨颜色,主要在白天视物时起作用。后者主要感受弱光刺激,对光的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册71页是《圆柱的认识》。在这节教材中,笔者认为有三处说法有误:一是“本书所讲的圆柱都是直圆柱”;二是“圆柱的上、下的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三是“把罐头盒的商标纸像下图那样,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欲知上述说法是否有误,我们以且只能以圆柱的定义为基准,看看它们与定义是否有矛盾。圆柱的定义是这样的:一个矩形以它的一边为轴,旋转360°所成的旋转体,叫做圆柱体,简称圆柱。例如,下图就是矩形AOO′A′绕轴旋转而成的圆柱。由矩形垂直于轴的两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如图1所示,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cm,底面半径等于3cm.在圆柱的下底面的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相对的B点的食物,需要沿圆柱的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π的值取3.)  相似文献   

17.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科学家证实,每个人都能感觉自己的颜色。科学家利用最初为天文学需要研制的激光工艺,测量了人眼视网膜的形状,获得了能单独感光的细胞的详细图像。根据这些图像进行的计算结果表明,不同人视网膜上感觉颜色的锥状细胞的数量可能相差40倍。锥状细胞有  相似文献   

18.
在人眼睛的视网膜感光有一种特殊的感光物质,叫做红质。它经过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后,使眼睛能在暗处或夜晚看清四周的景物。视紫红质是一种含色素的结合蛋白质,它在亮光照射下被分解,到了暗处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逐渐合成,在合成时需要维生素A。人们常在较暗的环境下收看电视节目,这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个有趣的问题:如图1所示,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cm,底面半径等于3弧在圆柱的下底面的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相对的B点的食物,需要沿圆柱的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π的值取3)  相似文献   

20.
圆柱体的认识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材中所讲的圆柱,是指的直圆柱(圆柱的母线若垂直于底面,便是直圆柱)。教材没有给圆柱下定义,只是通过实例引出圆柱的概念。只要求学生认识圆柱体及其底面和高。对圆柱的两个底面,教材明确提出了它们的大小关系(上、下底面是相等的两个圆),而没有明确提出它们的位置关系(平行),但它定义圆柱的高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