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俊 《青年记者》2000,(2):31-31
著名记者李普曼曾说:“一条新闻的价值往往不在于文字上有多么优美,写作上有多么高明,而在于谁首先发现它,报道它。”新闻工作者这种首先发现、报道新闻的能力,即指及时识别事实所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即新闻敏感。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发现新闻要靠新闻敏感,而新闻敏感要靠对受众的关切和勤奋。新闻是写给人看和听的,一则报道能否引起较多受众的兴趣,是衡量一则  相似文献   

2.
失恋几乎是人类所能忍受的痛苦极限。为什么当浪漫关系出现问题时,人们会感觉痛苦异常?人类学家海伦·费舍尔说,这都可以在你大脑的神经网络和进化学方面找到依据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力量来自于哪里——解读社会力量办馆助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历史的角度对中西社会力量办馆助馆的历史传统进行梳理,认为社会力量是近代图书馆发展的原动力.中外社会力量办馆助馆活动存在显著差别的根源在于社会制度不同,而目前弱势群体的激增与知识资源的供给不足足社会力量兴起办馆助馆热潮的现实原因.社会力量办馆助馆有四种模式:独立建馆办馆、捐资建馆与捐书助馆、与公共图书馆合作、志愿者服务.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应走"官办民助"与"民办官助"相结合的道路.目前社会力量办馆助馆热潮将引发一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图书馆运动.  相似文献   

4.
不管其他的节日怎样被虚度,不管长长短短的假期怎样被宅与消费浸染,华夏子民,无论身处我们地球的哪个角落,总是对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有着不可替代的记忆和期盼。这个绵延2000余年的华人大节,曾经被我们的民族赋予太多的寄托,国运的昌隆、家族的凝聚、神灵的护佑……  相似文献   

5.
王丽利 《档案天地》2011,(2):61-62,58
按照民间的说法,谁最神气呢?当然是头上有乌纱帽、或者手里掌握巨资的头面人物,尤其是那些掌握巨资的有钱人,特别喜欢高谈阔论、四处寻找机会妆扮自己.  相似文献   

6.
“走路,走路”,许月华被这两个字刺得心如刀绞,扰得心乱如麻。她尝试过拄拐杖,但双腿全无,没有支撑点;想安假肢,因高位截肢,没有接合点。一天,福利院一位撑着凳子学走路的孤儿给了许月华启发:假如用两条凳子当腿,不就可以走路了吗?  相似文献   

7.
刘白羽同志进人古稀之年,身体多病,对文学的热爱却更执著,更投入了。自1984年到1998年,仅仅十四年,先后完成长篇《大海》(27万字)、《第二个太阳》(28万字,这部小说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心灵的历程》(90万字,获中国传记文学奖)、《风风雨雨太平洋》(85万字),共计二百二十多万字(散文等短篇未计在内)。白羽同志的晚年,可以说,是他创作历程上最辉煌的时期。这一奇特现象,是大可研究的。篇幅浩瀚的小说《风风雨雨太平洋》的完成,作家已届83岁高龄,而且身体、心灵都承受着巨大痛苦和重负,这部书仅仅用去四年时间。人…  相似文献   

8.
新闻的力量来自哪里?--以"两会"报道的创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力量源泉一 :人 ,有血有肉的人新闻的力量和冲击力在于其个人化。只有个人化的新闻 ,才能够在报道的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受众注意力 ,激起受众的极大兴趣。所谓新闻的个人化 ,就是通过人们的个人故事、体验为切入点和线索来报道一个重大的新闻事件 ,或解释新出台的法规政策等。优秀的记者在报道重大新闻时 ,总是从某个个人的视角出发 ,以小见大、贴近读者 ,从而顺其自然地引出对重大新闻的报道。在报道中 ,无论这种新闻是长篇特稿、通讯、专栏、会议新闻 ,还是领导人会见的消息 ,都至少需要一张有血有肉的人的面孔。可是 ,长期以来 ,中国的…  相似文献   

9.
“混水摸鱼”应是一个古老的成语或俗语。作为自然现象,不难想象,在远古时代,人类的老祖宗猎取食物,最容易得手的莫过于在混浊的浅水里抓取鱼虾之类。先是在清澈的浅水里抓,鱼看得清,非常机灵,不容易抓到;趟来趟去,水趟浑了,鱼的视觉模糊了,  相似文献   

10.
新闻摄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它是记录社会和自然现象的一种形象化手段。一张新闻图片,毫无疑问,它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已日渐被人们所认识,新闻摄影作品作为版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报纸的眼睛和亮点,  相似文献   

11.
青岛农业大学学生刘晋拍摄的延时摄影作品《大学》受网民关注,央视对他进行了采访.在一年时间内,刘晋用1 3万张照片组成了延时摄影短片,储存下自己的大学回忆.一名非新闻摄影专业学生的摄影作品能产生如此影响力,值得思考.延时摄影:影像作品的动态表达从传统媒体一统天下,到新媒体崛起及多媒体融合格局形成,媒体环境在近年内发生巨大变化.任何一种单一技术、单一形式的影视作品,都将接受多媒体融合时代的冲击,多元影像融合的发展趋势开始崭露头角.《大学》虽然还只是一次尝试,但它却处在媒体发展趋势的前列.这种融合多元影像的表现形式,恰好适合眼下多媒体融合时代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2.
平静的力量     
那天,我将写满了一张毛边纸的毛笔字拿给内行的同事看,他指了指前两行写得象模象样之处,赞叹说:"瞧这几笔,一看就知道是心静时写的,看从这个字开始,你的心就乱了。"末了,他意味深长地说:"心不平静,下笔就无力无神,毛笔字练的就是静心。"  相似文献   

13.
回忆的力量     
这些年,读到的传记和回忆录作品不少,也常常有人怂恿我写这样的东西.也许,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回忆往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内容.读了不少回忆录,总不满意,也不知道为什么.前两天闲翻旧影碟,翻出意大利纪录片大师安东尼奥尼的《中国》.好久没看了,又把它重温一遍,看到了熟悉而新鲜的画面.安东尼奥尼在1972年受当时的中国领导人邀请来拍一部关于中国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在有关方面的陪同和安排下,拍摄了北京、河南林县红旗渠、苏州、上海这些接待方认为有代表性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赞扬的力量     
德国音乐家福尔德斯中学时在舞台上演奏月光曲。福尔德斯由于太紧张了,连着弹错了几个音符。演出结束后,福尔德斯心里异常不安。这时,著名音乐家冯·萨尔走上台,出人意料地在福尔德  相似文献   

15.
档案的力量     
《档案与建设》2001,(11):1-1
  相似文献   

16.
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钮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通话、规范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她们同国旗、国歌一样,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捍卫祖国语言文字的尊严,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是热爱祖国、追求文明的具体表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语言文字的规范程度...  相似文献   

17.
电波的力量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时间在这一刻定格,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顿时让许多人的命运改变,历史被重重画上一笔!这一刻,逃生、躲避灾难理所当然是第一反应,然而有一群人,抄起手边电脑、扛起沉重的机器,第一时间从全国各地冲向震区,克服重重困难,以亲身经历向外传播最及时的讯息,报道灾情、传递党和政府抗震救灾最新精神,用笔和机器记录下一段段真实的、令人动容的不平凡故事。这就是新闻工作者,在紧急时刻,他们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奔赴震区,记录一个个感动瞬间的同时也积累了别样的职业感悟。他们在震区有哪些经历?第一时间奔赴有何困难,怎样应对?危急条件下工作受何限制,如何突破?在采编业务上,此次经历有何经验总结?本刊特辟专栏,关注震区中的他们。  相似文献   

18.
情感的力量     
很早就知道台湾作家李潼(赖西安)的大名是因为他早年所写的歌词曾风靡一时.后来他主攻小说,包括短篇、中篇、长篇和系列长篇,各种小说形式均有所涉猎,佳作频出.此外,他还尝试写散文和童话,亦是文采斐然.众多的作品使得李潼屡获台湾各类大奖,包括台湾文艺奖,中山文艺奖、金鼎奖、洪建全奖、九歌奖、中华奖,而且还获得了大陆的宋庆龄儿童文学奖.  相似文献   

19.
记者的力量     
有了新闻传播,随之便产生了记者这项职业,特别是纷繁芜杂的现代社会,更是为记者提供了宽阔的舞台.记者,可以冲破偏见的围墙报道原始真实的事实,他们可以不参加争辩,不发表评论,只需用事实说话,只需实实在在地记录历史,他们的声音定会引来许多注视的目光,在社会上产生或大或小的反响.  相似文献   

20.
积极的力量     
心理咨询在中国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一方面,所有的市场预测都认为中国的心理咨询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许多心理咨询师朋友却难以感受到市场的热度,所得收入仅能勉强度日。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人给心理咨询披上了一层负性的外衣,认为是心理有毛病的人,才需要去看心理医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