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战后日本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改革及其特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战后日本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改革及其特色石勰平,张倩苇一战后初期,日本根据美国占领军对日方针的基本精神和广大国民关于实行教育民主化的要求,废除了战前以军国主义为中心的教育体制,进行了继明治维新以后两次大的教育改革,史称第二次、第三次教育改革。在战后一系列...  相似文献   

2.
杨义 《考试周刊》2010,(13):20-20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美国占领军独占日本.开始以美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教育制度为目标对日本军国主义体制进行彻底改革。在此情况下,日本根据美国教育使节团的建议,进行了日本教育史上的第二次教育改革——民主化教育体制改革。其中.改变战前完全封闭型的职前教师教育制度,模仿美国建立大学培养教师的完全开放型的职前教师教育制度成为确立战后民主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日本职前教师教育改革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鉴于日本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情况和出现的问题.我们不能不对目前正处于教师教育转型期的我国教师教育领域中所出现的变化进行深思。日本战后初期职前教师教育改革可以为我们提供某些可资借鉴的教训。  相似文献   

3.
美国中等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视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敏 《上海教育》2001,(11):60-62
本通过描述美国中等科学教育改革中对学生生活技能培养的重视,揭示了美国现代科学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提高生活--现实生活的及未来生活的质量。本想进一步说明的是:美国这一科学教育目标的确立对于我国现代科学教育的改革而言,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张世卿  张宏 《天中学刊》2004,19(5):19-22
因前苏联在外层空间的挑战而引发的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大规模教育改革,即学科结构运动,基本上着眼于课程的改革,旨在加强科学科目的教学,培养高级技术人才.70年代初倡导关联课程和人文化课程,目的在于改变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分离的现象,但使中小学教育再次走进学术性衰弱的误区.70年代中期出现的“恢复基础”教育热潮,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恢复了传统主义教育的一系列做法.80年代掀起的教育改革,着眼于教育的综合改革,以《2061计划》的出台为标志,美国的科学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5.
目前日本国内正在展开战后第三次教育改革的大讨论。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在今年2月6日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强调为了培养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对教育实行大改革。文部省还专门设立了教育改革临时调查审议会。日本各界虽然对如何改革众说纷纭,但对教育必须改革则是一致的。从目前情况看,这次教育改革面相当广,涉及到教育指导思想、幼儿放育、学制、教育内容、考试制度、教师培养,家庭和社会教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杨民 《教育科学》2004,20(6):41-44
战后的日本,把天皇敕令指导下的教育变成以法律为基础的教育,它在各种教育审议会研究、审议的基础上制定出一系列教育法律,并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法律网,同时又研究、制定出一个个教育改革规划,引导着日本战后的教育改革,可以说制定、修改、完善教育法律和研究、制定教育改革方案是日本教育宏观决策和管理的主要手段。研究日本教育宏观决策、管理的特点及成败得失,对我国教育宏观决策、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建设乃至今后教育改革的顺利发展会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7.
教育改革与美国资本主义工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后期的美国教育改革是美国内战后科技经济的迅速发展、教育观的根本改变和西方大国的竞争等各种因素合力推动的结果。美国在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投资、义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内容广泛而且具有特色。这次教育改革有力地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我很高兴我的三部著作《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变革的力量》续集和《变革的力量—深度变革》能够在中国出版!这提供给我一个机会,与世界上人日最多的国家的同行们分享我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当今世界上很多国家正尝试着在教育改革中协调起宏观的整体改革与微观的局  相似文献   

9.
日本是一个教育大国,历史教育同样不可或缺。战后,日本成为战败国,被美国所占领。美国为了清除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和皇国史观,对日本的历史教育进行了改革,将单独设科的修身、地理、历史三科,改为社会科。历史科就包括在社会科中。后来日本政府对该科目进行了多次的改革。本文就对战后日本历史教育的七次改革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了解每次改革所要达到的不同目标,并且随着年龄的不同,历史教育对公民素质的培养又有怎样的要求和差别。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为宠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科技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这与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机制是密不可分的。美国的人才机制主要包括国内人才的培养、国外人才的吸引和人才的留用三个方面。 国内人才的培养   一是实施教育优先战略早在 1983年 4月,里根政府发表了题为《国家在危险中——迫切需要教育改革》的国家报告,拉开了 8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的序幕。这一“危机宣言”激发了美国盛况空前的一波又一波教育改革浪潮,并且一直延续至今,当年,美国教育委员会提出将教育放在“本国议事日程首要位置。…  相似文献   

11.
"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一直是国际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关系到国家的综合竞争力。美国理科教育注重人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并把它作为人终生追求的目标,在三次科学教育改革浪潮中都对科学素养进行不断的补充和完善。我国应借鉴美国理科教育中注重科学素养培养的理念,加强我国年青一代的科学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2.
国外工程教育改革的动向与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工程教育改革的动向与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思考朱强一、国外工程教育改革的动向就工程教育来讲,国际上已经形成公认的美、德两大基本模式。从培养目标和学位授予看,美国模式培养的是工程科学学士、工程科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它的本科教育只向工程界提供工程师的“半成...  相似文献   

13.
在日本近现代史上,曾进行过两次教育改革。第一次教育改革是在明治维新初期进行的。第二次教育改革是在战后美国占领期间进行的。当前,正在进行第三次教育改革。这次教育改革是在1971年6月中央教育审议会向文部大臣作咨询报告——《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综合、扩充、整顿的基本对策》中提出来的。十几年来,日本对学校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终生教育等方面作了一些调整和改革。中曾根康弘就任首相后,认为以前的教育改革步  相似文献   

14.
李令令 《考试周刊》2011,(61):18-19
结构主义教育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教育理论,对美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以美国战后教育改革为线索.来论述结构主义教育理论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日本迈向21世纪的战略决策“终身学习”及对我国的启示白振国现在正值世纪之交,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在未雨绸缪,为适应21世纪的需要,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培养立足于未来国际竞争的人才。过去以教育立国著称于世的日本,也正在进行战后第三次大的教育改革,旨在紧跟未来...  相似文献   

16.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公认的教育强国,在世界教育改革史上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1983年4月,在里根总统任期内,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了《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分析了美国教育界存在的危机。随后美国科学促进会等三  相似文献   

17.
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开展的新一轮基础科学教育改革,是60年代科学教育改革的继续和深化。其基本特点蕴含着值得我国科学教育改革借鉴的丰富经验,如科学教育改革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尤其是科学界和企业界的大力支持;科学课程改革具有系统性和配套措施;科学教育改革高度重视科学探究和科学教育的普及;尤其值得我们重视的是,美国科学教育改革有大量的科学教育理论研究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初以来,工程设计教育是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和主攻方向。本文将回溯它的历史演变,探讨它的发展动因,归纳它的基本走向,意在开阔我国面向21世纪工程教育改革的国际视野。一、工程设计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近代以来,工程教育发展先慢后快,大体上相继经历了3个阶段:从重视工程实践到重视工程科学再到重视工程综合。本世纪50年代以前,工程教育植根于工业生产的现实需要,局限于工程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水平,明确以培养现场工程师为目标,强调现场教学和工程实践,着重常规设计,故而有"手册工程"之称。战后,由于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9.
日本终身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们的启示姜沛民一、“终身学习社会”的提出日本历史上先后进行过三次教育改革。“第一次教育改革”是指,明治初期(1872年)日本颁布“学制”,确立了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第二次教育改革”是指,战后建立机会均等的新的学制。战后日本的...  相似文献   

20.
1996年美国正式公布出版了“国家科学标准”,这是美国科学教育史上第一个“国家标准”,也被称作美国90年代的第三个国家级科学教育改革方案。在这里,本文主要介绍三个方面的内容:(1)“国家标准”的主要特征;(2)“以标准为基础”的教育改革的战略框架;(3)“国家标准”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