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愈的“天人相乖”思想和“祸善福淫”的天人感应观,既与主流的“福善祸淫”的天人感应观不同,又与传统的“天人相分”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不同,在中国古代哲学史学独树一帜,并且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先秦时期的天人感应思想包括神学化的天人感应思想和自然化的天人感应思想两大类。先秦道家所持的主要还是一种自然化的天人感应思想。老子、列子的思想中多少有些神学的天人感应观念,文子的天人感应思想主要是自然化的气感应,很少神学的成分,但他的感应之气既包括物质性的阴阳之气,又包括非物质的精诚之气,加上他偶尔也有"天与之,地助之,鬼神辅之"这一类神学性质的天人感应思想,这就使得他的感应说多少带有一些神秘性。先秦道家一直到庄子才基本抛弃了神学的天人感应思想,而从自然的角度来谈天人感应。  相似文献   

3.
韩愈的天人感应观虽然属于“天人合一“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但由于其坚持“天人相乖“和“祸善福淫“的基本观点,从而既与主流的“福善祸淫“的天人感应观不同,又与传统的“天人相分“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不同,在中国天人感应观乃至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史上都可谓独树一帜.而且,他的这种独特的理论对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哲学史中的“天人合一”观,内容是丰富的,但各家的观点又不尽相同:天人一体;天人感应;天人和谐……。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科学分析,除去糟粕,吸取精华,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公元265年,司马懿之孙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在这种魏晋更替的社会转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丰富的朝代更替思想。天人感应、阴阳五行、符命灾异,是人们解释社会政治现象特别是朝代更替最具有说服力的理论基础,为司马氏代魏制造舆论。  相似文献   

6.
汉代天人感应思想经由西汉大儒董仲舒丰富完善之后走向系统化、成熟化。天人感应思想虽经王充解构,但仍没有丧失其哲学魅力;天人感应思想固然有其消极影响,但它也给后代人留下了诸多有价值的思维理念。因此有必要对汉代天人感应思想进行完整深入的研究,以便对其有进一步的认识,进而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文章从先秦时期的天人感应思想入手,对天人感应思想的初始形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为更好地阐述汉代的天人感应做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7.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 ,植根于西汉的现实社会生活之中 ,又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它是在摭拾并放大了传统的天命观 ,继承和发展了思、孟的天人合一论 ,推演了邹衍的阴阳五行和天人感应相结合的五德终始说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系统、比较完备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8.
汉代社会的一切文化与制度都受到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与制约,尤其是在国家应对灾害的过程中,天人感应思想更是被奉为重要的理论依据.阴阳灾异说是天人感应思想中的重要组成因素,面对"灾害",众多儒生将其发生的原因与阴阳灾异说相附会,"燮调阴阳"随之成为国家的紧要任务.出宫人制度便是在这种思想理论指导下实行的一种救灾措施.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演进过程,以及这一思想的独特内涵。指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一方面从理论上肯定了德治为本的政治方向,为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提供了思想基础,奠定了政治基调。另一方面,他的宗教神学也从理论上炮制了许多荒诞不经的内容,有愚民成分。认为研究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应当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对其给予客观的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中国哲学以天人合一思想为主体。关于天人之际的关系,《易传》提出“天人合德”的思想,之后子思、孟子、荀子都做了进一步的发展,到宋代的张载,则将其发挥成为“天人合一”的本体宇宙论,这是中国哲学的主流。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有其历史的根源,也反映出早期中国的民间信仰,但并不能代表中国哲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11.
天人感应论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体系,是由董仲舒在前人学说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这套学说的基本内涵包括十端说、人副天数说和祥瑞灾异说,其精神实质是“言天道而归于人道”,即通过祥瑞灾异说,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和历史观。  相似文献   

12.
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在史学上和文学上均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这一点是学术界公认的。然而翻开《史记》,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一种现象,即它所反映出的“天人感应”观念是十分强烈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它有着怎样的文化背景和思想渊源,我们对此又该如何认识呢?本文试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角度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天人感应”观认为天人之间存在着交感关系,这种交感以阴阳,气,五行或鬼神为媒介,它起源于占星术,后世的星,谶纬诸家及佛、道二教都对它有所发展,我国古代神话,志怪中的天国世界,神灵系统以及妖怪幻想的形成与“天人感应”观关系极为密切,某些论,学描写也深受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董仲舒的学说以儒学为主体,杂糅诸子之学,使其学说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他的天人感应学说的重要理论来源即是墨子的“天人格化”学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董仲舒的治学特色。  相似文献   

15.
汉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董仲舒,继承了殷商以来盛行的天人相通观,杂揉各家思想,以阴阳五行学框架建立起具有神学内容的新儒学体系,用“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命题,将封建统治秩序直接影射到天道上,论证了汉王朝统治秩序的合理性,在整个社会结构中肯定和维护了君主地位,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达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封建中央集权一统制目的的需要。董仲舒适合时宜的学说,从意识形态上为封建帝王的统治权力,提出了理论根据。“天人感应”学说不仅成为汉代王朝统治的理论基础,而且为历代王朝帝王所尊崇,影响深远。天人感应说…  相似文献   

16.
王充对汉代社会普遍流行的天人感应论进行批判,其表述的基本观点是:天无意志,天道自然;王者兴于时命,圣而不神;灾异为阴阳所致,而非天神所谴告。王充对于天人感应论的批判是不彻底的,他在否定意志之神的同时,又肯定了命运之神的存在;在批判天人谴告说的同时,却又认为符瑞与圣贤和盛世是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的天人思想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既有家学师承,也包括儒家思想、五德终始说、先秦学说等,因而表现出二重性特征:既怀疑天命,强调天人相分,又表现出不彻底性,承认天的意志性的存在.但其天人思想中明显表现出了重人事的特征,肯定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借“天”言人事,为君权神授作出合理论证,为西汉王朝推行封建专制主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在古代封建社会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与董仲舒有过“师生”之缘的司马迁,其“天人之际”的思想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有着继承又创新的联系.其中,继承表现在“天”与政、“天”与命、“天”与象方面,创新表现在天象与人事、天道与人世、天意与人君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世宗虽以其治国方略开创清朝初兴局面,但在位时却大兴符瑞迷信,这是其补偿自卑心理、巩固皇权、宣扬忠君、强化统治、培植党羽、整治异己、对臣民进行教化控制的手段和方法;与一般宗教迷信活动不同,他带有鲜明的时代性、政治性和社会性,世宗的崇尚作为对整个封建国家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相术在其形成发展中,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其中也包括了在汉代社会意识形态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天人感应思想.在相术中,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将人与天地宇宙万物对应上,如以身体器官与日月星辰、自然天地对应,以动物形象及特征来比附人体等.敦煌藏经洞出土的12个卷号的相书,主要都是唐五代时期的抄本,其纂集年代,更是早于这一时期.它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相术,尤其是相书的早期发展,提供了十分可贵的资料.本文从星辰感应,日月星辰和四时比附,自然山川比附,动物比附等方面,探讨了天人感应内容影响敦煌相书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