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景画中艺术形式的创造被赋予了一定的宗旨和使命,绘画是表现艺术家思想的工具,绘画也充满情感和社会使命感。它的创造是严肃而复杂的,其思想基础是融于社会的,反映的是普遍社会审美形态,这就是风景画被人们所喜欢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作为现代教育者,我们应选择好“创造之地”,把握好“创造之时”来造就“创造之人”。《品德与社会》教学要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陶冶情感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相似文献   

3.
在风景形态学中的美学研究中,如何欣赏和表达风景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风景画是表达我们情感和描述某种观念最直接的媒介,它虽然是无声的,却能与我们建立起一种思想和观念上的交流。有关风景的观念与认识影响着风景画的艺术趋向。  相似文献   

4.
色彩在水彩风景画的艺术性主要并不在于它对自然色彩的刻意摹拟乃至仿真般的再现,而在于它是借自然景物,利用水彩的艺术语言抒情“写意”。要表现水彩风景画中的色彩“写意”,从表层看,要求画者掌握好与之相适应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包含对水分、用色、笔触的把握;从深层看,更强调画者要有对色彩很强的感受与摄取的能力,把情感融入自然色彩又对自然色彩提炼、超越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风景画是画家运用美的原则创造的“第二自然”,在西画风景画写生教学中,必须加强构图、色彩、色调以及人物组合之间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6.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追求实效性的教学形式,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它的目的是为学生创造更宽松和宽容的学习环境,把小组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同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有效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智力、情感以及培养社会合作精神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与大班比较,  相似文献   

7.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育如果没有美 ,没有艺术 ,那是不可思议的。”政治教师应该懂得美 ,应该创造美 ,应该通过教学实践创造教学艺术的情感美 ,促使学生“动心、动情、动容” ,追求和达到情感教育的最高境界———升华情感、铸造信念、追求真理、完善道德。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和宗旨 ,决定了它既是一种理性教学 ,又是一种情感教学。因此 ,政治教师必须把理性教学与情感教学结合起来 ,遵循美的规律 ,依据美的原则 ,创造教学艺术的情感美。这是创造性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是一门艺术 ,而艺术是离不开情感的。托尔斯泰说 :…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杂文语言是具有独特艺术审美性和思想深刻性的话语方式.他在语言的创造主要体现为,利用“陌生化”策略激发语言的活力,创造出形象、新颖的语言形式,同时利用语言的隐喻性特征,挖掘篇章的深层内涵;用“反理论化”的表现方式将作家的思想和情感艺术地体现出来.通过这种创造,鲁迅杂文表现出了独特的思想和情感魅力.  相似文献   

9.
鲁迅晚年创作的《故事新编》,通过三种途径对历史和神话进行大胆的改编和创造,即“历史的同时化呈现”、“取一点因由’’再“随意点染”、人物形象的“脱冕”。历史和神话为什么能被鲁迅象“橡皮泥”一样任意地揉搓?是因为《故事新编》是西方表现主义深刻影响下的产物。在表现主义那里,为了表现作家的思想和个体情感,历史可以成为主观表现的工具,被创作主体随心所欲地撕碎、变形、颠覆、改编和创造。  相似文献   

10.
韩艳敏 《考试周刊》2012,(39):11-12
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作为语言艺术。学用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学语言是审美化的结果,是作家创造的独特的语言意象符号。它打破语言逻辑及理性逻辑的规范,追踪“情感逻辑”和“想象逻辑”轨迹,在陌生化、语言的情感功能、象征几方面,体现出鲜明的超越物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诗歌一向以含蓄蕴藉为美,诗人往往寄情于物、托物言情,创造出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诗歌境界。当客观外物打上了诗人主观思想情感的烙印后,就不再是客观存在的无意识的事物,而是投射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意象。意象是“意”和“象”的融合,“意”是诗人的思想情感,“象”是客观物象,意象是渗透了诗人思想情感的客观物象。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含蓄蕴藉之美和意象创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朱光潜先生认为:“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把握了诗歌的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灵魂。但是意象不等同于客观外物,在古典诗歌中,最普通的小草、古树、大雁、杜鹃都有着“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如何才能由“象”得“意”,品味到诗歌意象之美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开启想象之门,找到“物”与“心”,“象”与“意”的关系,在想象的世界里画出诗歌意象,构筑出诗歌所描写的艺术境界,这样才能真正品味到诗歌意象之美。在由“象”到“意”的过程中,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诗词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词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诗词中的“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词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词作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词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风情画是一个地域的风土人情及蕴含其中特别幽微的情趣。它带有“人事”和“地域”两方面的内涵,深深浸润在一地域的“风景画”和“风俗画”中,是这一特殊背景下生活场景,生活方式,文化习俗,民族情感及人的性情的呈现和外露。小说中风情画具体包括山川风物,四时美景,民风民俗,传统掌故,岁时节日,人生礼仪等物态形态和方言土语,宗教,信仰,歌谣,游戏,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 ,新诗的创作讲究含蓄、凝练。作者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倾泻 ,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 ,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写景则借景抒情 ,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和所咏之“物” ,即为客观之“象” ;借景所抒之“情”和咏物所言之“志” ,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融合 ,即为“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 ,又是作者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伟大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如“我是你河边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唱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  相似文献   

16.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由此看出.教育不能拘泥于形式,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课堂的作用.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陶冶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音乐作为表达人类思想与情感的重要工具 ,它以丰富美妙的想像力 ,诗一样的语言 ,抒发人们的思想情感 ,用“以声表情”的方式创造出声情并茂的听觉艺术 ,所以人们说“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科学”。民族音乐家柯达伊·佐尔丹认为 :“创造的能力实际是人与生俱来的潜能 ,只要有适合的环境和方法 ,就能开掘这种能力。”为此 ,就小学音乐课创新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做法。一、在发声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校属于农村小学 ,学生音乐基础差、素质低 ,对音乐缺乏兴趣。在音乐课上 ,我首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有意识地选…  相似文献   

18.
“法轮功”是一种反科学、反社会的歪理邪说和非法组织,在它所谓的“讲法”和“练功”中,不仅处处表现同自然科学不相容的思想,更彻头彻尾地渗透着与社会科学相背离的精神。其观念和活动无不表现出它同唯物史观的根本对立。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它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无论是社会的物质生活,还是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都是人民群众特别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个人只是群众的一员,任何个人,包括杰出的个人,都只有将自己融于群众之中,同人民在一起,才能发挥创造世界历史的作用。可是,李洪志及其所谓的“法轮大法”,…  相似文献   

19.
陈光昭 《考试周刊》2009,(12):127-127
快乐体育是指从终身体育和个人发展需要出发.从情感教学人手.对学生以健全的人格教育、身体教学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学思想。它的核心是把全面育人视为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把面向终身体育视为自身的目标,强调情感、兴趣、创造和能力的培养。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将教师的“乐教”.学生的“乐学”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20.
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它包括了解自身情绪、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五个方面的能力。在这个充满变革、充满创造、充满竞争的时代,在学校教育的“人本”管理中,情商的价值越来越被认同和突显。作为学校教育的管理者.要想落实好“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加强情商势在必行.同时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