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5年6月16日,毛泽东领导的红一方面军和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对于这次会师,毛泽东和张国焘都是非常高兴的。“毛泽东率领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们和一些高级军政干部四五十人,立在路旁欢迎我们。我一看见,立即下马,跑过去,和他们拥抱握手。久经患难,至此重逢,情绪之欢欣是难以形容的……”然而,在“拥抱握手”之后不久,张国焘便自恃兵多势强,便要与毛泽东相对抗。  相似文献   

2.
新书摘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1960年出版以后,毛泽东特地给我写了一封信,要求阅读这一卷的英译本。他的信是这样写的:“林克同志:选集第四卷英译本,请即询问是否已经译好如已译好,请即索取两本,一本给你,另一本交我,为盼”1960年的“莫斯科会议声明”发表以后,12月17日,他又写了一信,说:“莫斯科声明英文译本出版了没有请你找两本来,我准备和你对读一遍。”此外,毛泽东还读过一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英译本,如《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一些讨论形式逻辑文章的英译本。在学习马列…  相似文献   

3.
1935年9月,张国焘在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与中央闹分裂,率领红四方面军南下,并于10月间成立第二“中央”,为使张国焘率红四方面军北上,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等中央领导人苦苦相劝,但张国焘仍置若罔闻。中央此时急切需要得到共产国际的帮助,但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前夕上海中央局的电台被破坏后,同共产国际就已失去联系一年了。  相似文献   

4.
1935年9月12日召开的俄界会议是党和红军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它批判了张国焘的分裂图谋,保证了党中央北上方针的贯彻实施。毛泽东在俄界会议上争取团结、坚定北上、精确预言、整编队伍等做法,深刻体现了其为人称道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5.
中国革命是在极其严酷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中共出现了以张国焘等为代表的不少"高级叛徒",给革命造成巨大危害。这些人蜕变为反革命先锋后,会怎样评价中共高层领导呢?张国焘晚年高度评价毛泽东1938年,时任陕甘宁边区副主席的张国焘投靠国民党,从此叛变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张国焘一度去台,后不堪倾轧转而流寓香港。在"文革"爆发后,他接受了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外交人员的访谈。对于毛泽东,张国焘心情复杂,两人早在五四时期就已经相识,又一同参加中共一大,此后两人长期分任苏区和  相似文献   

6.
1905年2月28日,许世友出生于河南新县,自幼家贫.虽然生活困苦,但许世友并没有向命运低头,他常对周围的玩伴说:"将来,一定让那些地主恶霸倒过来走路,看他们还敢不敢欺负咱们!"许世友喜欢习武,由于没有钱,他就去给武术师傅做杂役,换取学武的费用.久而久之,武师被许世友的精神所感动,告诉他:"天下武功源少林,想学正宗的真功夫,就去少林寺".  相似文献   

7.
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报,这是读者多年来对新闻出版物的一种评价。你说冤枉吗?我们这些“生产”书报刊的“老总”们,心里最清楚:读者的评说是公正的。有错与无错,是辩证的统一。从宏观角度看问题,很难要求一部书,一张报,一丁点儿差错没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有错是绝对的,无错是相对的。但是,担负着生产精神产品的报刊社,可不能用“差错难免论”来搪塞读者,宽慰自己。眼下的事实是,读者——“上帝”一面在强烈呼吁报刊上消灭差错,为他们提供优质精神食粮,而另一方面天天“生产”书  相似文献   

8.
何京 《海南档案》2005,(1):45-45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会上,推举出了秘书。据陈潭秋1936年撰写的《中共第一次大会的回忆》中记载:“大会的组织是非常简单的。张国焘被选为主席,秘书为毛泽东和周佛海。”年仅28岁、作为湖南共产主义小组代表参加大会的毛泽东,在大会期间承担了会议记录、参与件起草、负责件的保管等秘书工作。大会专门成立了“起草纲领和工作计划的委员会”,  相似文献   

9.
吕春 《档案时空》2015,(5):45-47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共“一大”会议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秘密召开.各地党组织派了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烬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等13名代表参加会议.就在会议即将闭幕时,国际代表马林先生突然宣布散会,之后又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召开“一大”会议.“一大”会议为何选择两个会址?让我们走进当年的历史,一起去探索其中的惊险故事.  相似文献   

10.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时,有两位出自“少林”的将军:许世友上将和钱钧中将。钱钧与许世友是同龄人,进少林寺的时间比许世友晚三年,也就是说,他们共同在少林寺内生活了5年,同一年出的寺门。  相似文献   

11.
“是人民伟大英明啊!”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不管工作多忙,每年春节都要到当地基层政府向民众拜年.1941年春节前一天,毛泽东一早就来到枣园乡政府,说:“今天第一件事是给大家拜年,第二件事是征求大家对当前工作的意见和看法.”大家听毛泽东这样一说,谈起边区兵强马壮,抗战形势大好,军民团结鱼水情深,党中央和民众心连心.毛泽东摆了摆手说:“不不,大家要谈我们不足的地方,谈我们的缺点和错误.”在场的人一下子都愣住了,你看我,我看你,不知谈什么是好.毛泽东看了看大家,恳切地说:“如果听不到你们的心里话,得不到你们的批评帮助,不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不了解你们的希望和要求,我们的工作就失去了方向和目标,我们的决策就会出现偏差和失误.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呀?”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在1958年1月12日给刘建勋、韦国清同志一封信。在这封信里,毛泽东同志对如何办好一张省报,给我们指出了方向。两年来,广西日报的工作人员在区党委的直接领导下,遵照毛主席的意见,不断地改进报纸工作。使报纸的质量不断有所提高,跟上了工农业生产和各项建设大跃进的步伐,基本上做到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对全区工作,全体人民,起着“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的作用”,成为党委的一个有力的宣传工具。毛泽东同志的信,不但给我们指出了办好一张省报的方向,而且也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成为推动我们改进报纸工作的巨大力量。在我们见到毛泽东同志这封信以后,立即在全体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学习这封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重要著作发表、重要电文发出时,非常重视校对工作。他对校对工作的重视,体现了他一贯倡导的“认真”、“过细”的工作作风,对我们做好出版工作有深刻的启示,是非常值得我们继承的宝贵遗产。一毛泽东非常重视校对工作,根据我查阅的有限资料了解,有以下一些事实:1.1938年5月,毛泽东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在延安的《解放》第十四期发表。5月12日他在写给时任中央军委编译处处长郭化若的信中说:“校对须注意,你自己至少校一次。”“注意标点符号,不使弄错一个。”(人民出版社出版:《毛泽东书信选集》126页)2.1940年2月,毛泽东的…  相似文献   

14.
文摘 《兰台内外》2010,(3):49-50
江青说:"军队有两霸,一是许世友,二是韩先楚。"有人问许世友,在中国众多将领中,你最钦佩的是谁?许世友道:韩先楚。再问为什么,回答是:他有勇有谋。1955年,韩先楚被授予上将军衔。  相似文献   

15.
1935年6月16日,毛泽东领导的红一方面军和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  相似文献   

16.
1935年,毛泽东领导的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在与张国焘、徐向前率领的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省西北部雪山深处的懋功地区会师后,两军混编为左右两路军,分路准备粮草北进。在张国焘率领的左路军里,有四方面军的大部和编入的红一方面军第五军团和第九军团。之后,张国焘南下分裂中央、分裂红军,遭到了包括朱德、刘伯承等原红一方面军将领的反对……除此之外,还有更惊人的内幕。当年刘伯承总参谋长的警卫员王泉云,近日道出了历史上未曾揭开的绑架张国焘未遂之谜。  相似文献   

17.
最近 ,新闻工作者都在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本期发表了贾树枚同志的文章 ,谈了他的一些学习体会 ,以及对新闻工作者如何实践“三个代表”的认识。当前 ,学习江泽民的重要讲话确实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而做好学习贯彻这个讲话精神的宣传报道工作 ,则是我们第一位的政治任务。如毛泽东在为延安《解放日报》所写的发刊词中指出的“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就是本报的使命” ,宣传贯彻“三个代表”理所当然地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事。何况 ,通过媒体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这是党的工…  相似文献   

18.
这组文件记载了张国焘1924年5月在北京被捕和叛变的情况。 张国焘在其所写《我的回忆》一书中,吹嘘他在监狱五个月中受刑时“咬着牙关,忍着剧痛一言不发”。“总避免给他们把握到不利于我的材料,还向他们抗议”。事实的真相到底怎样呢?据这组档案资料所载:张国焘在京畿卫戍总司令部被审讯期间,供出了包括李大钊同志在内的一些共产党员。北洋政府对于张国焘的口供极为重视,不久就发出了“严速查拿李大钊”的密令,六月九日又逮捕了《新民国》杂志编辑范体仁,还根据张国焘的口供,通令全国各地逮捕共产党员和革命工人。这就揭穿了他在《我的回忆》一书中所编造的种种谎言。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行动即宣传"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也是杰出的宣传家。在一生光辉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运用各种传播媒介组织群众,宣传党的革命路线与方针政策。如果从传播学的角度考察,我们会发现毛泽东的宣传思想中具有很强的“整合传播”意识,即他除了非常重视运用报刊、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宣传以外,也格外地重视通过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的方式来强化宣传效果,以此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军队的良好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与信任,从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斗争中用“笔杆子”配合“枪杆子”打败敌人。这其中“行动即宣传”的思想独具魅力,显示出了毛泽东同志的睿智和独到的宣传艺术。“行动即宣传”是指个体或组织日常的行为及言行本身就是对外界展示形象的重要宣传形式,这种宣传是通过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并配合大众传播完成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寓用人之道于比喻之中领导者高明与否,一个重要的标志,是能不能知人善任。毛泽东对他下属的高级领导干部都有~个基本的看法。而他对人评技论短时,常常爱用比喻断定。长征途中,张国焘阴谋分裂党中央,曾给右路军指挥部负责人发一份密码电报。叶剑英得知此事后,悄悄把电报送给了毛泽东,为挽救红军、挽救党立了大功。毛泽东把叶剑英比作古代的忠臣吕端,曾写诗云:“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从此以后,毛泽东对叶剑英一直委以重任。我党与国民党的两次重要谈判,都派叶剑英参加。当今中国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毛泽东对他的非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