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教学大纲》规定 :自然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培养他们爱科学的情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他们受到科学的自然观、科学态度、爱家乡、爱祖国、爱大自然等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根据这一目的 ,对于怎样指导小学生做好实验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让学生充分准备实验材料要指导学生做好实验 ,必须首先备好实验材料。实验材料是学生动手操作的必须品 ,实验现象、实验过程、实验结论也才有据可寻。如《用植物繁殖植物》这一课 ,课前我就要求同学们备好甘薯苗和桃树枝、…  相似文献   

2.
自从小学的《自然》学科转变为《科学》以后,许多自然教师陷入了迷惘:应该怎样教《科学》呢?《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的教学宗旨是改变宗旨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社会认识领域里全面发展,共同进步,实现教育的最优化。和《自然》比教,小学《科学》应该按照怎样的原则进行教学呢?我认为,在进行《科学》的教学时,应当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按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识程序,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3.
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是突出科学探究。为了充分体现这一精神,浙江省各地市的初中毕业生《科学》学业考试试卷都相应设置了实验探究题,加强对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核。可是,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是很怕实验探究题的,失分较多。本文结合去年中考原题,谈谈《科学》实验探究题的设计,以期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一定的帮助。一、撷取经典实验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自然学科,科  相似文献   

4.
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这一教学内容,在小学自然和各种版本的《科学》教材里都有出现。我在经历使用自然、科学两种教材教过之后发现,学生总是对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存在较模糊的认识。为什么会这样呢?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出现了问题?为了找到答案,我找来山东省临沭县张老师《声音的产生》(青岛版《科学》五上)的教案,和湘版《科学》四上《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进行了一次教学对比。  相似文献   

5.
李之春 《科学课》2010,(1):38-40
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这一教学内容,在小学自然和各种版本的《科学》教材里都有出现。我在经历使用自然、科学两种教材教过之后发现,学生总是对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存在较模糊的认识。为什么会这样呢?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出现了问题?为了找到答案,我找来山东省临沭县张老师《声音的产生》(青岛版《科学》五上)的教案,和湘版《科学》四上《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进行了一次教学对比。  相似文献   

6.
在现行自然教材的使用中,怎样运用《科学课程标准》来设计自然课,跟上《科学》教育改革的要求,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有一些做法和感想。我把自然教材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或适当做些删减处理,形成新的单元,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探究教学。如第十册《自然》第五单元里,包括了第16课《声音的产生》、第17课《声音的传播》、第18课《耳朵的科学》。根据原编者的意图,我把这三课整合后定出教学目标:首先是让学生探究声音的产生是物体振动引起的现象;然后启发他们认识声音有许多奥秘,产生要进一步研究的愿望和热情;其次是愿意与…  相似文献   

7.
在我困惑于农村小学自然教学改革之际,章鼎儿老师的自述——《我的特色与追求》给了我很大启发。章老师的特色是什么呢?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玩”,学。 自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一些生动具体的自然知识,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以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发展他们良好心理品质,同时使他们受到科学自然观,爱家  相似文献   

8.
这一学期很快又结束了,我仍然是三、四年级的科学,回顾这个学期的教学,我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努力摆脱以科学知识为中心的旧观念,全面关注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力争为他们将来成为一名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注重在真实场景中进行教学在上《植物》和《动物》这两章内容时,我采用了在真实场景中教学,积极地把学生学习科学的场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例如:在《植物》一章中,我选择好学校里的一棵树,把学生带出教室进入自然去全身…  相似文献   

9.
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行获取,是我在自然教学中始终坚持的指导思想。虽然,在我的教学中体现这一点还不很成熟,但我却屡屡感受到这样做后有一种成功的喜悦,通过《滑梯的科学》一课的教学实践,我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 《滑梯的科学》让学生认识到三个关系:坡度大小  相似文献   

10.
《自然教学大纲》指出:“指导学生获取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但目前的自然教学对学生的“获得”与教师的“培养”的落实,是很让人忧心的。我无意去褒贬以往自然教学的成败,但在教学中表现出的刻板记忆、缺乏创造、活力不足等现象,却是较为普遍存在的。这是许多教育者的共识,同时也是社会普遍反映“现在一些学生无创新精神”的证据。回顾我们的教学改革,我发现,一切教改的成功都与突破一些不切实际的固有观念是分不开的。自然教学也必须把改革深入下去,切实把自然教学变成生动活泼、学生感兴趣的一门开放性学科。  相似文献   

11.
新《化学课程标准》强调:探究性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并掌握获得科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我常常将其传统教学模式作一些改进,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思想,下面是我对这课题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1999年4月,我有幸和其他3位广州的老师共赴武汉参加由《小学自然教学》编辑部举办的为期一个月的自然教学研讨班。班上还有来自武汉和恩施市、建始县的自然老师,连同我们总共9位年青人。编辑部请来了武汉二师、水一小、水二小的自然教师和我们9人共同研究了4个课例,包括《凸透镜》、《昆虫》、《保护牙齿》、《热空气》。而这4个课例的研究都向着同一个方向,就是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科学过程、教学过程、认知过程的统一。 在整个研讨过程中,我与武汉市的樊军老师,建始的张爱民老师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共同研究《热空气》一课,令我获益良多。其中最深刻的应该是在自然教学中指导学生收集事实这一教学环节,下面我想谈谈我对此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吴正琼 《云南教育》2001,(22):29-30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过程的规律形成的,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的法则。教学中除了要遵循教学的一般原则外,更要遵循学科特殊的教学原则。下面是我对自然学科教学原则的认识和遵循学科教学原则进行教学的几点体会。一、在自然教学中落实科学启蒙教育的原则自然学科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但科学启蒙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科学基础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树立学生的科学自然观和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学科学的能力。因此,我教学第八册中《认识岩石》时,不仅让学生认识几种常见岩石…  相似文献   

14.
夏文艺 《贵州教育》2010,(17):47-47
我是一名小学科学教师,2000年从师专进修回来担任科学教学已十载,经历了《自然》逐渐演变为《科学》的全过程。《自然》课注重老师如何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科学》课则不是这样。《小学科学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读《小学自然教学》第五期《农村——自然教学的沃土》和《农村自然课也能结硕果》两文后,我觉得很受启发。农村地域辽阔、植物繁茂,一草一木都是研究对象,一事一物都有研究价值,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引路,将学生带入科学的圣殿。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教委颁发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中指出:教师要“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活动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作为一个自然课教师怎样将思想品德教育寓于自然教学之中呢?我的作法是:一、用自然科学知识向学生进行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教育小学自然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观点、科学观点和求实精神.我在引导学生认识《水的蒸发》和《水蒸气的凝结》时,布置学生回家后在刚加煤球的煤炉上烧开水,认真观察有关现象.在这一自然实践活动中,许多学生用课上学到的知识,科学地解释了壶底悬挂的水珠由逐渐增多到全部消失的全过程,受到了一次生动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小学自然教学大纲中指出:“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自然教学的特点。”可见,组织好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是自然学科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中、高年级自然课本中各种实验有百多个,作为自然教师,教学时不仅要用实验,更重要的是如何用好实验,甚至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地构思和改进实验,做到巧思妙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在此,就自然的实验教学谈点我的体会和做法。一、巧妙构思。自然是一门综合性强、知识面广的学科,这对生活经历浅、知识少的小朋友来说学习有一…  相似文献   

18.
在这次课改的浪潮中,《自然》课将更名为《科学》课,如何对学生进行很好的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认识到:科学,务必求真。 我曾在不同的地方讲过《保护大自然》一课:乡村学区小学讲过,镇驻地小学讲过,平度市实验小学讲过,奇怪的是地方不同出现的情况却相同。  相似文献   

19.
实验是学生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其目的就在于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科学的情境,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同时学生感受到学习科学需要严谨、细致、认真的方法和态度。所以,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7,(23):73-74
《科学》作为小学必修课程。对于小学生而言,如何让学生喜欢探索大自然奥秘之旅成为科任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文章先概述科学与学生生活的关系,以科学素养为目的概述《科学》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接着笔者倡导小学《科学》需要走生活化教学之路,让科学课教学贴近自然生活、贴近熟悉经验、贴近周边生活,以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