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地点:法国,伯诺德夫人家中人物:伯诺德夫人(法国一位家庭妇女)杰克(伯诺德夫人的儿子)杰奎琳(伯诺德夫人的女儿)三位德国军官(一位少校,两位中尉)  相似文献   

2.
半截蜡烛     
《半截蜡烛》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个普通家庭中,母亲伯诺德夫人、儿子杰克、女儿杰奎琳,为了保护藏在半截蜡烛里的情报,在危急关头与三个德国军官巧妙周旋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紧张激烈的战斗。小朋友,请随我一起走进伯诺德夫人的家里,看看他们一家人是怎样与敌人斗智斗勇的。主持人:小博士  相似文献   

3.
<正>《半截蜡烛》叙述的是二战期间发生在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故事讲述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巧斗德军的英勇事迹。正当我为自己的精彩讲解暗自高兴时,一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我认为德国军官太笨了!"我很诧异:"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还有哪位同学有这种想法?"陆陆续续又举起了很多小手。接下来我给了他们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时间。从他们的发言看。大致可以梳理为以下三点理由:⑴伯诺德夫人一家都在想办法拿走这支蜡烛,如果德军是有心人的话,一定能看出  相似文献   

4.
申月平 《辅导员》2015,(6):44-45
《半截蜡烛》是苏教版语文第12册的一篇课文,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一家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秘密情报的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很适合改编成课本剧,因而,我采取三“抓”策略:抓主要线索、抓矛盾冲突、抓人物语言,实现了“课堂语文”的高效性,也为应运而生的“生活语文”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  相似文献   

6.
苏教版六下《半截蜡烛》主要讲述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保护情报与德国军官斗智斗勇的故事。但由于时代背景与当下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学生内在体验未必深刻,而教学中若能围绕着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与敌人周旋的"借口"作为切入点展开教学,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提出要读懂教材,在"借口"中理解意蕴;读透教材,在"借口"中体悟技法;读活文本,在"借口"中洞察历练,从而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妙用。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半截蜡烛》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23课,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和敌人智斗的故事,赞扬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课  相似文献   

8.
《半截蜡烛》是苏教版语文第12册的一篇课文,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一家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秘密情报的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很适合改编成课本剧,因而,我采取三“抓”策略:抓主要线索、抓矛盾冲突、抓人物语言,实现了“课堂语文”的高效性,也为应运而生的“生活语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案例描述】《半截蜡烛》是国标本语文十二册课文中的一篇文章,文章生动记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事。文章情节一波三折,使人有窒息的感觉,在教学中,我并没有一味分析,而是充分发挥了读书的作用,以“读”代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0.
车宏 《黑河教育》2011,(3):22-22
教材简析:课文记叙了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故事。法国妇女伯诺德夫人家是盟军的一个情报中转点。为安全起见,伯诺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蜡烛里。在蜡烛被前来检查的德国鬼子点燃的危急关头,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伯诺德夫人和她的一对儿女杰克、杰奎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却惊心动魄的斗争。  相似文献   

11.
片段一:师: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诺德夫人的话。(学生各自试读。)  相似文献   

12.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感悟可以有效促进他们语感的提升。课文中作者通过一些关键性词语有效地突出了文本的主旨及内容,教师要善于对这些关键性的词语进行捕捉,以此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感悟,从而实现文本阅读的高效化。《半截蜡烛》一文描述了伯诺德夫人一家在二战时期为了保护好情报而和德国军官做斗争的故事,文章基于“半截蜡烛”来逐...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  相似文献   

14.
<半截蜡烛>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个普通家庭母子三人为了保护隐藏在半截蜡烛中的秘密情报,在危急关头和三名德国军官巧妙周旋,化险为夷的故事.表现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勇敢机智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故事一波三折,颇有戏剧性,为了让学生迅速理清文本脉络,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绝密”“绝妙”等词语。 2.能概括地说清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如何与德军周旋的。  相似文献   

16.
《半截蜡烛》是学生喜爱的一篇课文。教学中,将文本的原生价值与教学价值有机融合,文本就有了生命力。言为心声,本文围绕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与德国军官周旋的"借口",畅谈对教学的精心设计:读懂"借口",在"借口"中识人;读透"借口",在"借口"中悟法;读活"借口",在"借口"中启智。这样,将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所有的教学活动在"借口"中整合成一条教学的"流水线",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气"。  相似文献   

17.
《半截蜡烛》是国标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文章通过描写二战期间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人与德国官兵周旋,最终一家人通过沉着、机智有惊无险地保护了情报,保住了生命,战胜了敌人。虽然课文的故事相对比较简单,但是由于文章描写的是二战期间发生在法国的一则故事,学生没有生活体验。也就不会有“最近发展区”.无法产生共鸣,很难真正地走进人物的内心。  相似文献   

18.
《半截蜡烛》是篇传统教材了,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的伯诺德夫人母子3人与突然闯进的德军斗智斗勇,巧妙周旋、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故事。故事情节跌宕,扣人心弦,普通的法国百姓用勇敢、镇静、智慧向法西斯分子亮出了正义之剑。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读书活动中,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为了情报安全,在危急关头是如何同德军周旋的,感悟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勇敢机智的品质。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激情激趣,复习导入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半截蜡烛》,一起读课题。师:通  相似文献   

20.
经常看到课堂上所谓师生的“对话”,一问一答,看似热热闹闹,可是学生经历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单一,教学效果低下。很想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有自己的体验,习得语言,在执教苏教国标六(下)语文《半截蜡烛》第二课时时我进行了尝试。师:通过上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为了情报的安全,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