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机实验和无机实验是构成化学实验的两大部分,全国理综考试对实验的考查,多集中于无机实验,而对大型有机实验题考得很少。2001年上海高考试题27题涉及了天然气合成氨的综合问题,2002年上海高考试题26题考查乙炔和溴水的反应机理问题,2005年上海高考试题26题考查了溴苯的制取装置、28题则考查了对废旧塑料进行加工回收的实验。今年上海、江苏和广东都考查了有机实验,有机实验可能是今后全国理综高考实验的命题方向,下面介绍一组以教材内容为依托,自然延伸的有机实验。  相似文献   

2.
2006年全国理综试卷(Ⅱ卷)化学试题中,选择题难度中等稍偏易,非选择题难度中等,并且每题分值相等(4×15=60分).与历年化学试题相比,有机试题、实验试题年年考查.不同之处是今年的推断题增多,像第27题、第28题都增加了高考的区分度.同时,第29题(2)(3)两问有陷阱,易导致失误.总体看,今年的化学试题对重点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较广.  相似文献   

3.
2002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试题,对化学学科的考查符合《理科考试说明》的要求,命题在传统上力求创新,如推断题是多年高考的传统题型,而今年在命题思路上有着明显的变化.2002年理综试题23题是有机推断题,25题是无机推断题,本文对这两题作出解析并分析其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套试题通过第一大题(选择题)和第二大题(填空题)来考查学生对物理基本知识的掌握。所有题目不是从难度上来要求学生,主要强调知识的全面性。题目中使用了一些新鲜的素材,如欧洲强子对撞机、“神七”航天员首次出舱为题干。第三大题对物理实验的考查主要是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如作图题第26题和第27题),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如第28题和第29题),第30题是考查学生对实验的评估和改进能力,第31题考查学生实验设计能力,也最能反映学生的综合实验水平。  相似文献   

5.
2005年全国高考理综第22题均为物理实验题,通过分析理综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全国卷Ⅲ中的物理实验题,笔者认为,这些试题突出考查了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考查了学生对物理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迁移创新能力。在这三份试卷中都涉及到电表处理的相关问题。下面结合三份全国高考理综试卷中的物理实验题,谈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如何正确处理电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2010年高考理综(新课程卷)第26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它构思精巧,将无机、有机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与电解、化学平衡的移动等理论知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综合考查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推理、计算、应变的能力,区分度高.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好题.但是考生的得分率却很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下面结合试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1化学实验高考命题的特点1.1突出考查化学学科的特点,加重对化学实验考查的权重从近十年全国、上海和广东等化学实验板块高考命题分析,化学实验题和与化学实验紧密相关的题目数量明显增多,分数值加大。题数一般在五题左右,其总分在30分上下,占全卷总分20-24%。除此之外,在化学理论题、有机题、无机题、计算  相似文献   

8.
2000年是加大高考改革力度的一年,上海高考试题体现着更强烈的改革意识,在基础中考查能力,在基础中考查素质。如有机题30,31题就有立足基础、注重能力考查的特色,下面对有机题作以评析,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理念下,高考试卷大题目(非选择题部分)变化较大,注重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注重获取历史信息(表层与深层)、注重问题探究、注重史论印证等等,其实也是考查透过现象寻找本质规律的过程。2002年上海历史卷第28题,2006年广东历史卷第26题、第28题,2008年广东历史卷第26题、第27题、第31题、第32题,2008年上海历史卷第33题、第34题、第35题、第37题等都是这类试题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江苏、上海、广东高考探究性实验试题全部取材于高中课本的实验、实习。注重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将在以后的高考中更加充分地体现。本文对课本中的实验内容加以拓展,形成探究性实验设计题。  相似文献   

11.
彭琼 《化学教学》2010,(4):39-42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化学实验的考查也是新课程考查的重要内容。纵观近几年高中化学课改区的高考化学试题.无论是试题考查内容还是试题编排顺序等各方面都非常类似。2007年广东化学高考试卷第23题(11分)、  相似文献   

12.
胡国民 《物理教师》2001,22(3):37-38
2000年高考实验题考查了三道题,计20分.从湖北省阅卷点抽样分析看出:实验题对考生能力要求较高,全省考生实验题的平均分只有5.3分,难度值为0.27.尤其是第16道电学实验题,满分为8分,全省平均分仅0.54分,难度值为0.07,为历届高考试题难度之最.现将考生对该题的正误解法评点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电学实验题是高考必考题型,通过对2015年浙江高考理综一道电学实验题的不同角度的剖析,阐述物理实验习题的命题立意和考查角度,从正面和反面两个角度剖析试题,加强试题命制的科学性原则与创新性原则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刘莉 《陕西教育》2007,(7):83-83
纵观近几年的理综高考试题,题型模式基本稳定,卷中的大题中对知识的考查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物质结构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综合应用、有机推断和化学实验的考查。其中,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主要以无机推断题的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15.
一、近几年高考化学实验题分析 从对最近几年高考化学实验题的分析来看:实验题占总化学试题量2001年为15.3%,2002年为16.7%,2003年为18.3%,2004年为18%,2005年为14%,2006年为14%。这组数据说明实验题在理综考试中占有较大比例,这是因为实验最能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1998年高考化学实验试题中要求考生设计实验方案,测量一定质量的铝锌合金与强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1999年要求考生评价测定人体新陈代谢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16.
张杰 《物理教师》2001,22(9):48-48,F003
纵观2001年的理科综合高考卷,重点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以下几个特点更为鲜明:首先,以现实生活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第16题、第19题;第二,利用学科间知识的渗透、交叉和综合,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如第26题、第30题;第三,紧密联系科研成果的“信息题”,意在考查学生对科技信息的接受和处理能力,如第31题.因此,在“理科综合”及今后“大综合”形势下,如何适应高考改革,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值得大家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本文仅以2001年的理科综合高考卷试题为例,谈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无机化学推断题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试题,它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线索,将物质性质、结构、社会生活、环境保护、工业生产、实验、化学计算等知识集于一题,考查了考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熟练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它能突出考查同学们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和很好的选拔功能,因此在近年全国高考中重现率为100%.无机推断题有字母推断题、框图推断题和实验推断题等几种形式.要求同学们根据题意推出有关物质、判断物质的性质、写出有关化学用语.  相似文献   

18.
[问题的由来]刚刚读到王海勋、薛德兴两位老师发表在<化学教学>2009年第10期上的文章<乙酸乙酯制备中催化剂的研究>,想起高考试题2007年江苏卷第18题和高考试题2006年全国Ⅱ卷第26题对制备乙酸乙酯实验的考查.汇总剖析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对制备乙酸乙酯的酯化反应实验的考查,发现其中的盲点--催化剂浓度(种类)的考查,针对浓度(种类)不同,编制出如下的试题.  相似文献   

19.
刘岳衡 《物理教师》2004,25(8):58-59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不难发现,有不少试题是由20世纪90年代的高考试题为原型改造而来的,如2002年第30题就是1990年全国高考试题第21题的拓展;2003年第23题就是1996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7题和1999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7题的有机结合,等等.这也许是命题专家为了达到既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要考查其综合应用能力,还要防止猜题之目的,而采取的明智之举.因此,近几年的试题往往都回避热点问题,而有意识地考查“改造”过的陈题.这应引起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为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选择那些往年的典型高考试题给学生做,并对此进行分析、拓展、升华,以达到“陈题不旧,推陈出新”的目的,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举例分析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20.
孟蓝宏 《新高考》2010,(2):7-10
设计型实验具有很好的测试效果.近年来,各地的高考试题中对实验的考查都有逐步转向设计型实验的趋向.2009年高考物理各卷在实验部分都至少有一道电学设计实验题,有的试卷甚至有两道电学实验题.它在今后高考物理实验命题中也必将是不可回避的一大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