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就新闻而言,所谓“可看性”是指新闻作品具有同时满足受众信息需求和审美需求的特质,是新闻作品的可读性和鉴赏性的结合。可看性是听众与读者选择新闻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当今传媒铺天盖地信息浩若烟海的时代,研究经济通讯的可看性,对于提高媒体的收听率、收看率,提升媒体形象,提高媒体的影响力与地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可看性与“五个W”的延伸消息的基本构成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五个W”,而通讯则是“五个W”的延伸。读者关注着经济报道的可看性,记者要作的事,就不仅仅是完成一个写作任务,而是要下功夫写出在…  相似文献   

2.
在泛媒体时代,单纯的新闻播报已不能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要。传统新闻媒体的功能必须从新闻传播向信息集成延伸。应用成熟的产业链理论发掘新闻特别是政经新闻的"深层矿藏",通过多维开发深化新闻价值,不仅将丰富新闻媒体形态,发展文化产业,而且将成为传统媒体与新兴商业媒体竞争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闻受众中的女性缺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作者从我国女性接触媒体的行为和她们所关注的新闻内容入手分析了我国新闻受众中所存在的女性缺席现象 ,并从三个方面阐释了产生这种女性缺席现象的原因 :一、新闻文本中的女性缺席是其直接原因 ;二、新闻生产部门中的女性缺席是其间接原因 ;三、传统文化中的女性缺席是其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纸媒固有的局限性,让报网一体化成为传统纸媒寻求突破的重要路径。新闻网站的广阔发布空间为地方媒体提供无限量的新闻发布载体,纸质媒体上本地新闻可以通过整合、制作、包装、延伸、深度和多级开发,形成网上多元、系列的新闻产品,从而引领本地受众关注和参与。报网互为依托,整体联动,取长补短,可以极大改善传统纸媒的生存环境,最大限度吸引本地受众的关注和参与,有效强化和提升地方媒体地位和舆论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关注普通百姓生活状况的民生新闻,从平面媒体延伸到电视媒体,从小民生扩充到大民生,成为新闻传媒时下最惯用的新闻表达手段。与此同时,武汉地区的新闻媒体在传播民生新闻方面均有不俗的表现,大量民生新闻占据媒体重要位置,赢得了受众,赢得了市场,并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影响。《经视直播》是一挡以民生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新闻栏目,据央视索福瑞和AC尼尔森调查显示:《经视直播》开播一年来收视率由0.8猛冲到最高10个点,占有率也由开播前的4个点猛升到最高时的54个点,《经视直播》已经成为城市社会中家喻户晓的湖北地区收视率最高的一档名牌新闻栏目。笔以为,形成《经视直播》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则是它的接近性、监督性和服务性。  相似文献   

6.
新闻离不开人和事,有了人和事自然就有了故事,没有故事的新闻,往往因其内容干巴、信息枯燥失去听众,引不起关注。因而,如今的广播电视媒体在新闻的创作中大量使用了故事写作手法,更有诸多故事化、文艺化的新闻延伸类节目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正>在媒体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传统媒体要独树一帜,做到与同质媒体的与众不同,就要在新闻的挖掘、利用渠道、利用技术、实用性上下功夫,也是传统媒体走出困境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利用实用性1.注重服务性。新闻既是新鲜的,也是受众最关注的。可以说,没有新闻的媒体是缺乏活力的。对新闻,不能简单地"镜头回放"。面对同样的一个新闻,有的记者可能就会就事写事,成为—个简单的记录者。而有的记者却由这一突发事件延伸到了服务,想到了要为所有受众提  相似文献   

8.
康龙  雷荣  牛敏 《中国记者》2023,(5):48-49
<正>整合是一种高层次的新闻编辑手段,是编辑通过对各类信息资源,按照新闻要素表现出的某种关系、某种联系、某种逻辑,对其进行编排组合和提炼升华,以求突出主题,深化新闻内涵,将原有信息中所包含的延伸内容挖掘出来,实现信息增值。一、新闻整合的三个理念延安市融媒体中心不盲从,不失声,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做好做深整合文章,不断提升内容质量,做强媒体立身之本,实现媒体突围破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传媒上出现了一种崭新的新闻形态——民生新闻。它以关注普通百姓状况为核心,发轫于电视媒体,迅速延伸到平面媒体,并从小民生扩充到大民生,成为新闻传媒最新锐的表达手段。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的广泛嵌入性和规模化处理信息把媒体报道的范围和创造性提升到新的水平,并以实践项目促进新闻职业理念创新.大数据新闻的创新维度在数据驱动的调查性新闻、数据可视化叙事、数据驱动的应用三个层面.大数据支持的新闻报道从关注社会表层现实到发掘社会深层现实,有助于媒体建立起新闻报道的透明性;媒体从信息收集者和平台搭建者到社会意义生成者,有助于提供可靠的洞见和预测;可视化新闻叙事可适应受众理性认知和感性认知整合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让读者了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媒体对滚动发展的新闻搞连续报道、延伸式连续报道,读者是欢迎的。媒体发出这样的延伸报道挖掘了新闻资源的潜在内涵,充分发挥了它的传播功能。常言道真理超越半步就走向荒谬。近几年媒体对涉及娱乐圈体育界的名人、明星的私事也热衷于搞延伸  相似文献   

12.
郝雅立  温志强 《传媒》2021,(9):91-93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媒体以发布震撼性强、关注度高、共识性强的新闻成为影响公共冲突的重要因素,公共冲突治理需要关注媒体新闻议题管理问题.本文通过对与公共冲突相关的新闻议题进行持续追踪,发现冲突新闻议题管理面临着社会表层稳定与深层稳定、媒体功能消解与公众知情权实现、信息认知引导与事实假象建构、议题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不平衡的矛盾,试图在导向明确、意识转变、层次推进、管理深入等方面为公共冲突新闻议题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杨阳 《新闻知识》2004,(3):48-50
当前耳目之下,一种新闻样式不经意之间大行其道。热得烫手,这就是新闻时评。所谓新闻时评,是新闻的解读、评说与延伸,使新闻得以发挥更深的影响和更大的作用。据说,新闻时评可以提升媒体品位,成为新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资源愈来愈“共享化”的今天,媒体靠独家新闻和记编辑个人拼抢来取胜的几率越来越小。而对同样的新闻资源进行独到的整体策划,最大限度地延伸新闻资源内涵则成为媒体赢得新闻竞争的一种更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间媒体关注“公共事务”与晚清社会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十年(1900-1911),中国内陆城市涌现出数量较大、覆盖广泛的民间媒体。从新闻内容上看,地方新闻的激增成为普遍趋势——媒体的视角从国政朝纲开始扩展到地方社会的日常领域,公共事务成为其主要关注对象。这一现象背后有深层的原因——清末地方社会的巨大变迁(公领域的扩大)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问题新闻是指新闻人对大众一度时期关注的某一或某类新闻资源,尝试从问题的角度调查、研究、分析、阐释或提出解决的建议,并以生动活泼的创新文体予以表达的新闻作品。当前,各类媒体对问题新闻多冠以视点新闻、深度关注、记者调查、百姓话题等常设栏题,以提高公众的关注率和信任度,这些栏目往往成为媒体引人注目的名牌栏目。问题新闻在媒体竞争及舆论引导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问题新闻的研究应尽快列入新闻学研究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7.
本期导读     
近年来,人们对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自然也吏加关注媒体有关环境方面的报道。然而,客观地说,在目前的媒体上,有关环境的节目并不丰富,甚至短缺。究其原因,采编.制作跟不上自是难以实现此类节目供求平衡的主因,但在我国大学新闻专业的设置上,科技新闻专业有之,体育新闻专业有之,却独不见有环保新闻专业。或许这能从另一侧面昭示出一些更为深层的原因。“专论”栏目中的《环保传播的发展与展望》,就环保方面的媒体、栏目、节目的现状和未来谈了有益见解。 我们虽然在理论上已经认可了广播电视是一种产业,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  相似文献   

18.
大众对健康类信息的关注程度日渐突出,媒体对于此类信息的采集、整合、传递也因此发生相应的变化。本文拟从信息的切入点、具体新闻操作、此类信息反馈以及报道中的几个原则等四十方面,结合新闻传播学的有关理论,概述大众健康与媒体诉求之间的关系和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从而探求适应当下的健康类新闻的采写与编辑手法。  相似文献   

19.
陆辉 《新闻通讯》2009,(8):32-33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近年来,随着中央和各级政府明确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民生新闻成了众多媒体尤其是晚报、都市报报道的一大热点,成为媒体间竞争制胜、吸引受众的法宝。从深层意义上讲,重视民生新闻的报道,体现了媒体的民本情怀和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质量,就应顺应新媒体时代的潮流,积极推动新旧媒体的融合,寻找多元化的处理途径,创新新闻采编工作,推动广播电视的转型与升级。传统的新闻认知结构无法适应新媒体的要求,新闻采编人员要从新闻采编工作本身出发,整合新旧媒体的优势,使得新闻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实现拓宽与延伸,不断强化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满足大众对新闻的各项需求,强化新闻采编工作的质量,使得新闻信息价值得到全面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