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发现”到“建构”是布鲁纳教学哲学观中显性的呈现方式,同时也可以彰显出布鲁纳发现式教学的内在逻辑与走向。布鲁纳发现式教学内蕴“自我建构”的教学理念、“发现—建构”的教学过程、“过程导向”的教学动机、“智慧生长”的教学目的。布鲁纳发现式教学在艺术教学中的实践逻辑是:重塑师生双主体,树立“自我建构”的教学理念;营造再语境化的艺术教学情境,生成“发现—建构”的教学过程;挖掘“能力动机”,构建学生内部动机的原型;搭建以认知建构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智慧生长”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2.
"地球与宇宙"领域的大部分探究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教师在这个领域的教学关键是做好模拟实验的组织与实施工作。笔者根据"昼夜交替现象"(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的教学体会,思考了模拟实验各步骤及组织实施策略,具体见图1。一、模型的建构与呈现1.模型的建构应符合实际。符合实际,指模型的建构要接近原型、贴近学生。基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模型尽量要在材料、结构或形态等方面还原原型。类似原型的模型有助于学生在模型与原型之间建立类  相似文献   

3.
陆逊 《阳光搜索》2014,(1):8-13
建构模型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小学科学的学习内容中蕴含有丰富的模型建构的素材。用好这些素材,充分发挥模型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科学学习的质量。所谓“模型”,就是模拟所要研究事物原型的结构形态或运动形态,是事物原型的某个表征和体现,同时又是事物原型的抽象和概括。它不再包括原型的全部特征,但能描述原型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是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模拟实验是培养学生模型建构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教学实践探究,探索出“三阶段五步骤”的模拟实验教学策略,即在“感性·具体”阶段,通过“模拟实验,捕获信息”和“处理信息,理解实验”,实现对操作模型及模拟实验的理解;在“思维·抽象”阶段,通过“搭建支架,思维抽象”和“探究原型,建构模型(概念)”,完成模型(概念)的初步建构;在“思维·具体”阶段,通过“应用迁移,反思升华”,加深并完善对模型(概念)的理解。依托上述策略,帮助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抽象思维过程,发展学生模型建构能力,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5.
《前赤壁赋》的叙事结构呈现为一种圆形时间结构,这种圆形时间结构显示“出圆道”的思想及其原型性象征意涵“。圆道”的意象图式既建构了《前赤壁赋》的叙述程式,也建构了《前赤壁赋》的意义内涵。从“圆道”的原型性象征意涵来看,“死而复活”的生命仪式是《前赤壁赋》的神话主题,而拯救心灵、享受欢乐则是其宗教价值意涵。  相似文献   

6.
在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过程中,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微格教学与课堂教学、小组训练与班级培养、教师指导与学生发现等多种途径,将教学的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有机统一起来,使之相互渗透、相互推动,从而建构起“动作定向——原型定向”、“动作联系——原型操作”、“动作协调——原型内化”的三阶段互动训练模型,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7.
以费尔克拉夫的批判性话语分析理论为分析框架,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角度,对微信公众号上刊载的课程故事及其社会实践过程进行分析。通过文本分析发现,课程故事建构了“儿童偏好”倾向的话语范式,凸显了作为积极行动者的儿童原型和作为隐身支持者的教师原型。通过教师访谈发现,教师策略性地运用某些话语技术弥合了文本和教育现实之间的断裂,最终在语言评价市场的形塑下,完成了个体“自我合法化”的话语建构历程。“儿童偏好”的建构范式阐释了教师的公开表达与个体反思的剥离,揭示了幼儿园教师言语生产空间所经历的组织规训,是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改革背景下个体“寻路觅向”的选择结果。  相似文献   

8.
王磊  岳波 《教育学报》2002,(5):39-43
问题解决能力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科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也是理科教学实践中长期面临的难题。本文通过“电化学”化学问题解决对比教学实验和访谈的方法 ,研究证实可以通过心理模拟将专家和优秀学生的化学问题解决经验外显为“原型”,并经过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教学过程使大量中等学生的相应的问题解决能力有显著性提高 ,说明问题解决过程中原型经验的重要作用。同时本文辩证地分析了原型的利与弊 ,指出原型定向阶段应该提倡师生共同建构 ,原型不应该被固定化和僵化。  相似文献   

9.
“原型”在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活动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磊  岳波 《学科教育》2002,(5):39-43
问题解决能力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科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理科教学实践中长期面临的难题。本通过“电化学”化学问题解决对比教学实验和访谈的方法,研究证实可以通过心理模拟将专家和优秀学生的化学问题解决经验外显为“原型”,并经过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教学过程使大量中等学生的相应的问题解决能力有显性提高,说明问题解决过程中原型经验的重要作用。同时本辩证地分析了原型的利与弊,指出原型定向阶段应该提倡师生共同建构,原型不应该被固定化和僵化。  相似文献   

10.
福娃,我爱你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揭晓了:第一个红色的是福娃“欢欢”,以奥运圣火为原型;第二个黑白相间的是福娃“晶晶”,原型为国宝大熊猫;此外还有原型为鱼儿,象征江河湖海的福娃“贝贝”,原型为藏羚羊的福娃“莹莹”和原型为燕子的福娃“妮妮”。这五个福娃从色彩上正好呼应了奥  相似文献   

11.
模拟实验是指通过设计与原型(自然现象或过程)相似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来间接地研究原型规律的实验方法。通过建构模型对不易观察到的现象或过程进行动态的模拟,符合“学习是一种建构过程也是一种活动过程”的新课程理念。本文介绍了关于自然选择的课外模拟实验,涉及到活动准备、方法步骤、分析讨论等方面内容。通过该模拟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如何共同对物种起作用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超 《山东教育》2014,(1):87-87
1.通过“创设情境”.变“事理”为“数理”建构数学模型 小学数学中的法则、定律、公式、解决问题的策略等都是一个个数学模型。如何使学生通过建模形成数学模型?其中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就是把“生活原型”上升为“数学模型”。因为生活原型中揭示的“事理”是学生的“常识”,但是“常识”还不是数学,“常识要成为数学,它必须经过提炼和组织”,我们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读懂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13.
作为现代性理论,社会主义、自由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本来有其共通的思想原型,此即关于“平等”的观念。但在20世纪思想史上,这种共同的思想原型却发生了“分裂”:在自由主义者那里,它被解释为“个人自由”;在社会主义者那里,它等同于“社会正义”或“社会公平”;而在社会民主主义者那里,它就是兼顾“自由”与“公正”。其实,任何社会思想作为社会乌托邦都可以区分出其思想的“意义”与“涵义”,就此点说,社会主义、自由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皆可以作为建构现代民主社会政治的思想资源。未来中国社会政治的建构应当是:以自由主义作为社会秩序安排与社会实践原理,以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与终极信念作为思想导航与制约原则,并且在现实的社会行动与社会政策中,以社会民主主义作为调节原理。这样三者并进,相互补充,相互为用,不失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中最好的一种思想整合思路与社会行动整合方式。  相似文献   

14.
隐喻作为诗歌的一种重要艺术表现机制在诗歌的整体建构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点在现代主义诗人穆旦诗歌中尤为突出。隐喻在穆旦诗歌中的建构功能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隐喻衔接看似不相关的片段,使之形成有机的整体;二是原型隐喻在同一文化框架下对诗篇的整体性建构;三是文体杂糅形成隐喻结构。穆旦用无序的片段化、原型隐喻的先天统合功能和文体的杂糅等形式来隐喻破碎、混乱、无序的现实和心理状况,用结构来表达人生经验,让有限短暂的个人经验在诗歌结构中走向无限与永恒,他的诗歌也因此呈现出浓郁的“现代性”品格。  相似文献   

15.
地球对小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每个孩子有他心中的“地球”,这地球的轮廓是模糊的,知识是零散的,架构是不完整的。如何引导孩子们整合大脑中已有的知识,科学建构地球的整体形象是本单元着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从雨到诗”艺术建构旅程中的符号,“雨”意象在其原型意义的基础上,经由喜雨模式、苦雨模式、雅雨模式在唐宋诗词中实现了表现模式的多样化与审美内涵的丰厚,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有机契合。  相似文献   

17.
地球对小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每个孩子有他心中的“地球”,这地球的轮廓是模糊的,知识是零散的,架构是不完整的。如何引导孩子们整合大脑中已有的知识,科学建构地球的整体形象是本单元着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慕课:本质、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OOC译作“慕课”,其所持信念是“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送达地球最偏远角落”。当前,MOOC发展现状可以概括为:自下而上席卷全球;教学短视频精制化;教学应用日渐增多:应用领域由高等教育向基础教育拓展;商业运作模式多元化。可以预见,MOOC的未来发展将呈现如下趋势:构建新的网络课程文化;以核心知识为主线的课程设计;建构新型的教与学模式;建构系统化的深层次学习分析;促成大规模互动与参与;为公益事业注入成熟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19.
1 一般化、特殊化的基本认识1.1 一般化和特殊化构成了数学抽象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郑毓信、梁贯成老师在《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一书第二章第二节“高层次数学思维的研究”第115页中指出,“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这是认识的一个基本规律,这一规律在数学的认识活动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具体地说,一般化和特殊化即就构成了数学抽象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1.1.1 “一般化”(generalization)也可称为“弱抽象”,指由原型中选取某一特征或侧面加以抽象,从而形成比原型更为普遍、更为一般的概念或理论,并使前者成为后者的特例.由现实原型出发去建构相应的数学模型显然就是一个弱抽象的过程;另外,除真实的事物和现象以  相似文献   

20.
1.联系现实原型,引入几何概念几何概念是从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中抽象出来的,所以,几何概念的引入应尽量联系实际原型,举出学生所熟悉的日常和实际生活中的实物。例如,认识长方形,可指导学生观察教室的门窗、黑板的边框等,掌握它们共有的特征。又如:笔直的竹竿可作为“线段”的现实原型;探照灯和手电筒射出的光可作为“射线”的现实原型;笔直的轨道,课桌面上相对的两条边,可作为“平行线”的现实原型;保健箱、粉笔盒可作为“长方体”的现实原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