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寇爽 《中小学管理》2022,(11):51-53
郑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以“立人教育”理念为指导,推动教师专业能力重构,回应时代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的新要求。首先,通过确立“立己达人”的教师文化观,激励教师立德、立功、立言,实现价值引领;其次,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在“学本课堂”“学本作业”“‘3+X’导师制”实践中促进教师核心能力发展;最后,通过创新平台机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多元保障。  相似文献   

2.
教师专业发展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当下“双减”政策的出台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小学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后育人服务,提升教学评价素养,才能更好地将“双减”工作落到实处。而当前中小学教师存在的课堂教学效能低、课后服务组织经验匮乏以及专业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必然制约着“双减”目标的实现。要真正发挥教师在实现“双减”目标过程中的重要力量,社会各方必须做好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支持,完善教师发展机制,丰富教育资源供给;同时,中小学教师也要提高自学和教学研究能力,为自身专业发展赋能,发挥课堂教学促进专业发展主阵地作用。  相似文献   

3.
“双减”政策的实施,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同时,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教师高效开展教学工作的挑战。为保障“双减”政策落实落地,需要从强化教师减负组别保障、增强优质教育服务可及性和加强教师减负督导力度等方面系统推进教师减负,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4.
“双减”政策旨在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政策的出台给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有助于丰富教师专业知识,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并增强教师专业情意。但是,“双减”政策也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新的问题,教师专业理想与信念有待加强,教师激励与管理机制有待完善,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规律有待探究。为此,在教师心理层面要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提高其专业发展自主性;在学校管理层面要加强管理激励,赋予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权;在教育政策层面要发挥政策导向,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保障;在理论研究层面要加强科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引领。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小学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小学教师存在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自主发展的策略不够有效、专业培训存在局限、工作负担重影响职业幸福等问题,为破解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困境,拓展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应通过增强内驱力、构建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开展多样式培训、适当减压促进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双减”政策是新时代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双减”政策对教师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作为“双减”政策的直接实施者与落实者,教师应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素养、作业设计素养、证据意识的评价素养、赋能学习者的数字信息素养与全方位的家校社协同育人素养。  相似文献   

7.
赵庆林 《江苏教育》2022,(74):37-40
对354名城市与乡村教师开展“双减”背景下工作现状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应对压力的能力不足,学校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缺乏主动性、创造性。结合问卷调查分析,基于教师专业学习与发展的视角,从态度维度与工具维度提出改进建议,包括内外结合,价值引领,提高教师的情绪韧性;教学同源,师生相长,创设积极的专业支持;兑现期待,升级管理,建立长效的发展机制;拓展空间,加深认同,形成向上的专业文化。  相似文献   

8.
针对“双减”背景下教师减负“减什么”及教师负担“怎么减”的问题,明确了教师减负以减机制类负担、减“外事”类负担、减专业类负担、减精神类负担为抓手。减轻教师负担要增加教师编制,盘活教师资源;引入社会力量,服务赋能“双减”;完善评价标准,提升管理水平;理清教育职责、回归教育本位。  相似文献   

9.
殷峰 《小学教学研究》2023,(2):14-15+24
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与实施,教师作为政策的重要执行者和推动者,承担了主要工作。“双减”政策,对教师工作内容与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重新定位自己的新角色,加快自身成长的步伐。以“共读、共教、共研、共思、共写”为依托,构建“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方能担当新时代的教育使命。  相似文献   

10.
“双减”政策在治理学业负担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村教师负担和专业责任泛化。治理教师专业责任泛化是教师减负的前提和关键。“双减”背景下农村教师专业责任的泛化具有指称不明、时空泛化、属性模糊、条件的失衡等现实表征,这源于教师“圣人人格”的社会期待、家庭监护责任的转嫁及社会教育责任的增压。促进农村教师专业责任的应然回归需要在主体、内容、时空和权责等四个维度上坚守应然边界;从建立教育责任三方共担体、健全责任分担机制,完善政策法律体系、增强政策具体和可操作性,为农村教师赋权增能、唤醒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三方面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概述了中小学教师劳动的特点及激励,然后分析了“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了“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激励策略,包括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福利待遇,减轻其工作负担;多层次激励,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12.
"双减"政策的出台,对于教师这个职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主要从"双减"政策下教师"归位"的背景和地理教师需要向哪些方面"归位"进行了研究。重点从教师向引导者、研究者、设计者、评价者、服务者和多重角色的"归位"进行深入探究,论述了"双减"背景下地理教师如何找准定位,在哪些方面做到"归位"。  相似文献   

13.
“双减”政策旨在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回归育人新常态。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双减”政策之下,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学习,推动深度、有效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为学生学习提质赋能。通过文献资料、访谈调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双减”政策为研究背景,对中小学教师深度学习的价值诉求、现实困境、发展理路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助力“双减”更好落地实施,充分体现学校育人功能,最终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郑太年 《人民教育》2022,(11):34-37
义务教育阶段“双减”背景下,教师要从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学习评价和课程开发四个方面重新设计学生学习的整体进程和相应的教学方案,其中课堂教学的重构是核心。应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探索新知识作为主要活动,改变课堂教学快节奏、高密度、教师主控、学生探索有限、新知识学习不充分的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负担相互强化的循环。  相似文献   

15.
教师焦虑影响教师工作、专业发展以及教育质量,是教育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焦虑发生了复杂的变化:课堂提质增效对教师能力要求的提高使专业发展焦虑比以往减负环境有所增加;伴随着教育任务发生“增课堂效率”与“减课后作业”的变化,生活质量焦虑程度趋于上升;职业角色焦虑因新角色的围困与社会群体对教师角色期待修正的迟滞使其再次增加。究其根本,政策感知力所不及加剧感性理解,教师工作结构失调造成负担加重,人际环境氛围不佳引发互动不良,课堂教学方向迷失导致创新不足,都是教师产生焦虑的原因。因此,消解当前中小学教师焦虑的路径有:增强教师政策感知,提升理性认识;调整教师工作结构,促成提质减负;营造校园合作氛围,构建合理交往;明确课堂执行要求,激发教学创新。  相似文献   

16.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高中英语教师的角色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该文旨在探讨“双减”政策下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双减”政策对学生英语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影响,探究在此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通过重新审视高中英语教师的职责,强调从教授者转变为归纳者、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以更好地适应高中英语教学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双减政策的首减目标在校内,即如何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教师课堂测评素养欠缺是造成这种局面的深层次因素。基于双减政策的文本分析,结合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测评实践,重构教师课堂测评素养应明确课堂测评的主体、把握测评的适切度、厘清测评程序、遵循测评标准、重视测评后效,其路径是构建教师个体在课堂测评中的身份认同、推动学校组织校本课堂测评专业培训、助推政策层面完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双减”政策的出台对教师角色提出了新挑战,教师作为微观实践主体,面对严要求与高标准,需要精准的角色定位,但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教师主体性模糊、教师超负荷运转和教师多角色期待失衡等角色困境日趋明显。本研究运用角色理论,寻求“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角色困境凸显的原因,并通过明确教师主体地位、健全保障机制和明晰教学重点,来消除角色模糊,调节角色超载,解决角色冲突,从而促进减负增效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9.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一些教师在改革阵痛中产生了焦虑,进而降低了幸福感。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学校和家长都应共同发力,从不同维度减轻教师的焦虑,维护和促进教师的幸福感,以此帮助教师保持改革热情,才能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使"双减"政策有效落地。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师文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也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教师专业的发展又反过来触动了教师文化的发展。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文化是整体的、有机的,二者是一个相互作用、双向建构的过程,而新旧教师文化又是相互渗透、相互理解、相互融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