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碳达峰碳中和是人类应对气候变暖的主动作为和积极行动。中国作为碳排放大国和负责任大国,致力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空间是碳达峰碳中和的基础载体,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路径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西部边疆地区因其丰富的能源禀赋特别是清洁能源禀赋和碳汇能力而在国家能源转型、能源安全、碳汇生产、低碳经济中的空间地位日益凸显。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西部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所需的碳排放增量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硬约束之间的矛盾、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禀赋不足、能源转型的潜在安全风险、顶层设计和宏观政策供给不足,是制约其空间优势有效发挥的主要因素。更好发挥西部边疆地区在碳中和进程中的空间优势,需进一步完善西部边疆地区的安全战略体系,强化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强多元主体协同推动西部边疆地区较早实现碳中和的战略供给。  相似文献   

2.
实现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现行税收制度较好体现了源头限碳等积极效应,也存在低碳税制未成体系等体制机制障碍与不足,需要深入研究优化税收制度,如研究适时开征碳税,承担碳减排主体任务等举措,在推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广度、深度、力度上,做文章、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是新时代的重要战略擘画,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全局性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达成美丽中国建设目标,面临着体制机制建设、发展向度、时间规划以及执行实施等几个方面的任务。新的历史时期,要以经济社会全面绿色发展为总引领系统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以科技创新作为支撑,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及人民群众在双碳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介绍实现“碳中和”的有效路径,结合相关试题分析,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科技进展和社会热点问题,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和重要目标。在这一背景下,加强环境教育和培训对于高职环保类专业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索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如何重构高职环保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为例,探究“双碳”目标与地理教学融合的必要性及其在地理教学中的可融入性,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和节能减排意识,在实践中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社会热点“碳达峰、碳中和”为情境素材,设计一系列情境问题,旨在了解碳达峰、碳中和提出的背景和意义,掌握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适宜条件的选择、甲醇合成甲酸和乙酸的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等核心知识,开展以建模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在解决问题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甲烷是第二大温室气体,具有强大的增温潜势,将成为中国继二氧化碳后第二种需要重点控制的温室气体。中国的甲烷排放主要来自能源活动、农业生产和废弃物处理三大领域。能源活动为中国第一大甲烷排放源,其中煤炭生产的甲烷排放量明显高于欧美国家;农业生产为中国第二大甲烷排放源,其中稻田产生的甲烷排放量明显高于欧美国家;中国的废弃物处理产生的甲烷排放量明显偏低。目前,中国甲烷减排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甲烷监测能力薄弱,排放数据缺乏;甲烷减排缺乏法律依据,排放标准低;甲烷减排起步晚,各领域差异大。今后,应完善甲烷监测网络和排放数据报告制度,完善甲烷减排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以油气行业为试点逐步开展甲烷减排。  相似文献   

9.
以化学反应原理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为主题,运用项目式教学进行《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复习。以“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为什么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三个核心问题聚焦《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水溶液、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等核心知识的迁移应用,彰显化学学科价值。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全人类面临着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而“碳达峰”与“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内在要求与必然选择。在高中地理有关章节贯彻“双碳”理念,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既是学科指向,又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战略举措。文章基于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的课程设计,把握课程教学中的“双碳”理念,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国家安全意识、生态文明理念等价值取向,从而促进高中地理教学中“双碳”理念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全国层面的碳达峰碳中和愿景需要分解落实到各个区域。以浙江省为例,将全省能源平衡表作为基础资料,汇总最新出台的各类“十四五”相关规划等政策文件,通过构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LEAP模型,设置基准情景、电气化情景、节能化情景、绿电化情景展开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按照当前的政策力度,浙江省的能源强度下降率能够满足政策要求,但碳峰值将于2031年到达,难以满足“2030碳达峰”愿景。因此,需要按照对比情景的要求,持续推动终端部门节能降耗,深度挖掘电力部门减排潜力,稳妥提高零碳能源应用比例,在全社会开展碳达峰行动。  相似文献   

12.
能否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十四五”时期非常关键。基于1998-2019年30个省份的数据,探索金融发展是否有助于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均衡。首先用脱钩指数分析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发现各省脱钩指数呈倒U型,随后加入金融发展变量通过PVAR模型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减缓了经济增长,降低了二氧化碳强度,有助于经济发展和碳排放的均衡。若要早日实现碳达峰,各省需共同努力,积极开发新能源,降低二氧化碳强度,加快金融转型,构建碳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密集型人员居住和工作、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其消防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碳达峰条件的要求,分析了各类消防装置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当前常用消防系统灭火效能的不足,分析了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的特点,提出了碳达峰条件下广泛应用密闭空间建筑消防系统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2011年3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审议会议在北京召开,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的编辑们有幸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从那一刻起,如何帮助广大读者重温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的壮阅历程、学习领会课程标准修订稿的精神实质,就成为蝙辑部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全市煤炭、天然气储量分别占全国1/6和1/3,是国家大型煤炭基地、煤电基地和西气东输基地。然而,鄂尔多斯市诸多产业对煤炭依存度过高,如火力发电、煤化工产业等都是碳排放大户。在“双碳”背景下,鄂尔多斯市正在通过发展新能源产业寻求绿色低碳转型。基于新能源的不连续性和不稳定性,且配套电力储能需要达到足够规模,才能保障电网稳定运行、供需平衡,文章通过对鄂尔多斯市电力情况进行分析及数据模拟,研判了2030年碳达峰情况下全市电力储能规模,旨在为鄂尔多斯市储能行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焦作农业虽然稳中向好,粮食产量持续提升,但受农业的弱质性、土地的占有量、资源的有限性等多种因素制约,焦作农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生态环境保护不够、科技推广与应用水平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不高等突出问题。在当前我国积极推动布局碳达峰工作的背景下,焦作应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有效发挥森林、土壤、农业的固碳作用,实现碳达峰目标,成为当下焦作社会各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以“碳达峰”为背景,以焦作生态农业发展路径为研究对象,从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焦作旅游资源优势、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及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提出了“碳达峰”背景下推进焦作生态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碳中和”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目标,有着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数据支撑。在逻辑上,它以全球温升的现实威胁为起点,以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为进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依归。在我国,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环境权并体现环境公平与正义,同时规范主体行为并协调不同的利益关系,“碳中和”需与法治相结合,在“静态法律+动态治理”下,“碳中和”法治以科学立法为基础,以高效执法为重点,以公正司法为保障,以全民守法为核心。  相似文献   

18.
2011年3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审议会议在北京召开,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的编辑们有幸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从那一刻起,如何帮助广大读者重温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的壮阔历程、学习领会课程标准修订稿的精神实质,就成为编辑部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经过缜密的考虑,杂志社决定约请19科课程标准研制组、修订组及部分审议组专家围绕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十年回顾、课程标准做出的  相似文献   

19.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双碳”战略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是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方向后的又一次深刻转变。它表征了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主题的认识从工业文明的现代化升华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彰显出鲜明的生态文明史底色,对治国理政规律的认识从“三大规律”拓展为“四大规律”,对治国理政方式的认识从“问题倒逼”的被动性与非系统性更新为主动求变的战略性、系统性与辩证性。  相似文献   

20.
碳预算的研究思路已成为区域碳达峰路径规划的重要分析框架。以浙江省T市为例,基于温室气体全口径,对全市2021年碳当量总额进行核算,并按照碳预算的分析框架,构建了城市能源和碳当量LEAP(节能减排分析平台)模型;同时设置基准情景、能耗强度情景、能源替代情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非化石能源持续建设的背景下,全市能源消费总量与碳当量总额存在一定程度的背离倾向,即在全市能耗总量稳步提高的情况下,碳当量总额预期将于2030年后形成高位波动态势。因此,为了持续推进“双碳”工作,需规划建设符合“双碳”要求的能源体系,深化能效提升和低碳转型集成改革,强化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