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视野和方向,思政课实践教学成为激活育人效能的关键场域。善用“大思政课”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要从价值、现实、实践等多重维度着手。在价值维度上,以“国之大者”的大胸怀、立德树人的大使命、大历史观的大视野为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遵循。在现实维度上,以立足“两个大局”的现实大格局、定格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实大成就、聚焦虚拟实践的现实大转向为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实际遇。在实践维度上,以协同共驱育人打造“大协同”模式、转变教师角色确立“大先生”定位、完善评价标准构建“大评价”体系为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活动中存在工具理性遮蔽价值理性、强势主体主导评价过程、评价局限于“经验主义”和“有限数据”、评价方法机械化和简单化等现实困境。造成上述困境的主要原因是教学评价受管理主义和知识中心主义支配而游离于评价目的之外且没有跳出“方法中心”的科学主义惯性思维。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与循证实践在理念、原则和实施上高度契合。基于循证实践,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范式应实现“四个转向”:价值取向从“方法中心”转向“学生中心”、评价主体从“一元主导”转向“多元协同”、评价标准从“经验”“数字”转向“多维证据”、评价方法从“同而不和”转向“和而不同”。循证实践视域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范式应突出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评价重点,以学生的课堂教学表现、课外实践表现和自主学习表现构建“多维证据”体系,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在十七大上,中国共产党将促进社会和谐谱写成时代的最强音.在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的工作中,高校“思政课”的课堂教学环节怎样才能实现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发挥“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与主阵地作用.课堂教学环节作为“思政课”课程的中心环节,在新时期有机遇更具有挑战.本文将从增强课堂“互动”环节入手,着眼实践,以学生为主体,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思政课”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教学评价是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思政课教学的育人效果。传统高职思政课教学评价存在理念落后、方式单一、内容缺失、主体有限的问题。结合信息化时代背景,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在高职思政课教学评价中的作用,实现“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理论+实践”“教师+学生”有机结合,通过更新评价理念、创新评价形式、拓展评价内容、丰富评价主体,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学评价效果,赋能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5.
孟凡明 《福建教育》2022,(26):49-52
正确价值引领是思政课教学的根本指向,是对于思政课教学标准化的纠偏。“正确价值引领”的“价值”不是附加在思政课教学之上的,而是思政课教学本身内在包含的基本要素。标准化的思政课教学存在着实用化、教条化的偏差,易偏离课程标准的预设目标。思政课教学应该自觉地坚持学科育人价值导向,实现从标准化教学转向价值型教学,思政课教师应该从标准化教师转向价值型教师。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思政课“在社会生活中来讲”的重要途径。“大思政课”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社会大资源挖掘不够“深”,“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没有实现有效对接;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实践教学、搭建资源平台力度不够;思政课专职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合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大思政课”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明确方向和具体要求,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校沉浸式“大思政课”教学的开展是促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沉浸式“大思政课”教学对拓展思政“金课”建设广度、提升思政课立德树人温度、加大大学生知行合一力度具有重要价值。高校构建沉浸式“大思政课”教学模式,必须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传统和延展、信度和效度相统一的原则,优化“多课贯通”教学载体、挖掘“嵌入耦合”教学资源、打造“跨界融合”师资队伍,不断推进“大思政课”育人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推动思政课教学创新遵循“接触→择善→吸纳→融通→创造”的逻辑,促进思政课教学产生整体性和系统性变革。思政课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发生教学观转向:由“知识表示”转向“具身认知”,“学教独立”转向“共同探究”,“零碎准备”转向“整体联接”。人工智能变革思政课教学的“未来愿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支持下的思政课教学空间拓展;精准—智慧,人工智能支持下的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整体—系统,人工智能支持下的思政课教学环境转变。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教学创新的策略有三:建立基于智能技术的思政课专家知识库,推进基于数据驱动的思政课深度学习,构建融入情感元素的智能思政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背景下,善用“大思政课”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新遵循。实践教学作为“大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改革中面临“树立大目标、拓宽大视野和涵养大情怀”的全新要求。针对当前思政课实践资源利用不足、教学师资能力不强、机制建设不力的现实困境,应从三个方面来系统构建,即整合多元实践资源、推动各方教学主体协同发力、完善长效机制建设,以此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取得新实效。  相似文献   

10.
元宇宙思政课教学系统是基于学生认知和发展规律而构建的虚实世界深度融合的外部环境,旨在满足“Z世代”追求数字生活的体验,引领思政课教学范式更新,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感、吸引力和实效性。元宇宙思政课教学系统由原理层、核心层、交互层、应用层组成,从打造服务于思政课教学的AI数字人,构建元宇宙思政课“教”“学”体系,创作基于思政元素的数字教学载体,建设超越自然地理或历史的虚拟学习空间,营造向学习范式转型的“大思政课”教学生态环境等方面搭建理论框架。展望元宇宙思政课教学系统的未来,应进一步破除已有认识盲点,聚焦从元宇宙思政课教学系统的数字文明体系建设、价值重估与秩序重建、技术可行性和应用合理性等进行阐述和论证,实现思政课教学系统的认知和实践转向。  相似文献   

11.
“大思政课”围绕教学这一中心环节展开,有必要置于教学论视域进行考察。“大思政课”的教学内涵包含了校社结合的教学场域,综合的教学视野,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大思政课”的建构逻辑是指既在学校课堂上开展理论教学,也在社会生活中开展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二者之间既相互补充、相互支撑,又主次有别、先后有序。理论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始终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实践教学却处于薄弱的环节。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学改革联动、教学技术赋能、教学体制机制创新等具体举措改变实践教学的滞后状态,促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肩前进,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及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12.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为新时代思政课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学法治课培育学生法治意识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南和实践遵循。“大思政课”之“大”,从思想维度看,主要体现在坚持系统思维和全要素理念;从实践维度看,主要体现在教学课堂的时空突破、教学路径的方法优化及教学评价的体系完善等方面。培育学生法治意识,要善用“大思政课”,正确处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关系、守正与创新的关系、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大思政课”是思政课的范式创新。“大思政课”的出场既遵循了课程发展规律、回应了思政课的现实挑战,也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最新动力。相比传统思政课、“课程思政”和“社会大课堂”,“大思政课”在育人理念上的视野格局更加宏大,有助于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有利于实现“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要通过善用“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和思政全课堂,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使“大思政课”在立德树人教育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已经成为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利用率、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必然选择。针对当前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资源的共享意识、共享渠道、共享体制问题,从主体,载体和构建原则三个方面实现平台构建,即坚持发挥社会各主体的优势共同构建、坚持以大数据分析技术为载体、坚持以“合作共赢”为运行原则,确保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始终与党史一脉相承、紧密相连。党史资源是打造高中思政“金课”的重要载体。教学内容上,利用课堂主渠道,梳理党史脉络,旗帜鲜明讲党史,提高理论说服力,培育学生科学精神;教学形式上,精选教学案例,精心设计活动,借助新媒体、新技术增强课堂感染力,坚定学生政治认同;在“大思政”格局下,挖掘校本资源,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利用红色教育场馆,从思政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增强学生公共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主体间性思政课教学是主体间性理论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是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学亲和力的有效方式.实现主体间性思政课教学,在教学理念上要从"关注内容"向"关注学生"转变,从"理论灌输"向"建构过程"转变,从"单边独白"向"双边对话"转变.在主体间性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要贴合实际,展现教学内容的说服力;教学方式要契合...  相似文献   

17.
“大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指导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理念。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思政课必须担当的政治任务。以把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发展”融入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三课为例,“大思政课”引领下的高中政治主题教学依托大主题、大主线和大主动,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更好地传承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伟大智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5W”模式,分别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传播效果五个方面,提出提升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提高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用中国故事讲好思政课,打造思政精品课程;巧用智能技术,丰富思政课教学手段;坚持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群体需求;考核质量并行,利用反馈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陈明青 《人民教育》2022,(17):26-28
<正>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重要指示。上好“大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也是每一位思政课教师要担负起的时代责任。一、领悟“大”之要义,把牢大思政课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可以看出,大思政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思政课,  相似文献   

20.
苏晓云 《中国德育》2022,(10):72-74
<正>从探寻教学路径、建构教学主题、建立教学基地、强化保障机制、组织师资研修、成立协创中心等六个维度探索加强“双贯通”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