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做思共生”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目前小学科学“做思共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依据,并结合深度学习的相关内容,提出了有效可行的教学策略,能够增强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实现小学科学“做思共生”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教学的总目标。科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是实现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结合的一门课程。科学的有效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智力启发、思维引导、德育渗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教学中运用“做与思”的教学方法,是学科特点决定的,也是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和长远学习的需要,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如何在科学教学中,让“做与思”有效融合,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重视做与思结合的教学策略,提倡教师将做与思相结合的教育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做与思结合教学策略作为现代化小学科学教学方式,注重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实践创作。在做与思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4.
科学是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科目。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小学是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科学学习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有明显的要求。随着教育的全面发展,针对小学科学的教学,学校提出了"做与思"的教学理念。将"做"与"思"相结合,也是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是一项旨在促进我国幼儿园和小学科学教育发展。探索如何有效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教育改革项目。笔者曾经观摩了“北京市骨干教师研修——‘电和磁’系列研究活动”的研讨课。本文就是在观摩了此次精彩的有关“磁”的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从教学的角度,对“做中学”教学中“做”和“学”的关系进行探讨,抛砖引玉,使更多的小学科学骨干教师能够参与和促进“做中学”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卢华伟 《天津教育》2022,(36):177-179
<正>小学科学是学生科学意识培养的启蒙课程,在小学教育阶段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活动,能有效锻炼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这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在当前的实际教学中,小学生对科学知识没有太大的学习兴趣,原因是觉得教学形式单一、理论知识枯燥。为此,教师应创新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在课堂中以“做思共生”教育理念为核心,以多媒体教学技术为手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为培养更优秀的科学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对于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必要性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7.
“做思共生”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种高效教学策略.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以核心素养培养为重要目标,推动着数学学科由“结果”到“过程”,由“内容”到“实践”的转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做”中“思”,在“思”中“做”,借助“做思共生”来构建思行一体的课堂,也助力学生养成手脑并用的学习习惯.文章简述小学数学“做思共生”的意义,并多维度探究课堂中借助“做思共生”有效教学的策略,旨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科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有机融合,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做中思",在"思中做",能形成良性学习循环系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打造"做思共生"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学科育人是全方位育人的一环,全方位育人是达成最优育人效果的必要保障。科学学科有其育人的特点,其学科特质又与“做思共生”高度吻合,其功能内聚与内容耦合自然成为实现小学科学学科全方位育人的重要载体。小学科学学科的基础性、实践性与综合性为育人功能提供第一手资源,具身的“做”“思”为育人功能做好坚强后盾。科学学科与“做思共生”在各自功能内聚和二者之间内容耦合的场域下实现小学科学“立德树人”全方位育人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0.
“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是基于“问题-探究”的教学方式,通过手脑并用,同向共进,以做促思,以思导做,进而提升科学教学的品质。本文剖析了“做中学”实践中动手与动脑的心智价值,分析了动手与动脑在时序排列上的价值取向,提出了正确运用动手与动脑的实践策略,对“做中学”项目的有效实践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玄艳艳 《科幻画报》2022,(4):321-322
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在不断的飞速发展,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脚步也越来越快。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很多行业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众所周知,我国所有行业的飞速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持。现阶段我国已经加大力度去重视人才的培养。在小学的科学教学中,主要是向小学生讲授一些比较基础的科学知识,让学生能够形成一个基础的科学思维,以及对于学习科学的兴趣。但是在小学的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但是如果把“做与思”有效融合的话,就可以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科学。老师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或者多媒体的形式,完善“做与思”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重要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做合一”,主张在做上学,在做上教。这一教学理论指导教师将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指导我校教师充分发挥学生部落共同体的作用,组织多元有效的教学形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最终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全面建构,实现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3.
小学科学是一门探究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科学自身的学科属性,决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要从不同的维度对学生开展教学,促使学生的"做"与"思"有效融合,将"做与思"的思想贯穿于整个科学教学始终,让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活跃状态,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以生为本”教育思想的核心在于“教学生做自己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文章结合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内容,归纳一线教学经验和相关案例,从基本内涵、实施条件、理念创新三个角度出发,对“以生为本”教学思想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析,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建设是当前高师小学科学教育人才培养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根据课程名称与研究层次的变化,把“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划分为小学理科教授法孕育于教育学之中时期、小学自然教学法研究的独立起步时期、小学自然教材与教法研究受到冲击的时期、小学科学教育研究的重要发展期、当前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深化改革期。对“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充分考虑学术性与师范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加强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的编写,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改变对师范生的评价,积极开发与利用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资源,以推动“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规范化建设,使之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6.
小学科学的"做思共生"就是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做与思能力的交互提升。现行小学科学教材中有一些实验活动需要连续经历比较长的一个周期,这些经历时间在两周及以上的活动称为长周期科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长周期科学活动常常不能得到很好落实。针对现状与原因,我们采取了教师、学生、家长一起动手做、动脑思的策略,促进长周期观察活动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7.
“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发展潮流相同步,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融入这一教育理念,积极指导课堂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本文简要介绍“教学做合一”概念,并就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念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以及小学数学“教学做合一”理念应用原则进行分析,从四个方面详细论述“教学做合一”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8.
对“三生教育”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是实施“三生教育”的重要环节,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三生教育”实效性及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三生教育”的积极探索、善于总结,是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有效过程;做到“学、思、知、行”结合,深入浅出,正视矛盾差异,多正向激励,掌握并灵活运用主体教育、认知发现等,是对“三生教育”教学法的梳理;注重师德和教师综合素质提升,是“三生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9.
发挥语文教学的教育性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山东省即墨市北小学衣淑华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其教材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对于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形成,有其特有的功能。“知行统一”、“文道结合”是育人之本。教师要发挥语文的思...  相似文献   

20.
劳技应当立足于学生,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将学生的实践与思考、思考与创造结合起来。做思共生、学思共生、思创共生是小学劳技教学的新样态。做思共生能让劳技教学蕴含温度,思创共生能让劳技教学彰显智慧力量,学思共生能让劳技教学生发创造能量。在小学劳技教学中,教师要顺势而为,因势而导,从而让学生在劳技教学中感受、体验到自我本质力量的生长。共生教育是小学劳技教学新样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