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连续自然数的个数是:尾数-首数+1。例如,自然数1,2,3,……,100的个数是100-1+1=100(个)。又如,自然数10,11,12,……,206的个数是206-10+1=197(个)。二、连续奇数或连续偶数的个数是:(尾数-首数)÷2+1。例如,连续奇数1,3,5,7,9,11,13,11,15的个数是(15-1)÷2+1=8(个);25,27,29,……,99的个数是(99-25)÷2+1=38(个)。又如,连续偶数12,14,16,……,108的个数是(108-12)÷2+1=49(个);100,102,104,……,200的个数(200-100)÷2+1=51(个)。三、差数相同的连续自然数的个数是:(尾数-首数)÷差数+1。例如:差都是3的自然数1,4,7,……,247的个数是(2…  相似文献   

2.
我们做几何题时,经常遇到数“个数”与“对数”的问题,不少同学感觉很难,下面谈几点看法,以供参考。一、数“个数”的题目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给出图形数个数,还有一种是给出条件数个数,不论哪一种,都应该先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正确  相似文献   

3.
我们做几何题时,经常遇到数“个数”与“对数”的问题,不少同学感觉很难,下面谈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军  张爱芳 《山东教育》2005,(25):43-43
“数一数”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目的是通过数数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加强学生的数感。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5.
李秀勋 《幼儿教育》2012,(Z1):80-81
幼儿判断物体数量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感数",即看一眼就知道是几个,不用数;其二是"计数",即必须数一数才知道是几个。感数能力与生俱来,新生儿就能发现2个点和3个点的区别。小班幼儿对于3以内任意排列形式的集合都能"看一眼就知道是几个"。通过后天的学习,幼儿感数的范围可以达到4(部分幼儿可以达到5)。计数能力则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从口头数数,到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说出总数,再到接数……  相似文献   

6.
低年级是发展学生数感的关键期,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感特别重要。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捕捉、操作、反思等活动,培养学生敏锐的数感,为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三大能力”与“建模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大能力”与“建模能力”苏州大学数学系徐稼红一、片面强调“三大能力”的利与弊从60年代开始,我国颁布的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育目的都突出了“三大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这一主线。加强“双基”、培养“三大能力”成为中学数学教师...  相似文献   

8.
李源 《湖南教育》2010,(1):53-53
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76页有一道思维拓展题:“试试你的眼力:从下面的图中,你能找出几个平行四边形,几个梯形?”  相似文献   

9.
《顽皮娃娃》2009,(16):6-7
汤姆布利柏在搭积木呢!数数看有多少块积木呢?啊,赶快把小圆点连起来,给汤姆布利柏涂上颜色吧!  相似文献   

10.
11.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运用,是中考的热点.有关"三数"问题涉及的背景广泛,题型众多,其中关于如何选用统计量来说理是其中的一个热点.下面分类举例,供大家参考.例1(2012年湖北黄冈)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家庭的基本情况,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梅灿中学积极组织全体教  相似文献   

12.
深刻理解有关概念是学好“数的开方”这一章的关键,特别是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这两个核心概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果理解不透彻,就会在解题中出错.下面就怎样学习“数的开方”谈点意见.一、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换句话说,如果x2=a,那么x就叫做a的平方根.例如3和-3的平方都等于9,所以3和-3都是9的平方根,也就是说9的平方根是±3.放任何正数都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由于02=0,因此零的平方根是零.总起来说,正数和零都有平方根,正数的平方根是一对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为…  相似文献   

13.
师:小朋友你认为这个图形中有几个小方木块? 生:三个、四个,三个、四个…… 我心里不由地嘀咕:“怎么会是三个呢?明摆着不是四个吗?”难道学生又有什么新看法?先来听听看!于是有意识地请了一位抢着说答案是“三个”的学生:你来说说看,你认为有几个?能告诉大家怎么数的吗?  相似文献   

14.
在本校的科技节期间,液体"积木"(见附图)像一块磁石,引起了同学们浓厚的兴趣,很多同学驻足观赏,为它斑斓绚丽的色彩、出色的稳定性所折服。有的同学可能还心存疑问:里面是液体吗?当将容器加以倾斜,观察到里面液体的流动、液面的变化时,才打消了疑问,更觉其神奇、美丽!所谓液体"积木",  相似文献   

15.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较为容易。都是先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就是把所有除数连乘;求最小公倍数要把所有的除数及最后的两个商连乘。而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学生常混淆不清,教学这一内容的关键是区分两者之间的不同点。 求最大公约数:①通常是用三个数公有的质因数作除数。②必须除到所得的商只有“公约数1”为止。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所得的积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例如:求12、18和24的最大公约数。 先用3个数公有的质因数2去除; 再用3个数公有的质因  相似文献   

16.
一天,孩子们你往常一样去玩具橱拿积木。可积木不翼而飞了。他们在活动室寻找起来,突然,楷楷大叫着:“快来呀,积木在这儿呢”。原来被我藏到“医院”里的积木被他发现了。“积木怎么会在这儿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枝红杏出墙来”“桃花潭水深千尺”“听取蛙声一片”……只见四个小组同学或讨论,或思考,有的同学打开资料寻找。一旦有了哪首带有数字的诗或词,一副豁然开朗、如获至宝的样子,但又唯恐被其他小组抢先用上,急急忙忙写在纸上,传递给本组的“旗手”。当然也不忘告诉周围“战友”,同学的心都系在他们的“小红旗”上了,看着他们的热乎劲可谓“全组皆兵”了!  相似文献   

18.
啥?积木酒店?用积木搭的酒店?还是酒店里堆满了积木?呵呵,你的想象力也太丰富了!告诉你吧,积木酒店是个形象的说法,其实和积木没多大关系,只是由集装箱像堆积木一样搭建而成的!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有序思维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组织有序观察、有序操作和有序表达等活动,让学生通过眼睛、指尖和嘴巴等形成有序思维,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教师讲完“什么是自然数”、“什么是整数”以后,一学生突然提问道:“自然数的个数和整数的个数相比,谁的个数多些呢?”顿时,许多同学都笑了起来,认为这个问题不值一答。但口舌较快的甲、乙两位同学却忍耐不住。生甲:这还用问吗?当然是整数的个数比自然数的个数多呀!书上不是说“零和自然数都是整数”吗?从这里可以看出,整数比自然数要多一个“0”嘛! 生乙:我听爸爸说,我们到中学以后,还要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