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传统教案过于强调知识传递、站在教师立场进行设计教学、关注教的细节而忽视与之搭配的评价等弊端日益显露,如今深度学习的提出,要求教师课堂进行深度教学,因此教师的教案需要从教师立场的"教"之案走向学生立场的"学"之案。以英语学科教学方案设计为例,深度学习视野下的"学之案"应该是坚守学生立场,指向真实情境构建,教师搭建支架的教学方案,不但关注知识点的教学,还注重学习内容的统整性,使得课堂教学从过去基于经验走向科学、走向专业。  相似文献   

2.
<正>全学科展示—精彩碰撞高水准交锋—砥砺智慧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学校教育改革必须以学生成长为根本,从知识走向生活,从教学走向教育,完整地落实课程目标、课程理念和课程内容,把一切资源整合进学生的课堂学习生活,高度关切学生生命,促进学生健全成长。近二十年来,我国课堂教学经历了"教中心"和"学中心"两种倾向的改革实践和争议,对解决教什么与怎么教、学什么与怎样学的问题助益颇多,在实现由传统"教中心"到现代"学中心"的跨越上,人们的认  相似文献   

3.
<正>全学科展示一精彩碰撞高水准交锋一砥砺智慧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学校教育改革必须以学生成长为根本,从知识走向生活,从教学走向教育,完整地落实课程目标、课程理念和课程内容,把一切资源整合进学生的课堂学习生活,高度关切学生生命,促进学生健全成长。近二十年来,我国课堂教学经历了"教中心"和"学中心"两种倾向的改革实践和争议,对解决教什么与怎么教、学什么与怎样学的问题助益颇多,在实现由  相似文献   

4.
绘本作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补充资源,深受师生喜爱。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采用多模态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参与、体验、感悟中从阅读走向"悦读"。  相似文献   

5.
<正>"少教多学",从字面上理解即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少教"不是让教师投入得更少,而是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多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秉持"少教多学"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这就从根本上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正>全学科展示—精彩碰撞高水准交锋—砥砺智慧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学校教育改革必须以学生成长为根本,从知识走向生活,从教学走向教育,完整地落实课程目标、课程理念和课程内容,把一切资源整合进学生的课堂学习生活,高度关切学生生命,促进学生健全成长。近二十年来,我国课堂教学经历了"教中心"和"学中心"两种倾向的改革实践和争议,对解决教什么  相似文献   

7.
<正>全学科展示—精彩碰撞高水准交锋—砥砺智慧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学校教育改革必须以学生成长为根本,从知识走向生活,从教学走向教育,完整地落实课程目标、课程理念和课程内容,把一切资源整合进学生的课堂学习生活,高度关切学生生命,促进学生健全成长。近二十年来,我国课堂教学经历了"教中心"和"学中心"两种倾向的改革实践和争议,对解决教什么  相似文献   

8.
"学教整合"是基于"学教"对话和"整合"理念的课程重构,旨在创设融合"学、教、资源"等多维要素的整体教学情境,构建"学教共生""学教共在""学教共进"的课程与教学。以职业学校信息技术学科为例,从"课程资源""学习平台""教学情境"三个维度探讨了"学教整合"的策略与路径,并结合课程改革实践进行了效度分析。  相似文献   

9.
许景云 《学苑教育》2023,(12):14-16
初中化学学科的评价教学对学生的学科学习情感培养、课堂动态学习调整、学科学习方式改善及学习能力提高都有着重要影响。教师注重化学课堂评价体系优化调整,从由分离走向融合、由甄别走向发展、由单一走向多元、由讲练走向学评等路径切入,切合学生化学课堂学习认知情况,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地创新化学课堂评价教学设计,构建“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框架,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要的就是关注课标与教材落实之需:让学生学"标"所需,学我所需,学中有乐;让教师教"标"所需,教生所需,教中有乐。师生一起走进文本、共同理解文本、引导学生感受文本。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伙伴和老师对话。这样的主题式教学,则能很好地让师生都在阅读中寻找到所需,在质疑中有获,在交流中学法,在拓展中体验快乐。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的第八次课程改革是对古今中外优秀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经验的有益借鉴。在对话教育经典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围绕文本(教学资源)共同分享的幸福旅程。新课程实施以来,人们逐步走向教学的本源,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先学"我们的理解就是让学生先"尝试";"以学定教"也就是要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而要提高  相似文献   

12.
郏文娟 《考试周刊》2014,(29):32-33
<正>自从接触到陶行知先生的教学理论后,我一直深感佩服,尤其对他的生活教育方法论——"教学做合一"更是推崇之至。陶行知先生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他认为"师生共同在做上学,在做上教,在做上讨论,在做上质疑问难","师生运用科学方法在做上追求做之必然,并发现比现在可以做得更好一些"。我在语文教育中一直以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理论为指导,经过多年摸索积累,认为要把陶行知先生的这一理论切实融汇到语文教育中,就必须从"教学生学会问"和"教学生学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教学活动,这种双边教学活动是由教育目标所决定的,是师生"共同体"在课堂教学情境中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共同规范着各自的"教"的行为与"学"的行为。基于"师生共同体"的课堂教学行为应该以师生科学的教学理解为前提保障,以师生有效的教学配合为关键要义,以师生有意识地反思为终端检验。  相似文献   

14.
"学程导航—情智课堂"是一种教学理念,它以"服务学生自主需要"和"培养学生学科观念"为主旨,既是师生共享的教学导航,也是"教、学、做"合一的载体、"情、智、能"共生的场所。它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厘清了具体的目标和策略,因情启智、由智生情、情智交融、导学导教、导思导练,具有灵活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正>一、教师观念的深度转变,是改革教师垄断课堂话语权的前提。作为小学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趋势将是"教"的课堂逐步走向"学"的课堂,教师在学生观、学习观、师生观、教学观、评价观和教育观等方面都需要逐步转变。二、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课堂教学是改革教师垄断课堂话语权的关键。教师要尊重学生的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就是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联系起来,将教学过程变成"教"与"学"的互动,师生之间要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共同提高.为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我校开办了小班化教学试点.小班化教学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学生通过交流讨论、互助,共同成长.导学案很好地适应了这一改革的需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导学案在其中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17.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结合高中思想政治的具体学科特点,从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巧妙地设计问题、拓宽师生互动的空间、科学的课堂管理为师生互动提供保障,探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关键所在。然而,目前农村中学的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实验成为教学的薄弱环节,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缺失,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想学物理,学不好物理的难题,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本文尝试一些做法,让师生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一重要的前提下,实施初中历史教学案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案教学法将"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很好地帮助任课教师解决了"教什么"和"怎样教"、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因此,初中历史教学案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教师要合理利用教学案教学法,有组织、有目的地制定"学案",从基础知识的掌握,解题技能的培养到学生探究能力的开发,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指导。学生可以借助"学案"提高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创新,通过师生互动,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物理一直以来就是中学阶段学生普遍反映难学的一门学科,尽管物理学科进行了多次改革,降低了难度,但就目前来说,这一现象仍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学生在初中阶段初学物理时,充满了好奇,学习过程中也感到不难,但一接触到实际问题就感到无从下手,以至于对学习物理失去信心.我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作为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不可低估.大多数的教师教学生学教材.我认为应当转变这种观念.新课程下,教材是范例,是师生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教学活动不只是为的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通过话题这个中介进行交往,获得发展.要以教材学知识,教会学生学习,总起来说就是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