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减”政策实施后,对家庭、学校、社会提出新的、具体的要求,赋予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新的价值、意义、内涵,也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新的且急需破解的难题,需要重新审视、思考“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路径。文章探索了家庭教育促进提质增效、学校育人指向“学生全面发展”、校外培训机构进校园促进“回归学校教育主阵地”等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冯翻元 《科教导刊》2023,(11):14-16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家校社协同育人正面临着角色定位变化、育人价值认同差异、教育资源利用不均、协作意识淡薄等困境。为了应对这些困境,学校亟须找到三方实践路径,通过提高三方协作育人意识与能力,家校社共育新模式,树立平等的协作育人观念,建立长期协作战略规划,不断推进协作育人制度化、体系化,以期更好地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保“双减”政策的有序、高效推行,构建完善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本文在厘清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内涵的基础上,着力从“更新家校协同育人主体观念”“建立长期稳定的家校协同育人组织体系”“搭建丰富有序的家校协同育人平台”“形成高效运转的家校协同育人运行机制”四个方面探究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方略。  相似文献   

4.
罗敏  梅虹 《四川教育》2022,(10):8-9+12
“双减”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环环相扣、合力共育、协调发力。本文立足“双减”这一时代背景,聚焦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提出了筑牢学校育人“主阵地”、补齐家庭教育“新短板”、构建家社协同“生态圈”的行动路径,旨在为“双减”的落地落实提供行动方向。  相似文献   

5.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双减”政策指引下学校不仅要纠正作业负担过重的教育乱象,而且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这样才能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辅相成,形成合力,从而对学生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向上影响。文章从家校协同育人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分析入手,浅谈家校协同育人的实施现状,并着重分析“双减”背景下,如何坚持理念共识、责任共担、科学组织、数字赋能,实现家校协同育人工作的深度优化。  相似文献   

6.
“双减”政策是教育格局的大调整,阵痛、困难、挑战不断。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及“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让“双减”政策落地,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文从搭建家校沟通平台、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进行课堂教学和课后延时服务改革等方面,阐述“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7.
张欣微 《科教导刊》2023,(7):149-151
“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面临新的挑战。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一环。当前,家校社协同育人建设存在协同育人观念尚未明确统一、协同育人参与主体常有缺失、协同育人质量效率有待提升等问题,制约着育人共同体的建设。宣扬协同育人观念,建立协同育人意识、做好协同育人分工,明确协同育人责任、提升协同育人能力,打好协同育人配合是“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双减”政策的颁布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创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使德育合力最大化,实现高水平教育。文章从德育教育实战出发,结合目前教育现状,提出“双减”背景下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教育的有效策略,增加对学生的了解,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双减”政策全面落地,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影响。鉴于此,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对“双减”背景下的家校协同育人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当前家校协同育人工作中还面临协同意识不强、力度不一、效果不佳等问题,得出家校协同教育虽得到重视、受到关注,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的结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搭建交流平台、突出良法互补、创新考核评价等对策建议,旨在指导当前的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在“双减”的背景下探索建立家校社协同共育的途径,以求达到减负的同时提高教育质量。家校社协同共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建立家庭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树立优良家风、增进家长协同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素质、建立学习型家庭;建立学校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课后服务管理、提高作业管理水平;建立社会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建立国家顶层设计、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监管教育机构、协同调动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11.
家校协同育人是贯彻落实教育改革深化,提升现代学校办学效果以及促进学生发展的着力点。“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要促进家校共育,提升教育质量,就要摆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定位,使其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互相促进,最终形成合力,进而优化家校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在“双减”背景下,开展有效的家校协同育人实践,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业成绩,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文章以河北唐县第一小学为研究对象,对该校家校协同育人实践进行深入的探究,针对当前学校在家校协同育人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实践策略,以期进一步推动县域小学家校协同育人工作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双减”是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善治之举。本研究借助柯克·爱默生的公共政策实施协同治理综合分析框架,构建“双减”政策有效实施的协同治理分析框架来探究其有效实施的逻辑、困境与路径。政策实施需学校、家庭与校外培训机构协作动态的驱动力,政府与学校协同治理制度的成长力,政府与社会系统情境的生命力。从政策实施看,虽已取得一定效果但也存在协作动态输出的执行动力偏弱、协同制度供给的持续能量偏少、系统情境构建的实效稳态较差的问题。为此,推动“双减”政策有效实施需激发协作动态活力以提升多元协同动力,健全协同制度以驱动教育发展方式转变,再造系统情境以重塑基础教育发展生态,进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师生在良好教育生态中自主、全面发展,北京印刷学院附属小学坚持“多元共生、人人出彩”的多彩教育理念,通过整合多样资源、构建多元课程,为师生的出彩创设支持性环境。学校构建了“四维三多”教育生态体系,注重系统思维下的多维度协同发展,促进了学校在落实“双减”政策下的系统改革,有力推动了学校特色建设和整体办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叶芙蓉 《青海教育》2023,(Z2):56-57
“双减”视域下,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增强家庭教育能力,提高家校协同育人站位,拓展家校协同育人路径,健全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家校协同育人规范化、常态化,是破解当前中小学家校协同育人困境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家校社协同是助推“双减”政策落地的关键,也是学界探讨的重要议题。家庭、学校、社会是典型的共生系统,基于共生理论视角,从共生理论的三要素,即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出发,分析共生理论与家校社协同的适切性,针对当前“双减”政策下家校社协同面临的困境搭建起家校社协同共生体系,深入分析三者在协同育人中的共生关系,并进一步提出家校社协同共生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双减”改革推进过程中的家校协同育人,出现了新的变化。一些家长存在“双减”是否会导致学生学力下降的担忧,家长期望“双减”能够一蹴而就,家长对教育期望值较高影响了家校协同育人的效果,一些学校仅就“双减”谈“双减”忽略改革更深层次的要求等成为新的困难与挑战。为有效破解这些问题,优化提升家校协同育人的效果,提出了家长与学校应凝聚共识做“双减”改革的坚定支持者,提升家校协同育人最根本的策略是重建信任,采取多种方法改变家长认知,学校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切实保障优质教育供给等路径建议,以促进“双减”改革行稳致远和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更好实现。  相似文献   

19.
“双减”政策背景下,家庭与学校作为教育的重要主体,共同肩负着基础教育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重要任务。运用场域理论,透视家校协同育人过程中的逻辑结构,并从资本、惯习、场域三个角度剖析其中存在的内隐困境,即资本悬殊导致家校互动不良、惯习维系造成角色定位失败和场域入侵导致身体在场不足。通过厘清资本逻辑,明确主体权责,创新家校协同育人新制度;重塑育人惯习、凝聚教育共识,营造家校协同育人新生态;增强场域交融,畅通合作渠道,树立家校协同育人新格局,有效破解家校协同育人的现实障碍。  相似文献   

20.
“双减”对学校高质量教育提出新挑战。重庆谢家湾学校基于“轻负担高质量”的素质教育育人模式,形成“双减”实施落地的有效路径。首先是准确把握“儿童立场优先”的价值取向,立足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系统推动学校整体变革;其次是从课程全要素、生活全流程、学习全过程三方面着力,打通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整体设计学生校园生活;最后是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内驱力、教育评价力和家校协同力,家校社协同减轻学生校内外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