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负性情绪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人际关系、学业成绩、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等,因此对大学生负性情绪诱因及消解方法的分析与探讨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以科学的问卷设计为依托,对大学生进行了负性情绪的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负性情绪诱因是可以归类的,同时消解方法也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孤独感量表、负性情绪量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359名大学生进行测定,探讨三者关系.结果表明,手机成瘾在性别、专业、是否独生子女及生源地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均呈显著正相关;负性情绪在大学生孤独感和手机成瘾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孤独感和负性情绪是影响手机成瘾的重要因素,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干预可以从降低孤独感、改善负性情绪入手.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人际关系困扰及生活满意度的关系.采用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问卷、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及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对32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与正性情绪的情感分享、维持和负性情绪的转移、放松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正性情绪的克制和负性情绪的发泄、压抑、体验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与正性情绪的情感分享、自我激励、维持、表露和负性情绪的重评、转移、放松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负性情绪的发泄、体验、压抑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大学生的情绪调节策略对人际关系困扰和生活满意度有显著预测作用.正性情绪的分享与维持、负性情绪的及时转移与放松有助于改善个体的人际关系状况,提高生活满意度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在一般压力理论视角下,探讨大学生网络受欺负与非自杀性自伤的关系,以及社会排斥和负性情绪在其中的作用机制。采用网络受欺负问卷、自伤行为问卷、社会排斥问卷和负性情绪量表对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网络受欺负、社会排斥、负性情绪和自伤行为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网络受欺负通过三条路径影响大学生的自伤行为。首先,网络受欺负直接预测大学生的自伤行为;其次,网络受欺负通过负性情绪的中介作用间接对自伤行为产生影响;再次,网络受欺负通过社会排斥和负性情绪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自伤行为。本研究结果揭示了网络受欺负对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预防和干预自伤行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学院大学生负性情绪与孤独感的年级差异,分析各年级学生在应对负性情绪与孤独感时的不同之处.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孤独感量表(UCLA)对410名在校的医学院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合个案访谈同时进行.结果:1.大三学生的孤独感高于其他年级(P0.01),大一学生的负性情绪量表分最低(P0.01);2.大四学生的孤独感显著低于其他年级的学生(P0.01).结论: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孤独感和负性情绪存在差异,大三学生更易感到孤独,他们有较多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6.
情绪调节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关联非常密切,情绪调节技能的不足往往会导致很多情绪障碍的发生.为探讨情绪调节技能与情绪适应之间的关系,该研究将《情绪调节困难量表》和《正负性感情检核表》施测于149名听障大学生和159名普通大学生.研究结果显示: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听障大学生在情绪调节技能的三个方面(情绪接受、冲动控制和策略使用)体验到更多的困难,在情绪适应方面体验到更少的正性情绪和更多的负性情绪.进一步分析发现,对负性情绪的预测中,听障状态和策略使用的主效应显著,听障状态对情绪接受与负性情绪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即情绪接受方面的困难对听障大学生的负性情绪体验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对普通大学生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这对我们设计和实施情绪调节技能方面的针对性培训来改善听障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负性情绪是指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过程中外界环境事物不符合个体主观需要从而个体产生的不良情绪,如悲伤、情绪低落等.负性情绪一直困扰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如果调节不好,必然会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产生影响.当代大学生可通过如下自我调节策略来提高应对负性情绪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依恋理论孕育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式影响个体的认知、情绪及行为产生。大学生负性情绪已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关依恋与负性情绪的关系研究为如何调节大学生负性情绪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负性情绪的心理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学生的情绪特点着手 ,阐明情绪与人的认知过程及躯体健康的密切关系 .从学习压力、家庭经济、恋爱等多方面因素分析大学生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 ,探讨适时有效的心理护理 ,减少或消除大学生负性情绪恶化进而陷入情绪障碍的可能性 .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动思维问卷(ATQ)和功能失调态度问卷(DAS)对189名聋人大学生和150名健听大学生进行测查.从负性自动思维的频度、态度的功能失调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聋人大学生抑郁情绪发生的内部心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与健听大学生相比,聋人大学生存在频度更多的负性自动思维和程度更为严重的功能失调态度;②聋人大学生内部,负性自动思维的频度存在性别差异和"交流方式"的差异,③聋人大学生群体较健听大学生更具抑郁情绪或抑郁症状易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童年创伤对大学生负性情绪的影响,以及基本心理需求和心理韧性在其中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童年创伤经历量表、基本心理需求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焦虑—抑郁—压力表对1256名大一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童年创伤与基本心理需求、心理韧性之间显著负相关(r=-0.355,p<0.001;r=-0.423,p<0.001),与负性情绪显著正相关(r=0.346, p<0.001);基本心理需求与心理韧性显著正相关(r=0.698, p<0.001),与负性情绪显著负相关(r=-0.473, p<0.001);心理韧性与负性情绪体验显著负相关(r=-0.511, p<0.001);(2)链式中介模型拟合良好(RMSEA=0.071, CFI=0.961, TLI=0.956,SRMR=0.043),存在两条中介路径。心理韧性在童年创伤与大学生负性情绪之间起独立中介作用,基本心理需求和心理韧性在童年创伤与大学生负性情绪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其中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2.22%、39.84%。结论:童年创伤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负性情绪,而且还会通过基本心理需...  相似文献   

12.
研究采用道德情绪的行为回忆范式,探讨中国大学生在负性道德情绪影响下的应对行为.结果发现:(1)负性道德情绪下的被试更倾向于选择具有掩饰意义的行为词语;(2)负性道德情绪下的被试其亲社会行为水平显著高于控制组;(3)体验到负性道德情绪的被试在做出掩饰动作后,其亲社会行为水平有所下降,与控制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揭示:中国大学生体验到负性道德情绪后更倾向于做出掩饰行为而不是洁净行为.  相似文献   

13.
压力与负性情绪的关系比较密切,而大学生校园压力的类型多样,测量方法不一,负性情绪的诱发方式特殊,因此,校园压力与负性情绪之间的关系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浅析民办高校大学生成才的负性情绪及其心理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民办高校大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民办高校大学生在其成才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卑感、失落感、焦虑感和抑郁感等负性情绪。这些负性情绪影响和制约着他们的成才和发展。是当前我国民办高校素质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可按照心理学家贝克(A.T Beck)提出的情绪障碍认知理论进行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15.
负性情绪会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社会支持的最优匹配理论认为感知到不同来源、类型和形式的社会支持对个体负性情绪的影响有所不同。通过选取480名大学生,采用2(支持来源:熟悉同伴、陌生同伴)×2(支持类型:信息支持、情感支持)×2(支持形式:可见支持、不可见支持)三因素完全随机化实验设计,发现对中等强度压力情境引发的负性情绪,同伴支持的最优匹配组合为不可见信息支持和熟悉同伴不可见支持,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积极心理学倡导人们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挫折,大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特殊时期,往往会陷入很多的负性情绪中,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去看待和分析大学生的负性情绪问题,以期为大学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提供一些积极地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226名非英语专业回、汉族大学生的英语负性学业情绪,结果表明,汉族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失望、焦虑、沮丧等负性学业情绪;回族大学生的失望与焦虑情绪更加明显,失望情绪与个人因素、课堂因素、学习观念及动机呈强正相关,而焦虑情绪与个人因素、E媒体呈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以6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对心理疾病污名的结构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负面刻板印象、负性情绪体验以及消极行为倾向的IAT效应显著,并且三者之间相关显著。本研究证实心理疾病污名主要由负面刻板印象、负性情绪体验以及消极行为倾向三个成分构成。  相似文献   

19.
情绪困扰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困扰之一,引导他们合理舒缓情绪、排解压力,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很有必要.在此过程中,大学辅导员要准确定位,积极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对2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负性情绪与心理韧性之间存在负相关,幸福感总分与负性情绪总分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心理韧性与幸福感之间存在正相关.心理韧性作为一种保护机制,得分越高,在个体面临负性情绪时所拥有的保护资源就越多,进而影响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