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少数民族乡村文化对乡村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城市化进程影响下,少数民族乡村文化传承面临困境。从教育传承机制的角度对该问题提出进一步思考。首先,政府层面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进行重新体认,建立文化创新和发展机制;其次,强化学校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建立协调机制;最后,乡村少数民族成员逐步提升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转型能力,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使少数民族乡村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之间有差别而没有差距,不存在优越和落后之分。少数民族乡村文化不应消失,也不能消失,理应成为“城市文化”的一种参照。城市化背景与少数民族乡村传统文化前景之间存在一种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探索一种适合于民族地区的旅游文化服务模式,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已成为时代的必然。旅游是乡村特色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的总称。本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探究了民族旅游转型的方式: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农村其他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扶持作用。分类型地整合、创造性地保护和发展旅游文化资源,开发转型新形式的旅游方式能够融入现代民族生活的公共文化新产品,有利于对促进民族地区旅游转型的繁荣,进而推动民族乡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命名与修辞: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一个具有深厚传统的电影准类型,其概念的合理性在社会文化转型时期遭遇了质疑。同时,一系列新的概念随着社会变迁被生产出来,分析其背后的知识转型背景对于我们理解当下新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文化意义十分重要。当前少数民族电影文化的发展正以"去历史化"的惯性经历着话语嬗变,但现实政治将重新激活中国民族理论与实践的知识传统,并对未来的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文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界定少数民族元素概念,探讨少数民族元素传承的重要性,统计、分析中国四套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渗透少数民族元素的内容与呈现方式.发现少数民族文化在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渗透偏少,主要是以隐形呈现为主.为此,应该加强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对少数民族文化渗透,并将少数民族元素更加凸显,这样有助于少数民族元素的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渠道、产业结构,为少数民族地区传媒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当下少数民族地区传媒产业急需大量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传媒专业人才,因而加强高技能传媒人才培养工作非常重要。文章从更新传媒人才培养理念,助推高职高专与应用型高职本科的有效衔接,实现普通应用型本科教育向高职本科教育转型,提升高校师资的职业技能及传授水平,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促进产学研互融等方面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传媒人才培养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西部少数民族生活方式转型,主要体现在少数民族的从业选择、文化认同、社交行为、服饰方式、饮食方式、居住方式、交通方式、节日习俗等等方面的变化上。我们对此进行现实考量,认识到转型是少数民族生活方式的文明与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强调要积极引导少数民族生活方式的转型,既不能丢掉最有价值的东西,坚持少数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尊重少数民族自己的选择,支持他们移风易俗,不断改变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之下,当前民族地区旅游村落中的客栈已成为旅游地民族文化的象征符号。当前民族旅游村寨客栈的转型发展正是后传统秩序下个体具有现代性的反身性行动策略,是其应对风险所做出的行动选择。客栈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文化持有者"获取异质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同时拓展了个体社会关系网络,为村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更多契机,为实现乡村振兴进行了民族文化主体性的本土实践。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乡村普法被看作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步。然而,乡村普法运动的效果如何,是目前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以青海XZ村的土族女性为例,探讨了少数民族法律意识的现状和发展。研究发现,传统的宗法、宗族制度在民族地区仍然起着非常大的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水平都与少数民族的法律意识呈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与内涵.舞蹈是民族文化表现的重要形式,也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艺术瑰宝.重视并强化对少数民族舞蹈人才培养是非常必要且迫切的.该文主要对少数民族舞蹈人才培养的实际现状及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与讨论,认知培养少数民族舞蹈人才的必要性,进而制定与创新出更加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策略,促进少数...  相似文献   

11.
<正>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又一个由大分裂走向大一统的时代。这一时期各民族政权先后建立、发展,促进了北方地区的发展。加速了民族交融,并不同程度地推动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这一时期虽然政治分裂,军事对峙,但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促进了游牧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转型。少数民族与汉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经济上互通有无、政治上互相借鉴、文化上互相交融,推进了我国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在我国不谋民族工作,便不足以谋全局。实现各民族大团结、共同繁荣,必须建设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文化,以和谐文化促团结、促繁荣,而少数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又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从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关系入手,剖析思想政治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提出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和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3.
乡村文化是实现农村地区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民族精神在乡村文化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本文通过实际调研,对民族精神在乡村文化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作了一定分析,并据此提出以当代农村为基础,以乡村文化为平台,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法制现代化应该包括少数民族法律文化的现代性转型,然而由于少数民族法律的特殊性,我们在进行其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始终关注其本土资源的优化和配置。我们从分析法制现代化的一般原理入手,借用法制现代化的发展模式的分析思路,对少数民族法律的转型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在民族民间法向现代型法律的转化过程中必须重视保护其本土资源。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传媒飞速发展的当下,如何在全媒体背景下传播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关系到“少非遗”的发展,而且关系到贵州乃至整个国家的文化发展。贵州作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省,要在文化自信中,保护、传承进而发展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必须明确传播什么、怎样传播、为何传播。  相似文献   

16.
以年代作为文学史划界的分期,严重地忽略了现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特殊性。虽然沈从文、老舍等少数民族作家的写作在某种层面上确实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具有某种不谋而合的倾向,但是,这并不抹除少数民族文学与主流文化之间的裂缝。沈从文、老舍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区别,不仅突出了两者之间文艺观念上的不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也划分了少数民族文学的阈限。这并不是说少数民族文学就不能与主流意识形态形成某种合谋,从而为短期的目标共同努力,少数民族文学之所以为少数民族文学,显然是在与主流文学的互动关系中显现出来的。但是,这也并不是说放弃了民族意识以及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文学还是少数民族文学。  相似文献   

17.
以民族乡村地区为调查点,对来自15个民族的69名受访者进行结构性访谈,收集有关儿童游戏的口传记忆及个人观点,并借助NVivo12软件整理访谈材料。研究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地区乡村儿童游戏的变迁可划分为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末、21世纪初到十八大前、十八大后4个阶段。70多年来儿童游戏经历了种类从动态生活到静态思维、玩伴从主体无间到媒介相隔、场地从自然软性到人为硬质、时间从整体自由到碎片约束、材料从自制不限到技术依赖、体验从纯粹快意到追求功能的演变。电子传媒的普及、经济水平的提高、教育观念的改变和社会政治举措的推行是儿童游戏变迁的主要成因。未来在推进民族地区乡村儿童游戏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其中的民族文化价值,传承和创新民族地区乡村儿童文化,重视通过游戏加强儿童与乡村生活的连接,积极发挥现代电子游戏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8.
关纪新与戈朝金合著的<多重选择的世界——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理论描述>,是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域一部很有分量的著述,它对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定位、少数民族作家与文学的身份界定、少数民族作家与民族文化传统的关系、少数民族文学双语创作、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文化批判意识与多元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性深入探讨.以当下视野重新审视并延展其理论思考,对于强化少数民族文学理论建构的持续性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19.
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以散乱、迷茫的状态存在于家庭场域之中,且少数民族家庭教育缺乏挖掘整合这些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的努力,呈现出低效率、低效果的状态。本研究通过对少数民族家庭历史文化资源种类的调查,分析少数民族家庭在整合民族历史资源中存在的误区,从而优化少数民族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并维系本民族特色,有意识培养具有认同意识的民族成员。  相似文献   

20.
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与乡村治理具有互动关系:一方面,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对加强乡村治理具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新时期在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融合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有效因子,提升乡村文化的价值品质;进一步营造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的交往空间,创建安定和谐的乡村社区;进一步传承传统民俗文化的生态美,维护好绿水青山人居环境;进一步开发传统民俗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