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概念为本的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质疑创新思维具有重要价值。通过系列认知冲突事件筑桥搭架,设计基于质疑创新发展的概念转变教学流程。以高中物理“光的全反射”为例,遵循检测迷思概念——修正迷思概念——建构科学概念——促进观念完善的设计逻辑,结合认知冲突事件来激励学生不断提出质疑、深化创新思维。研究认为:合理设计认知冲突能为概念转变教学提供契机与条件,同时促进学生从“引导质疑”到“主动质疑”、从“体验创新”到“自主创造”的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晓波 《教育与职业》2006,(36):132-133
三序结合,就是教材逻辑顺序、学生心理发展顺序、学生认知顺序的结合。只有这三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哲学原理课达到预期的效果。文章从三序结合的学生认知顺序出发,结合哲学教学实践,着重从备课、讲授原理和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在哲学原理课教学中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实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化学核心概念的学习受学生“认识方式”的影响.教师从学生的认识方式及认识发展出发,展开化学平衡常数教学,围绕五则“迷思概念”提升教学针对性,可以有效实现迷思概念到科学概念的转变,让学生在体验科学学习的过程中达成从认识到认知升级,并提高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4.
高萍 《文教资料》2014,(5):172-174
学生对概念的认知总是与科学概念存在一定差异,即“迷思概念”。迷思概念的存在会影响学生对新概念的正确理解。造成学生学习困难和解题困惑。本文从迷思概念产生的原因入手,举例分析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的迷思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5.
“三序”是指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和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教科书中的三序结合就是根据学科的教学目的,把以上三种顺序综合地加以考虑,从而设计出合乎科学逻辑、合乎认识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科书体系。实践证明,这样的体系有利于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和谐统一,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教学设计需兼顾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特征及知识的整体性。基于化学史,纵向厘清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思维路径,提取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认知逻辑;基于学科逻辑,横向厘清现代化学理论视域下的概念结构体系,提取凸显知识系统与完整的客观逻辑。通过十个学习任务完成有关“化学反应限度”的存在、表征与调控,突破或解决以往教学中学生的迷思问题,发展学生的定量认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化学"迷思概念"的研究和教学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学生学习化学概念的困难入手,分析了“迷思概念”来源和特点,介绍了化学概念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并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迷思概念”转变的几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陈静 《考试周刊》2009,(33):180-182
学生头脑中原有的“迷思概念”会影响学生对化学科学概念的正确认识,本文作者通过探讨化学迷思概念的成因、特征,提出了有效促进学生化学迷思概念转变的裳略。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即有的知识经验无法解释生活中某些新现象,导致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从而形成迷思概念。迷思概念对小学生科学认知负面影响很大。本文从迷思概念说起,通过小学科学教学中迷思概念的成因分析,就如何转变迷思概念做了简要论述,旨在人们对迷思概念转变教学有一个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0.
化学教学中应从学生学习化学概念的困难入手,分析“迷思概念”来源和特点,进而引进化学概念教学最新理论和教学模式,并结合教学实践探索“迷思概念”转变的几种教学方法,这将对提高概念教学的效率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高效,就应做到“核心知识序“”认知建构序“”学习活动序”的“三序合一”。首先,对三序合一的内涵进行界定,找出三序合一实施的理论依据和所遵循的“生活逻辑—学科逻辑—学习逻辑”这样的生成逻辑。在此基础上,研究出了三序不同的操作流程和实施路径,最终在三序合一中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构建高效的个性化悦动课堂。  相似文献   

12.
迷思概念的隐蔽性和顽固性是学生正确理解概念的障碍,将其显性化并进行认知诊断有利于概念转变教学。采用自编高中生摩擦力概念四阶测试卷,对一轮复习前的高三学生进行了诊断。结果表明,学生的迷思概念主要有:惯用二力平衡分析问题以致分析受力时出现错误;混淆“运动”和“相对运动”“阻碍相对运动”和“阻力”等概念;不能很好地分析组合体的摩擦力等。而其主要成因是思维定势,语意辨析错误以及相关动力学概念理解不足等。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迷思概念”来源,介绍了生物概念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并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了“迷思概念”转变的几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成 《教学月刊》2023,(5):44-48
“迷思概念”会严重影响概念教学的成效,教师应分析“迷思概念”的成因,明确其类型,然后有针对性地解构“迷思概念”。这是帮助学生实现概念转变、建构科学概念的关键。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基于体验、实验、问题链、模型而引发冲突、创设情境、引导思辨、拓展应用,使学生解构“迷思概念”之不足、认识科学概念之合理、体会科学概念之本质、应用科学概念于实践,进而不断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和迁移应用。  相似文献   

15.
迷思概念是学生头脑中存在的错误概念或与科学概念不完全一致的认识,它违背了科学道理,对学生正确地掌握科学概念造成一定的障碍.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个体的认知方式和教师授课方式等的影响是迷思概念形成的原因.教师应认真研究转变学生迷思概念的策略,并认真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16.
结合教学实际,从概念的生成与发展、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的模型与框架等维度进行迷思概念诊断与转变的研究,帮助学生克服迷思概念的干扰,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的深度学习,进而培育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汤华 《现代教学》2014,(5):13-13
迷思概念的转变是新旧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新经验对已有经验的影响和改造。在外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已有经验无法解释的新现象、新观点,面对新旧经验的不一致,学生会体验到冲突,为了解决冲突,学生可能会对原来的观念进行调整、改造,使其顺应于新情境。迷思概念的转变就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的过程。本文以初三物理《阿基米德原理》一课教学的先后设计为例,试图对学生的迷思概念进行转变开展探索。  相似文献   

18.
摩擦力是物理学习中较为复杂和抽象的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摩擦力存在较多的迷思概念,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迷思概念进行转变.利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方法对国际上关于摩擦力概念转变教学研究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关于摩擦力迷思概念集中在摩擦力的定义与产生条件、方向、大小和作用等方面;迷思概念的形成有概念本身、教师教学、教材资源等方面的原因;教学策略主要有认知冲突、类比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教学的一个很主要的任务,就是要用基本的、基础的、科学的、系统的知识武装学生,使他们掌握各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教学中的两个序。教学中的两个序就是指各科知识的内在系统性的序,即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识活动的序。所谓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是指小学的各门学科是以一定的科学体系,并结合学生认识活动的顺序进行编写的。如数学教材的系统,不是开始于数的完备的概念,而是从整数到小数、分数、百分数等逐级递进的;而数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数学学习是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心理顺序、历史发展的客观顺序的融合.在这三序的指导下,借史“迎合”心理,自然点燃火花;由史“深探”逻辑,自然提升能力;展示历史画卷,自然培育品格,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自然达成,呈现“教育即生长”的理想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