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关于"人化的自然"命题,在学界通常被视为是马克思关于美的本质或美的根源的论断,其实这一命题是马克思在论述物质生产实践与人的美感生成的关系问题时提出来的,因此,这个命题也成为我们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美感思想的钥匙。马克思这个命题的提出是以实践为基础和前提的,实践观点是马克思美感思想的重要观点。李泽厚将"人化的自然"命题引入到纯美学研究领域,坚持用实践观点来说明和论证美感问题,是对马克思美感思想的继承、运用与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肯定了启蒙思想中人权观的同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对资产阶级人权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从根本上揭示了资产阶级“天赋人权”的本质,得出了资产阶级思想家们不能得出的新结论。马克思深刻地认识到,无产阶级争取自身以及人类的解放的运动不能受到资产阶级所谓的自由、平等人权口号的迷惑,而是应该把这些口号作为奋斗的目标,真正的实现自由平等。马克思力图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对资产阶级历史的人权观进行了剖析和解读,进而揭露资产阶级人权观的内在矛盾性和虚伪性,为树立正确的人类自由和人类解放思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占有式个体"是现代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前提,因而是理解现代社会秘密的关键.在现代社会中,人被塑造为"占有式个体"而常处于"自我丧失"和"失范"状况之中.思想家们基于"关系性主体"的视角,从伦理—政治层面进行了反思与超越,但他们的方案未能真正触及和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存在状态.与之不同,马克思从所有制关系的独特视角出发,对现代个体特性和生存境况进行了考察,提出"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通过建立新的占有方式来塑造新的个体生活方式,从而为反思和超越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占有式个体"的生存困境提供了独特的路径."重建个体性"构成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独特的问题意识和理论旨趣.正是在此意义上,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的当代意义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在探讨马克思的实践思想时,我们首先要遇到的是关于"实践"的定义问题.但在马克思的论述中,从来就没有给实践下过一个明确的定义.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实践"呢?这对于我们正确把握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站在德国以外的立场上”批判黑格尔派的民族偏狭性与地域局限性,遵循“符合现实生活的考察方法”科学地揭示“历史成为世界历史”的内在机理,实现“世界历史”思想的重大变革。马克思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深入分析世界普遍交往中的资本逻辑、秩序危机、自由实现、无产阶级革命、跨越论等时代前沿问题,在拓展唯物史观的问题视阈和理论空间的同时,深刻地揭示世界历史发展的辩证图景。面向当今“一体化的世界”及其百年大变局,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坚持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继承和发扬之前哲学家们关于人的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系统全面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的思想,并将这一思想作为他们研究社会历史的前提和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现实的人"的思想在马 克思、恩克斯的著作和思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正确地深入发掘这一思想,对于现当代重新理解马克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正确对待以人为本的理念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甲秀 《文教资料》2008,(22):80-81
<博士论文>是马克思早期思想的一个重要文本.文中马克思作为一个深受黑格尔思想影响的主观唯心主义者,猛烈抨击宗教对人类思想的控制,表达了他对思想自由的深切渴望.但是,此时马克思所追求的自由是纯粹思想领域的,代表的是全人类的思想利益,而这一点是区别于当时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同样,在现代存在主义盛行的年代,马克思的自由与风行的绝对的个人自由也是完全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以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指导高等学校管理,就是要把高校师生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在高校管理中贯彻人的解放思想,体现在高校管理思想的解放、人与人之间管理关系的和谐以及校园管理环境的优化。高校管理思想的解放,是人的解放的前提;人与人之间管理关系的和谐,是人的解放的保障;而校园管理环境的优化,则是人的解放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市民社会与人权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人权批判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批判性是马克思人权思想的显著特征,这种批判集中于马克思对法与市民社会关系的分析。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得出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与法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资产阶级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解剖,马克思强调人权就是市民社会中利己人的权利以及资本剥削劳动力的特权。因此,只有消灭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才能扬弃资产阶级人权的内在缺陷,促进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八大"前后,周恩来对知识分子问题的探索,主要涉及到三个基本问题:即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想立场转变的客观过程与历史趋势;"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知识分子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反右斗争以后,仍然应当实事求是地贯彻落实"双百方针",只有一小部分右派是坚持资产阶级立场的知识分子,绝大部分仍然属于非无产阶级的劳动阶层。其中,一以贯之的是如何正确认识知识分子的阶级定性与政治归属。由于历史原因,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探索总结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也反映出"八大"路线的最终中断是难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11.
人本主义以抽去了具体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抽象的人为研究对象的人为基础去解释一切问题的哲学学说,是费尔巴哈哲学的显著特征和本性所在。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其人本主义的批判,全新地论述了人的本质的思想,批判其思想的资产阶级局限性,凸现了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了"资产阶级权利"(原译为"资产阶级法权")原理。"资产阶级权利"是指形式上平等而事实上不平等的权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产阶级权利"普遍存在,主要是强调机会平等,与资本主义社会相比有了质的意义上的区别,也与在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资产阶级权利"是个别现象不同。  相似文献   

13.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理论对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资产阶级人性的一种抽象,实质是强调追求个人利益是从事经济活动的惟一动力.这一论断虽然与社会主义的理念不相容,但相对于封建社会的专制统治无疑是一个进步,客观上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历史发展的某个阶段来看,还不能彻底否定它对市场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这篇纪念邓小平同志百年诞辰的论文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跨越论",列宁的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毛泽东实行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进行了一定探讨.重点落在对马克思、列宁特别是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分析.文章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教学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开启了高校建设的新思路.构建和谐校园,可以充分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精髓.百"和"人为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和"是尊重学者个性、营造宽容环境的管理理念;是坚持真理,尊重差异的学术品质;是乐于共享,善于合作的工作态度;是因材施教、德术兼备的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对以蒲鲁东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学和哲学中的错误进行了批判,揭露了蒲鲁东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误解,揭示了他对历史的误解以及这种误解产生的根源。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对以蒲鲁东为代表的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进行了批判,这两部著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苏联理论界与西方"马克思学"的理论对抗中,西方"马克思学"的恩格斯研究得以兴起.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学"的恩格斯研究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必须客观公正地评价西方"马克思学"在恩格斯研究中取得的成绩,同时对其中的严重问题保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开放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邓小平世界历史理论形成的依据.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理论的提出,体现了邓小平世界历史理论的全球化视野.从此,中圆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有了历史理论根据,进而拓展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时空范畴,使中国在世界历史上有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对发源于英国和法国思想之中的自由、平等观念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并通过具有哲学革命意义的理论阐释,开辟了理解平等思想的新视角。马克思以实践的思维方式作为理论前提,批判了资产阶级平等原则的虚伪性和欺骗性,探讨了普遍平等对于个人以及社会的重要影响,进而提出了实现全人类解放的最终平等理想。马克思根据实践的本质含义强调自由平等思想的现实基础,在问题意识上关注自由平等的内涵与形式,从而揭示资产阶级平等思想的本质及其潜在危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分析了平等思想的逻辑起点及普遍意义,最终对合乎理性与现实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民主政治理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他早年深受启蒙思想家和黑格尔的影响,信仰自由理性。其后,发现物质利益与国家、法的矛盾,马克思意识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历史局限性,从而开启了对资产阶级民主的批判之路。但以批判形态存在的马克思民主政治思想,其目的并不是批判,而是要超越资产阶级,构建起无产阶级民主政治理论,最终实现"真正的民主"。换言之,马克思的民主政治思想是批判性和建构性的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