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这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经典之言,是他作为一名院士的成功之道. 什么是大地?对科学家来说,人民就是大地,实践就是大地.对新闻工作者来说,什么是大地?群众就是大地,生活就是大地.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基层,才不会坐井观天;只有走进基层,才能妙笔生花;只有扎根基层,新闻作品才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2.
"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这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经典名言.新形势下,搞好新闻媒体的"走转改"意义重大.因为对新闻工作者来说,群众就是大地,斑斓的生活就是大地.只有行走在基层,贴近群众,深入群众,才能挖到新闻富矿,直溯新闻本源. 有人认为,都市类媒体一直与百姓和生活贴得很近,没必要搞"走转改". 其实不然,在当今形势下,开展"走转改",对直接面向市场的都市类媒体,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论摘编     
<正>好文风的境界就是娓娓道来新闻报道要在大局下思考,但是要用一种平实的方式叙人、叙事,这样写出的报道才能更深刻,才能和读者贴得更近。要做到娓娓道来,必然就得短、实、新。文短气不亏。字少了,但观点鲜明、重点突出,更会取得好效果。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报道都得短,长的就不好,这主要是根据新闻价值而定。磨盘砸碾实打实。新闻应该抓住事物的本质,然后用一种实实在在的、引人入胜的方式传播给读者。所以改文  相似文献   

4.
县市党报如伺贯彻江总书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重要指示,如何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地传达给人民群众,以统一思想、疑聚力量、指导实践;如何把党政领导干部的经验体会以及人民群众的智慧及时反映出来,以深化人们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这些都是基层党报理论宣传的重要任务。在理沦宣传方面,形成了几点做法二抓重点服务大局理论宣传的重点必须服从大局。明确了大局,重点才会浮出水面,也只有抓住了重点,才能更好的服务大局。作为市委机关报,就是要不折不扣地贯彻党中央重大战略决策,服从于服务于省…  相似文献   

5.
正"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只有坚持脚踏实地,深入实际,在群众生活中捕捉活鱼,才能写出鲜活生动、为读者喜闻乐见的报道。也只有"走"出来的新闻,才能贴近生活,推陈出新,真实感人。沉下去,新闻才更有生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闻报道,特别是社会新闻,只有从群众中来,写群众身边事,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才能为读者所喜闻乐见。基层是新闻实践的主战场,农村、社区、企业、工地才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说:"百艺好学,一巧难求"。在新闻践行"走转改"中,怎样利用我们的所学、所知、所会,去更好地采写新闻?我觉得"好点子"必不可少。采访不易,立意更难。这里的"立意",就是人们常说的"点子"。新闻实践中,“点子”用得巧,对新闻素材的采撷、取舍才会游刃有余,新闻作品采写起来才能“水到渠成”。也只有好“点子”,才能将基层的新闻报道写出情感,充分体现报道的亲和力、贴近性,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才能提高。  相似文献   

7.
"CPI"是什么意思?其中涉及的数据变化又说明了什么?通过官方发布的数据,普遍老百姓可能会看不懂。2011年,《南阳晚报》开辟新的栏目"晚报餐桌消费价格指数"栏目,通过记者走访菜市场,实地采集各种菜价,每月定期发布菜价变化,让百姓更直观地感受"CPI"。通过这个栏目,笔者也进一步体会到,记者只有沉入基层,才能写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好新闻。  相似文献   

8.
《中国广播》2012,(6):92-F0004
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 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 在现场心理才有感动, 新闻正如一株根植于广裹大地的大叔,唯有亲近泥土,方能葆有永不枯竭的生命力!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走进些,走得更近些。  相似文献   

9.
内在所需、因时而动——"赶"记者下基层今年年初,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新闻战线"新春走基层"活动座谈会上说:"只有到了一线,才能闻到大地的泥土味,才能听到百姓的心里话;只有接'地气',才能冒'热气',写出的报道才会有灵气和生气."在襄阳市委宣传部、市记者协会的要求和统一部署下,《襄阳日报》《襄阳晚报》、襄阳广播电视台、汉江传媒网以及襄阳市的南漳、保康、枣阳、老河口、宜城、襄州等县(市)区相关的12家媒体,在2010年11月6日启动了记者"走边界、进百村"大型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10.
王佩剑 《记者摇篮》2014,(10):11-12
新闻报道能否写好,除了文笔要好外,更重要的是记者对基层生活是否有真实的体验和观察。以往写出好新闻要亲历基层,"一头汗,两腿泥",而今,日新月异的数码科技正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生活状况和新闻工作方式。那么,新闻工作者是否还需要迈开腿走基层?笔者认为,新闻工作者下基层是跨越时代的永恒主题。一、写出好新闻必须走进基层首先,走进基层,向群众学习,一直是我们党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因为只有在基层才能呼吸到新鲜空气,拥有开阔视野,真切感受人民的心跳,代表群众利益,正确引导舆论,担负起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以往实践  相似文献   

11.
一些初学新闻写作的朋友往往热情很高,经常写稿,稿一脱手就往新闻单位发。可发出去的稿件却如同泥牛入海,一篇也没有在报刊上“露面”。原因何在呢?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客观规律,人们还没有认识和掌握它的时候,便带有盲目性。新闻写作也不例外,只有懂得了新闻写作的规律,摸到采写门道,写起新闻稿来才会得心应手,刊用率自然也就高了。那么初学者怎样才能缩短“入门”过程,尽快写出好的新闻报道呢?据我多年的写作实践,需要牢牢把住“六个一点”——问题准一点,角度新一点,口子小一点,挖掘深一点,材料实一点,写得活一点。“问题准”,就是你的报道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合当前形势,反映和回答广大群众最关心、实际工作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写的报道有针对性和指导性。这就需要作者纵观全局,  相似文献   

12.
每一位青年新闻工作者都希望能够尽快成才,但是成才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只有方法对头,才可以少走弯路。作为地市级党报的记者,我们感到最重要的是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如何才能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呢? 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吃透精神,找寻中央的方针政策与基层群众意愿的联系点,我们认为这是深入基层采访的基础。要想做一名高水平的记者,观察问题时必须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并以此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这样,大局在胸,面对新出现的各种新事物时,就会把它放到更广阔的范围里观察、分析,就不会盲  相似文献   

13.
基层有芳香的泥土、美丽的露珠,更有鲜活的新闻,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基层,脚踏实地,心系群众,贴近生活,才能发现有价值的新闻,写出让人民群众爱看、想看、必看的报道。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就是最广阔的基层。农村,既是地市报新闻的宝地,同时也是地市报最大读者群的所在地。过去、现在和将来,农村都有着写不完的新闻。河北秦皇岛市有2265个村庄、200万农民,每天在他们身上发生着许许多多的新闻,这里就是一个新闻富矿,采之不尽,用之不竭。  相似文献   

14.
在基层,经常听到一些通讯员抱怨说:而今在报纸上稿太难了,尤其是在省以上的报纸上稿更难,投几十篇才看见一二块"豆腐干"。真不知道报纸用稿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算一篇合格的稿子?那么,通讯员怎样才能写出一篇合格的稿子呢?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5.
常态下的新闻报道即经常性报道,是展示部队经常性工作,报道官兵思想、工作、训练、生活等方面的新闻,也是与广大官兵贴得最近的新闻。常态性报道要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就要与人贴得更近些。那么,对于军队媒体来说,常态性报道怎样与人贴得更近呢?  相似文献   

16.
新闻媒体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目的就是让新闻作品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无论是中央媒体还是地方媒体,通过"走、转、改"所产生的消息、通讯、特写有很多,为讴歌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让大众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新闻报道中,要真正践行"走转改"的宗旨,新闻报道作品要凸显两个属性:一个是新闻性,另一个则是功能性。只有这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让"走转改"发挥它应有的功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语     
年终岁尾,是全国各地报刊征订大战的时候。尽管部队报纸吃的是"皇粮",有专门经费做保障,但基层官兵订阅部队报纸的热情并不高,却特别愿意征订和阅读驻地都市报和一些非主流报纸。究其原因,关键是有些部队报纸与基层官兵贴得不够近,他们不大愿意看。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军队新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传播学理论认为,只有当媒体传播的信息与受众情感、心理与认知的需求接近时,他们才愿意接受。否  相似文献   

18.
节目是电视台的立台之本,地市级电视台在资源有限、规模有限、市场份额有限的情况下,只有创出精品节目,才能生存和发展。地市级电视台处于我国电视媒体的末端,与县、乡、村更贴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基层真实的生活既鲜活,又生动,它就是地市级媒体的生动素材的来源,正因为有了这个"源"泉,地市级电视台精品节目才会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9.
自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全国各新闻单位积极贯彻落实,扎实稳步推进,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伟大实践作为工作的动力源泉,这不仅是新闻工作贯彻群众路线、坚持"三贴近"的重要体现,也是改进作风文风、提高能力素养的重要工作,更好地发挥了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只有深入基层,新闻才有生命力"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基层和群众是每个新闻记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根,只有真正脚踩在基层这片土地上,写出来的文章才有底气,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灵气,心里也才能踏实。中外新闻实践证明,那些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影响、流传后世的作品,都是记者深入基层、深入到人民群众,甚  相似文献   

20.
姚远  张兴  王桥 《新闻窗》2009,(6):8-10
作风实,文风才新 新闻报道要体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前提在于有好的作风,肯于吃苦,肯于扑下身子深入生活,才能发现鲜活的事例、生动的语言。自己首先受到触动,有感而发,才能写出读者爱看、想看的报道。今年9月中旬至10月初,我们采写“走进重点项目建设工地”厦蓉高速公路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