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韩国良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21(2):7-10
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在“两汉乐府诗”一章中提出了许多新的看法,笔者认为有不少地方是需要进一步斟酌的:(一)《大风歌》不是由乐府机关负责演唱的;(二)《安世房中歌》也是由太乐负责的;(三)太乐不管郊祀之乐,郊祀之乐是由乐府来管辖的;(四)汉乐府是武帝时始立的;(五)太乐主管的音乐并不是由前代留传下来的雅颂古乐;(六)乐府所掌乐章不一定以楚声为主;(七)“乐府诗”之“乐府”乃属泛称。 相似文献
2.
王辉斌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7(10)
郭茂倩《乐府诗集》由于以音乐为分类的标准,故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将古诗、律绝作乐府诗等。文章以《乐府诗集》所收李白有关乐府诗为例,并结合各种版本的李白集所栽,对其进行了首次考察与甄别,其或有助于对《乐府诗集》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3.
张煜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91-97
自初唐以来,学人们对乐府诗题行的涵义做了种种解释,但由于都没有找到行题的本义,所以至今没有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本文通过对行的辞源学调查后发现,行与永通,而永与咏通,因此行具有歌咏之义。这一结论在《乐府诗集》不收咏诗上得到了印证。 相似文献
4.
5.
黎国韬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过往学术界一般认为乐府始置于秦,但如果从官制学、礼制学、乐舞学甚至天文学等较新的视角对这一问题另作考证,可以发现乐府极有可能起源于战国,这有若干文献和文物史料可作为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正学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2000,20(4):34-36
元人“乐府”一词的内涵似较复杂,但概而言之其含义只有两种:一指“有辞有声”的作品,具体指“词体作品”与“曲体作品”即所谓“词曲”;另一专指“曲体作品”中那些符合特定要求的作品。元人对“曲体”“乐府”的论述淑 及诸多方面,而 词必有文采,遵守一定格式,切忌有伤音律并讲究结构安排,则是元人对“曲体”“乐府”的最基本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8.
9.
王立增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2):86-88
“乐府诗体”的概念成熟于唐代。它与入乐歌辞不同,与一般的徒诗在题目、题材、形式和语言上也不同。研究唐代的“乐府诗体”,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病逝后,“墓前立一圆石,题曰诗人吴梅村之墓。”对于吴梅村“圆石”立墓之举,前辈学者颇多议论评说,但对吴梅村墓前所立之“圆石”究竟为何物,或未加详查,或略有误解。文章主要对诗人吴梅村死后以“圆石”立墓这一事迹进行初步地辨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1.
陈金霞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24(1):18-19
汉武帝没有通过征和四年所下《轮台诏》表示对自己一生征伐的悔过。《轮台诏》是武帝针对西域有关具体问题尤其是轮台屯垦一事做出回答的诏书,没有表现出对过去穷兵黩武的悔悟,也没有反思自己一生过失。 相似文献
12.
汉武帝与董仲舒的神化儒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平汉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0-45
汉武帝登位之初是怀疑天命的,也不知如何实现天下大治,多次征集贤良文学问以治国之道.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吸收诸子百家思想,特别是天命观及阴阳五行学说,从而使儒学神学化.汉武帝肯定天命、大一统观,部分地吸收了董仲舒的"春秋决狱"思想,将中国封建专制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3.
陈金花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26(3):3-7
汉武帝和陈皇后、卫皇后、李夫人以及钩弋夫人都有过缠绵的感情,可是都以悲剧告终。陈皇后先是失宠,继而被废,郁郁而终;卫皇后因巫蛊事件被废,自杀;李夫人因病早逝,让武帝思念不已;钩弋夫人因为可能危及皇权而被武帝处死。帝王和后妃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和功利性、政治问题以及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注定了他们感情上的结局,因此,汉武帝和后妃的情感故事堪称是一曲哀婉的悲歌。 相似文献
14.
龙文玲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1-98
本文运用文献考据法对汉武帝《景星》的作年与主旨进行考证,认为《景星》作于元鼎四年;《景星》和《宝鼎》是同一首歌诗;《景星》的主旨不是游仙,而是借颂祥瑞祈求平息水患以获丰年,反映了汉武帝对民生的关注。《景星》在内容、体式与风格上皆突破了以往祀神诗的陈范,在文学史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金霞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6):110-113
为了保证征伐匈奴的军队顺利通过车师一带,武帝派遣开陵侯成娩攻击车师,取得重大胜利。随后,搜粟都尉桑弘羊等人向汉武帝提出在轮台、渠犁实行大规模屯田,来巩固汉朝在西域的战果。汉武帝下了一道《轮台诏》,否决了此项建议。这道诏书被称为“罪己诏”或者“轮台罪己诏”,意谓汉武帝在这道诏书中承认自己过去所犯的种种错误,勇于自责,痛改前非。我们认为,把《轮台诏》称为罪己诏是不准确的。从《轮台诏》的内容看,这是武帝针对西域有关具体问题尤其是轮台屯垦一事做出回答的诏书。在诏书中,武帝没有表现出对过去穷兵黩武的悔悟,也没有反思自己一生过失,与罪己诏的差别很大。从《轮台诏》后的政策实践看,汉朝没有由此俨武休兵,仍然执行对外积极用兵的政策,只是规模略小。同时根据形势需要也重视农业生产。从《轮台诏》变成罪己诏的历史过程看,由于班固等历史学家自觉发挥史鉴作用,《轮台诏》被赋予悔过的色彩;由于杨万里等文人在诗文中运用典故,《轮台诏》最终变成了罪己诏。 相似文献
16.
南朝乐府《襄阳乐》有《大堤》一种,为唐代《大堤曲》、《大堤行》所本,但对“大堤”的诠释,不少述不够准确。章考诸史籍,力主宜城小河镇为古“大堤”,即乐府《大堤》孕育诞生之所,襄阳城外的大堤不具备产生乐府《大堤》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李发荣 《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7(3):82-85
汉代乐府民歌是汉代劳动人民社会实践和生活情感的真实记录,其中描写女性的民歌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汉代妇女的社会实践、情感世界和心路历程,表现了她们对人性美、爱情美、人格美、劳动美的强烈追求,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相似文献
18.
孙长忠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1):106-110
“西南夷”地处边陲,其正式纳入汉王朝版图,是从汉武帝刘彻对“西南夷”经略开始 的。汉武帝时期,随着汉王朝的强盛,经略“西南夷”的条件日趋成熟。汉武帝通过设置郡县加强 对“西南夷”管理,同时实行“故俗治”、“毋赋税”、募兵屯垦和开凿交通干线等一系列开明的政治、 经济、文化政策,促进了西南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西南各民族的团结与融合,加快了“西 南夷”地区进入封建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魏爽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6(6):74-76
西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灾害多发期,汉武帝统治时代又是整个西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最多的时期。自然灾害不仅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给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还广泛影响到为政者的治国思想。汉武帝采取了重视农业、移民屯垦、廪贷灾民、兴修水利等积极的救荒措施,及时有效地缓和了因灾荒而造成的社会危机,维护了地主阶级的统治,稳定了农业生产,同时也为后来西汉王朝的"昭宣中兴"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