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6月,北京,盛夏。似火的骄阳“热”不过科教界的一件大事——2007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近几届每到临近增选院士之时,有关院士的各种话题总会被人提起,我们也不能免俗的做了这期有关院士的选题。作为科技界学术最高水平的代表,院士一直是最受人关注的群体之一,因为他们是国家发展的希望和栋梁,是科技发展的领军人物。从前提起院士,我们关心的更多的是他们的学术观点、科研进展以及他们为国家做出的重大贡献,但这次,我们特别选取了另外一种视角,希望通过这样一些统计数据、一些花絮从另一个角度解读院士这个特殊的群体。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学术最高水平的代表,院士一直是最受人关注的群体之一,因为他们是国家发展的希望和栋梁,是科技发展的领军人物。从前提起院士,我们关心的更多的是他们的学术观点、科研进展以及他们为国家做出的重大贡献,但这次,我们特别选取了另外一种视角,希望通过这样一些统计数据、一些花絮从另一个角度解读院士这个特殊的群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个院士群体:他们是党员,是博士生导师,是军医,是战士;他们都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医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们共同扎根解放军总医院。这个院士群体的组成者就是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喉科专家姜泗长(已故)、肝胆外科专家黄志强、烧伤整形专  相似文献   

4.
《发明与革新》2009,(2):20-20
1月9日,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获得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位院士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他们为中国科学技术谱写了怎样的美妙乐章?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两位院士。  相似文献   

5.
发挥院士群体重要智力资源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过程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群体这一重要智力资源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两院院士群体是我国自然科学界及工程科技界的最高层次的代表,他们的存在本身就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他们还拥有大量的、精深的科学知识和科技实践经验,可以为国家和地方各项建设提供有科学依据的决策咨询意见,已经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仍旧活跃在各自领域的科技活动中,继续为促进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为培养年轻一代的科技人才作出贡献。两院院士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爱戴,这是社会进步和兴旺发达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1月9日,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获得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位院士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他们为中国科学技术谱写了怎样的美妙乐章?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两位院士.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化学留学生与院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院士制度已有半个多世纪 ,而占据化学家院士群体主导地位的是中国近代留学归国化学家。他们直接影响了中国化学的百年发展 ,在中国化学体制化进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科技资讯     
《科技风》2011,(11):1-6
医生院士党员战士——解放军总医院院士群体爱党报国科技创新纪实姜泗长、黄志强、盛志勇、王士雯、卢世璧、陈香美、付小兵,这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有一个共同的名片——中国工程院院士、共产党员!此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这7位院士都扎根于解放军总医院。他们共荣获国家、军队级各类奖120余项,其中2人被中央军委  相似文献   

9.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之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年度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顾问闵恩泽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吴征镒两位科学家。他们是以努力、勤奋和智慧获得了这项荣誉,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吴征镒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作为创新发展的一体两翼,已成为决定国家物质文化发展水平和民族创造力最根本的因素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以下简称“院士”)作为我国科技界的优秀代表,在我国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积极承担科普社会责任并发挥了重要作用。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知识爆炸和数字化时代带来的诸多挑战,推动科普理念转变、实现高质量科普供给、构建大科普格局、谋划大科普战略,以高质量科普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成为新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基于院士群体开展科普(以下简称“院士科普”)的特征分析和实践经验,从新的历史方位重新理解院士科普的作用和意义,并对更好发挥院士作用推进科普事业繁荣发展提出了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科学家过度的行政任职可能导致科学家社会角色失范,对科学社会建制和科学的自由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现有对中外科学家行政任职的研究多基于中国科学院院士与诺贝尔奖获得者两个群体进行比较,但二者在评选标准上的差异成为比较研究中的干扰变量。[研究方法]选择中外国家科学院院士作为杰出科学家群体的代表,通过行政分级进行定量比较,发现相对于英美国家,中国院士存在更大范围、更高级别的行政任职现象,不利于科学家职业化发展和科研体制改革。[研究结论]从科学家群体成长的内部规律、国家科技管理体制的外部宏观条件以及国家科学认可机制的中介变量等角度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旨在削弱杰出科学家行政任职的消极社会影响,保障科学发展的自主性以及科学家群体的职业性,推动国家科技战略和民族复兴目标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与社会作用的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于1955年6月1日,至今已走过50年的光辉历程。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的规定,中科院院士为“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中科院院士代表了我国科学家的最高学术水平,他们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享有很高的社会声望。了解院士的历史和现状,研究在新时期如何通过院士制度的进一步改进与完善,最大限度地发挥院士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一中科院院士基本情况中科院现有院士669人(截至2005年3月1日),其中,女院士41人,资深院士177人,数学物理学…  相似文献   

13.
牧野 《金秋科苑》2013,(10):98-99
2012年2月14日,谢家麟院士与吴良镛院士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位科学泰斗都已近百岁高寿,本期我们向读者特别奉献他们的养生之道。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女性院士特征状况计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杨丽  徐飞 《科学学研究》2008,26(5):942-947
 本文以这一女性院士群体为样本,通过对其出生年份、出生地域、学位结构、留学状况、当选年份、当选年龄、所在学部、工作单位等要素的计量分析,总结归纳中国科学院女性院士群体的特征状况,并对其中的一些关键特征进行了初步原因探析,以期深化对中国女性科学家群体基本状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风风雨雨中,中国的院士制度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同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把"院士"定位于最高荣誉性称号,它不仅是对科技工作者所作出成就的肯定和褒奖,也是对他们一贯坚持的高尚的学风道德的肯定和褒奖;它不但代表了一种科学精神,也代表了全社会对科学、知识、人才的尊重。通过严格程序选举出的院士,不仅是各学科最顶尖的人才,在自主创新、咨询建议、学科建设等方面也承担着重要的工作,还在推广科学知识、普及科学精神、激励人才成长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人们尊敬院士,崇拜院士;人们注目院士,学习院士;人们研究院士,呼唤院士……院士,科学家中的精英,国家最高科技水平和科技实力的象征;院士,科技工作者一项最崇高的荣誉,有志于科技事业者心中一座最为闪光的坐标。半个月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相继在北京公布。29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33人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人数达到710人,中国工程院人数达到721人。此次两院新增院士人数均创历史新低。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说:"我们设置了更高的人数限制门槛。"  相似文献   

16.
院士制度改革是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示范区。中国院士群体呈现出的最大特征就是老龄化,为此,文章建议院士制度改革应从如下两个环节入手:首先,基于年龄的能力分区理论,对院士群体进行缩小规模;其次,院士规模逐渐形成定额制,以此提升院士群体的价值与引领功能。  相似文献   

17.
起源于欧洲的外籍院士制度是院士制度国际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衍生出来的制度体系,是院士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制度借鉴了国际通行做法,经历了漫长曲折的酝酿设计过程后于1994年建立。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籍院士在国际合作交流中越来越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为保障外籍院士更好地发挥作用,欧美国家在外籍院士制度建设中已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机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制度建设充分吸纳了国际经验,同时在本土化过程中也深受国家不断提升的综合实力和历史悠久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身的一些特色。文章在比较视野下,对中外外籍院士制度的起源发展和保障外籍院士发挥作用的体系机制方面进行了初浅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优化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制度,助力新时代我国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战略实施的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是院士队伍的重要部分,是建设高端学术平台和工程科技思想库的重要力量;外籍院士制度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制度的重要内容。改进完善外籍院士制度,加强外籍院士队伍建设,是促进国际学术和科技交流,充分利用国际高端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是服务国家科技发展和外交战略的重要方式。文章综合分析了外籍院士制度的起源、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制度现状,并对促进外籍院士发挥作用的保障机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改进完善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制度、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院士评选开始于1955年,在正常情况下每两年评选一次。分别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评选出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合称“两院”院士。“两院”院士评审是科技界最引人瞩目的事件,对激励科技人员拼博向上、促进科技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一直以来,院士评审距离普通人都十分遥远,但是大家对此都十分关心。今年(2007年)又是一个院士评选年,相信大家都想知道最终产生的院士会是哪些优秀的科学家。这些候选院士,都在各自从事的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他们身上都闪现着中国科学家孜孜以求、不断进取的科学精神。本期我们要为大家介绍的是2007年度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侯立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院士建议是是学部咨询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50年来,院士们始终把为社会做贡献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通过多种形式提出建议,为国家重大科技问题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从上世纪50年代的“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到人造地球卫星研制,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工程院的设立到“863”计划的实施,无不与院士们的建言献策密切相关。这些重大规划、计划的出台乃至机构设立的幕后,活跃着院士们的身影。为更好地发挥院士们在国家科技决策中的咨询作用,使之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1994年以来,中科院学部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建议》(简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