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15年,从日本归国的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这一刊物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发端。  相似文献   

2.
几千年来,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华民族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国科技界历来也部有根系中华、心忧天下、身许祖国、九死未悔的优良传统。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根系中华--著名归国科学家采风》,正是弘扬我国科技界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和强国之功的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根系中华--著名归国科学家采风》一书,以七十万字的篇幅描述了六十六位建国初期从海外归来的老一辈科学家和改革开放以后留学归国并跻身于世界科技前沿的部分中青年科学家的感人事迹。一、注重思想性,以真情感人是这本书的重要特色。《根系中华》以翔实丰…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大公报》(桂林版)的长篇通讯,题材十分广泛,不仅颇具时效性,而且写得生活鲜活,深受读者的欢迎。早在桂版创刊之初,《大公报》的总编辑张季鸾就用老兵的笔名发表《重庆通信》。总经理胡政之参加国民政府的访英团归国后,曾于1944年4月19日起连  相似文献   

4.
邓明 《档案》2015,(1):24-26
2004年以来,在七里河区阿干镇烂泥沟林区创建气势恢宏,体量高大的弥陀村、念佛堂、塔林等法显寺建筑群,为自然风景优美的天然林区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为佛弟子提供一处修行之地,为旅游休闲业打造一处胜景。法显寺凭借法显西行取经的历史文化而创建,本文谨就法显在乾归国"夏坐",以及法显寺创建的凭借,谈一些浅陋的看法。一、法显在乾归国都城金城"夏坐"东晋高僧法显西行取经,在西秦"夏坐",一般认为在苑川"夏坐",例如周伟洲《南凉与西秦》:"度陇之陇,即今陕西陇县西之陇山,乾归国指西[1]秦,时都苑川(今甘肃榆中东北)。"《榆中县  相似文献   

5.
2011年,吉林朝鲜文报社金清洙的通讯《归国劳务人员在图们江畔建起一座"百年部落"》一文获得了第21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奖二等奖.这是以朝鲜文出版的报刊第一个获得中国新闻奖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一) 罗家伦先生1926年6月从欧洲游学归国,带回了一批在伦敦、巴黎等地购得的中国近代史料及千余册书籍.同年8月,他在上海将两包原属清政府两广总督衙门所藏外交文件--"鸦片战役文牍",请张元济先生审定编目(参见1998年第6期《档案与史学》拙文《张元济与"鸦片战役文牍"》).  相似文献   

7.
去年的某日,北京某报刊出引题为《64岁归国华商遭前员工劫持勒索百万》、主题为《惊魂5小时后机智脱险》的报道。报道一开头便称:"孙焕然,荷兰籍归国华侨……现任中共中央统战部海外联谊会理事,2003年回国,在京和湖南投资经商。"这里的"荷兰籍归国华侨"一语的内涵既矛盾,更有政治上的不当。  相似文献   

8.
晋僧法显于公元399年以64岁高龄西行取经,13年间,游历天竺30余国,取回大批佛经,历尽艰辛,归国译经。法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陆路向天竺,然后由海路归国的取经者,也是第一个用文字记述天竺见闻的人。他所撰的《历游天竺记传》对研究中印交通、中印佛教、地理、民俗、文化等,是不可多得的宝贵史料文献。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版本错讹,典籍驳杂,使这一文献有关史实尚存在一些需要探究之处。  相似文献   

9.
秋瑾为革命英勇牺牲,至今已有五十五周年。紀念这位女革命家,我們不能不想起《中国女报》。《中国女报》是秋瑾于1906年在上海創办的,它是我国早期的妇女刊物之一。 1906年春,秋瑾由日本归国。当时的革命形势是:孙中山領导革命的总机关——“中国同盟会”已經成立,资产阶級革命派的思想在战胜了改良派的思想后,  相似文献   

10.
杨守敬(1839~1915)是我国清末民初的历史地理学家兼考据学者。1880年作为驻日公使何如璋的随员访日,1884年归国。在日本的四年中收购了大量中土亡佚的古籍及珍篇的日本汉籍(大部是经史及医书),并因编著刻印了《日本访书志》、《留真谱》、《古逸丛书》等不朽名著,从而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名垂青古的杰出人物。笔者久慕杨守敬访书之举,杨氏的著述,早已熟知,观海堂、飞青阁等藏书也已成旧闻。然而,若对杨氏访书之经纬,成就诸  相似文献   

11.
《青年记者》2016,(19):40-42
6月优异策划 ☆《杨绛》,《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第23期,6月6日 简介:《三联生活周刊》这一策划由《杨绛(1911 ~ 2016)我们仨的世间传奇》《家庭与学校:江南才女的成长》《钱锺书生命中的杨绛》《归国之后:现实与选择》《杨绛在“文革”:我的堂吉诃德》《用最艰难的学问忘却最深的痛苦》《凭理智来领会世界》等稿件组成,从多个叙事角度、多个历史阶段全方位追忆杨绛先生.这位钱锺书先生心目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的形象,在文字的缓缓流淌中,鲜活地跃然于读者眼前.  相似文献   

12.
《赤子报国情未已》是报道留美归国博士后、夏邑县科技副县长刘佑全的长篇通讯。这篇通讯2000年6月27日首先在《商丘日报》发表,新华社又在7月1日那天向全国播发,紧接着,《光明日报》、《文摘报》、《科技日报》、《中国新闻报》、《中国化工报》又在重要位置予以刊载。它不但在全国产生了新闻轰动效应,而且又荣获新华社中国第12届时事报道新闻类一等奖(位列第一名)、河南新闻奖特等奖、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这篇通讯能获得这三个有分量的奖项,说明它既受到了读者的喜爱,又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同。回想这篇通讯的采写过程,我认为它的成功之处主…  相似文献   

13.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是北宋徐兢出使高丽归国后撰写的史料笔记,对研究高丽王朝史、宋丽关系史及宋代海洋发展史颇具参考价值。此文就其作者情况、版本源流及其史料价值进行了考证、梳理与阐释。  相似文献   

14.
《国闻通讯社》曾是《大公报》(新记)的姊妹企业,而且可以说,它是《大公报》的母体。这不仅因为旧《大公报》革创时期的“班底”大多是从《国闻社》调集的,而且作为《大公报》的三“巨头”——吴鼎昌、胡改之、张季鸾也是在创刊《国闻周报》之初,开始紧密结合的。他们三人,在早年同在日本留学时就认识,但大概只是泛泛之交。归国以后,就各奔前程。吴、张二人,都挂籍同盟会;而吴在清末,就进了大清银行(中国  相似文献   

15.
杨松,又名吴绍镒,1907年出生,是延安《解放日报》的第一任总编辑。他一生为了党的事业殚精竭虑,积劳成疾,年仅35岁便英年早逝。他是抗战时期我党新闻战线一面光芒四射的旗帜。 杨松早年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后在苏联海参威和莫斯科编辑工人杂志。归国后,他先就职  相似文献   

16.
梁中美 《兰台世界》2012,(25):26-27
一、《官报》的创刊和价值《官报》创刊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十二月,是清政府学部设在东京驻日公使馆内的"游学生监督处"所办的月刊,至宣统二年十二月(1911年1月),共刊行50期。它记录了1907年至1910年四年间与留日直接相关的各类奏折、文牍、调查报告、经费底账等各方面的内容。其中关于留学生的各类调查表格,大约涵盖了此四年间一万多名留日学生的各种相关信息。因此作为研究清末民国时期留日归国各类人物的档案极为珍贵。然而笔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0月8日,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纪念日。50年前,中国成立了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在当时白手起家的情况下,钱学森院长亲自撰写《导弹概论》,亲自讲解,为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奠定了基础。为了纪念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钱老归国51周年和庆贺钱老95岁华诞,中国宇航出版社将50年前钱老讲课的手稿《导弹概论》进行了整理、校订,首次公开出版发行,并于11月17日举行了钱学森手稿《导弹概论》首发式。首发式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办、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协办。钱老的夫人蒋英女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相似文献   

18.
明永乐十五年(1417),古苏禄国东王来华朝贡,归国途中不幸染病去世,永乐帝以王礼将其葬于山东德州.王妃葛木宁,王子安都鲁、温哈喇留下守墓.经过300多年的客居生活,东王后裔终在清雍正年间以安、温二姓入籍中国,成为大清编民.留华的东王后裔本着追本溯源、辨明血系的目的,分别在20世纪30年代与21世纪初,先后编修了《温安家乘要录》与《安氏族谱》两份家谱.  相似文献   

19.
元代冯子振自书所作《居庸赋》真迹藏存日本,笔者2007年2月21日赴日本神奈川县横浜市近属镰仓小城观光,于一名为"艺林庄"之旧书肆内购得影印本。归国后查覈文献,发现原赋已不存于国内,且帖后所附冯作诗文五种  相似文献   

20.
日本人唐僧圆仁(794-864),俗姓壬生氏,下野都贺郡人。15岁随日本天台宗开山最澄出家,弘仁七年(816)受具足戒,承和五年(838)人唐求法,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承和十四年(847)归国,齐衡元年(854)任天台座主,受到朝野崇信。贞观六年(864)去世,谥号"慈觉大师"。圆仁人唐求法10年之事迹,因他所著的《人唐求法巡礼行记》而广为人知。但圆仁回国时唐人乐郃相随东渡,所著《圆仁三藏供奉人唐请益往返传记》却鲜见国内外学人利用。《圆仁三藏供奉人唐请益往返传记》成于唐宣宗大中元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