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康熙在"文治"方面,政绩显赫,《御选历代诗余》可谓内府中的精写刻本,是康熙主持文臣编纂并亲加裁定的,体现了他对文化艺术领域的倡导以及治国之道的倾向。其传世版本存在差异,本文对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御选历代诗余》的版本和用字进行简略考证。  相似文献   

2.
祁彪佳就任苏松巡按,据查考“服役期”仅一年又三个月。《明史》“祁传”对此段经历多有缺载与讹误,特为考订之。由祁氏经历可间接窥见17世纪的江南虽号称经济发达,背后的社会问题相当繁冗复杂,乡村时有“民变”发生。朝廷功利短视,不欲正本清源。经受种种挫折,祁氏不得不失望隐退,也折射出晚明吏治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清代学者徐松撰著的《登科记考》 ,原来只有清末刻本 ,今日读者不易见到。北京中华书局 1984年出版了赵守俨先生的点校本 ,对刻本加以标点、分段 ,对于所引资料有疑问的地方 ,查对原书作了校正 ,避清讳的字均予回改 ,这为学人治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书中存在一些标点、校勘错误 ,并为北京燕山出版社 2 0 0 3年出版的孟二冬先生的《登科记考补正》所沿袭。因此 ,本文予以订正 ,供该书的使用者和出版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南京图书馆所藏(清)江永《近思录集注》"清乾隆刻本"的著录,《江永〈近思录集注〉版本源流考》一文关于"清乾隆七年江永《近思录集注》原刻本"考订有误,此刻本与上海图书馆所藏清嘉庆十二年刻本江永《近思录集注》,应是同一版本。  相似文献   

5.
"孝"是儒家伦理道德体系的中心概念,历代君王多倡"以孝治天下",同时孝道思想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所谓"万恶淫为首,百善孝当头",可以看出孝道思想在我们这个民族中的地位。《孝经》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反映儒家孝道思想的著作,《孝经》在其成书之初便取得了"经"的地位,这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孝道思想的重要性。但是在先秦时期有著述不留名的习惯,致使许多先秦的著作不知其作者是何人。《孝经》亦是如此,对于《孝经》一书的作者前人和时贤从各自的角度做了大量的考辩,但是到现在都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意见。本文在充分吸收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用社会史和思想史相结合的方法,对《孝经》的作者做一考察。  相似文献   

6.
清钞本《类姓登科考》是一种体例独特、史料价值突出的科举文献,以前学者对其相关信息缺乏相对准确的著录。从藏书印、时人征引、地名变革和避讳改字等角度,对其作者、成书时间进行考证,认为该书确为盛子邺之作,写成于康熙元年之后、康熙四十年之前。该书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但也存在一定的错误,参考时需要注意辨别。  相似文献   

7.
胡楷先生的《历代妇女作考》是妇女作目录学的集大成之作,收集汉魏迄近代的女性作家四千余人。其中江西清朝的女性作家有九十多位,堪称丰富。但书囊无底,闻见有限,《历代妇女作考》仍有诸多遗漏之处。笔最近于江西省地方志及地方献中检索到五卜余种述不为《历代妇女作考》所载,兹依其体例,编成补考一卷,聊备学林参考。  相似文献   

8.
《西陂类稿》是宋荦晚年自订其一生著作的总结集。以"西陂"为名约有三义:对故土的眷念、对苏轼的欣慕以及尊康熙之御书。《西陂类稿》编辑成书以后,共有六种版本相继出现:康熙五十年宋氏家刻本,康熙间宋至等补刻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光绪四年吴元炳重刻本,清抄本,民国6年宋氏重刊本等。  相似文献   

9.
许红霞 《文教资料》2010,(18):46-47
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著其目者四千余家,得其集者八百余家",实为著录中国古代妇女著述的集大成之作。然大醇小疵,偶有遗漏。兹据地方志及诗文总集等检索得二十余种清人著述,可补《历代妇女著作考》之缺。  相似文献   

10.
明代江南重赋的问题,历来为明史研究者所关注,但对于这一现象产生的过程、形成的原因却始终莫衷一是,没有统一的认识。以"太祖迁怒"说作为主要原因的传统型历史解释显然无法准确说明这一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而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江南(特别是苏松地区)大面积存在的官田私租现象以及发达的商品经济,与重赋现象存在有明显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孝"是儒家伦理道德体系的中心概念,历代君王多倡"以孝治天下",同时孝道思想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所谓"万恶淫为首,百善孝当头",可以看出孝道思想在我们这个民族中的地位。《孝经》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反映儒家孝道思想的著作,《孝经》在其成书之初便取得了"经"的地位,这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孝道思想的重要性。但是在先秦时期有著述不留名的习惯,致使许多先秦的著作不知其作者是何人。《孝经》亦是如此,对于《孝经》一书的作者前人和时贤从各自的角度做了大量的考辩,但是到现在都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意见。本文在充分吸收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用社会史和思想史相结合的方法,对《孝经》的作者做一考察。  相似文献   

12.
马珂 《天中学刊》2014,(2):78-80
《抱影庐遗诗》,清代河南陈州府西华县张华所作,乾隆十六年刻本,河南大学图书馆藏有民国河南省立图书馆据乾隆十六年刻本抄本。是书彰显了河南省图书馆对于地方文献搜集整理工作的重视,更具有较高的版本校勘之功用,可补诸家目录对于《抱影庐遗诗》著录之缺失。《抱影庐遗诗》所收诗一方面记述了西华县社会动荡不安之情况,另一方面,张华与师友酬唱之作又反映了清初西华文坛之风貌。  相似文献   

13.
丁耀亢(1599——1669),字西生,号野鹤、紫阳道人、木鸡道人,明清山东诸城(今日照市五莲县)人。是旨在借《金瓶梅》故事影射朝廷君臣忠佞贞淫的名著《续金瓶梅》的作者。他颇有才华,颖悟过人,工诗善文,但久不得第。曾随从大书画家、《金瓶梅》藏有者董其昌游走江南,归来后,取历代吉凶诸事,作《天史》10卷。明朝末年,国事腐败,弊政累出,对丁耀亢刺激很深。他在传奇《蚺蛇胆》中,借黄门之口,大胆抨击明代弊政和官宦陋习。“过于贾生支流涕,有如长孺之直戆”,心中的长期积愤,倾泄而出。  相似文献   

14.
王辉斌 《襄樊学院学报》2010,31(1):64-67,75
20世纪末期的20年,是李白研究史的一个黄金时代,其中百家争鸣式的商榷研究之风,即成为了一道耀眼的景观。数以十计的学者对《李白丛考》的商榷研究,即为其中之一。文章就对《李白丛考》所商榷的50篇左右的文章中,着眼于“李白交游”与“李白行踪”两个方面的考辨质疑进行了系统梳理,有利于参考。  相似文献   

15.
庄一拂先生积30年之力,始撰成《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且对剧作家生平、剧作本事、情节源流等,均有考订,实有功于学界。然缘一人之力,为资料或视野所限,本事漏考、误标作者、一目多出、本事误注、生平失考等疏漏亦时而可见。即以庄氏《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中考述有误的40余种稀见或已佚剧目,如《鸳鸯扇》、《白乳记》、《梅花诗》、《书中玉》、《金凤钗》、《南楼传》、《一枝梅》、《看剑记》而论,亦多缺失之处,须重新考订,弥补罅漏;对漏收剧目《胭脂云》、《绣图缘》、《紫兰宫》、《双熊梦》等,亦须一一增补。  相似文献   

16.
《宋元戏曲考》是王国维的戏曲集大成之作,其对戏曲的研究在整个戏曲研究史上具有示范性作用,。《宋元戏曲考》不仅是中国第一部史料完备、论证详尽的戏曲史,并且在书中蕴含了王国维新的美学观念及审美思想,对分析总结中国戏曲的审美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只取沧海之一粟,仅对王国维在书中关于元杂剧、南戏的"自然、意境"说进行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两汉时期作为我国经学的极盛时期,历代学者均对其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就两汉时期经学传承特点这一课题之研究,经历代学者到清代而达顶峰。其代表性的著作《授经图》、《经义考》、《传经表》和《两汉三国学案》,在由稚嫩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体现了清代学者超越前人的卓越成就。  相似文献   

18.
《康熙字典》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修成后,由于引书讹误较多,王引之等于道光七年至十一年(1827~1831)奉敕校勘,并由武英殿重新刊刻,即道光校改本《康熙字典》。对比康熙刻本,共改正2588条错误。王引之将其校改缘由记于《字典考证》。由于武英殿所刻校改本流传少,因而道光后坊间流传的仍是以康熙内府刻本为祖本的各种翻印本。虽然不少印本附有王引之《字典考证》,但由于世人多不知校改本之存在,所以都盼望有按《字典考证》校改的新本《康熙字典》,以方便使用。但这项工作多年无人问津。由台北启业书局1981年出版、高树藩主持重修的《新修康…  相似文献   

19.
《中华再造善本》与《续修四库全书》均影印《广舆图》,二者版本著录不同,《中华再造善本》著录为"万历七年钱岱刻本",《续修四库全书》著录为"嘉靖四十年胡松刻本"。本文通过《广舆图》嘉靖、万历刻本的版本特征的梳理,认为二者影印底本应为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嘉靖三十四年前后的初刻本。  相似文献   

20.
《新安志》自宋代罗愿修纂后即有刻本问世,元明清皆有翻刻,而现传的古代刻本基本上是清代的。在清代的4个刻本中,康熙、嘉庆、光绪皆为民间刻本,乾隆本是官本。康熙翻刻明万历本,光绪本又翻刻康熙本,流传甚广,形成版本流传系统的重要一支。嘉庆本也为民间坊刻,以宋本为底本,并参校康熙本,具有较高的价值。乾隆本为四库采进本,馆臣抄写,相对独立,虽有四库全书的通病,但总体质量不会太差,且还有优于它本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