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存在论只能是如何谈论存在。依据如何谈论存在来看,形而上学的存在论是本体论,后形而上学的存在论是现象学,其核心从追问“存在是什么”走向了追问“存在如何存在”。通过实践的中介,历史唯物主义将存在论导向了社会性和历史性的维度,存在论的核心问题从单纯的“存在如何存在”升华为“存在如何存在并且如何去存在”。因此,在后形而上学的思想视域中,现代性的批判和超越成为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存在论的核心课题。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实践批判理论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历史科学,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学说。历史科学思维具有三个层次:按历史本来面目研究历史、将研究结果历史地理解历史、将研究结果进行对现实的理论批判和现实批判。历史科学的实践与思维具有科学同一性。历史科学思维是实践批判思维,形而上学是抽象思辨思维。实践批判理论作为历史科学还通过对形而上学的语言独立性观点的批判而确立自身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其社会历史,拉布里奥拉对历史唯物主义做出了反实证主义的和历史主义的诠释。拉布里奥拉认为,现实的人及其社会生活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历史是一个整体,它以社会的形成过程和改造过程为基础。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改造了自身,创造了人类历史及人为的环境。拉布里奥拉基本上把握住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其同时代的其他马克思主义者,也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4.
第二国际以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面临教条化的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通过实践概念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重新阐释,但容易缺乏“清晰理性”因而陷入空洞历史观的问题。莱尔因试图通过重释马克思的实践理论去解决这两种问题,其中问题的核心在于,实践基础上的普遍的、作为一般理论的历史理性何以可能。通过对实践概念的明晰,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般理论的可靠性论证,对历史理性在实践中生成的原理分析,以及对“异化实践”和“解放实践”这两种实践形式的区分,莱尔因批判了先验实践观上的历史理性逻辑,确证了实践基础上的历史理性的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5.
目前高中生在运用知识过程中,出现不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本质,这也反映了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6.
关于历史的本质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由此出才能进而说明唯物史观关于历史规律人在历史中的作用等其他一系列问题,通过 对马克思的历史本质观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分析,并认为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及其结果的总和。  相似文献   

7.
海德格尔通过“马克思主义在经验异化之际深入到历史的一个本质维度中”、“唯物主义的本质根植于形而上学的规定”、“马克思达到了虚无主义的极致”三个论断,认定“马克思主义处在形而上学时代的最末端,即存在遗忘史的最末端”.基于存在绝对主义思想,海德格尔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是黑格尔式的.对海德格尔存在论的回应,可以揭示出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高度.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哲学对旧哲学的突破发生在历史领域。与通常的理解不同,在马克思之前已经存在关于社会的唯物主义和人的唯物主义,马克思把它们作为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关于社会的唯物主义和人的唯物主义属于客体的唯物主义和直观的唯物主义,马克思则把唯物主义奠基于实践概念之上,由此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和人的历史性,由此,社会的和人的唯物主义被发展为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即历史唯物主义;但实践唯物主义不仅改造了社会的和人的唯物主义,而且使自然的或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的面貌焕然一新,所以它的意义不仅仅限于社会历史领域。实践唯物主义是一种一般世界观。  相似文献   

9.
形而上学是哲学的永恒主题。植根唯物史观的场域,揭示形而上学从古典、近现代到后现代的历史演变逻辑,认为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应该置身于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的具体样态,应该置身于人的社会关系及生活方式,应该置身于人类历史的交往形式,去分析哲学抽象的奥秘,才能清除遮蔽在形而上学之上的迷雾,让形而上学重现世俗人间。拒斥和消解形而上学,实质上是对人生存方式的不满,是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批判。形而上学作为一种智慧之学,会与人类长久相伴。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对黑格尔逻辑学的批判,其实质是围绕何为“社会现实”和“历史科学”而展开。马克思的批判有三个层次:一是揭示出黑格尔哲学形而上学的本质,确立实在主体——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前提,从而拯救了“主体性”思想;二是指出黑格尔哲学的“实存”的本质是自我意识,而“实存”的真理在于“实践”,从而重建了社会现实概念;三是指明黑格尔把逻辑进展指认为历史进程的错误,而历史过程则在于物质生产生活所展开的历史逻辑,从而形成了通达现代社会现实的无产阶级解放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实现哲学方法论的变革,并不是传统哲学教科书所说的那样,将否定了唯心主义的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消除了机械性的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结合起来,创立了唯物辩证法,然后将其推广到社会历史领域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而是在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过程中,建构了科学的实践观,既深化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又创立了一种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面对生活世界的方法论,形成马克思历史的、现实的、具体的分析方法,把历史和时间概念输入到人们的实践活动之中,从而否定了一切形而上学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12.
对人类社会和历史的关注,使马克思在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提出了以人的实践为基础,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相统一的本体论构想,实现了本体论的彻底转向。力图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分析马克思历史本体论,是区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哲学、当代西方哲学在本体论上的差别,并展开当代本体论研究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3.
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个人”及其实践活动,因此必须从人及其实践活动出发揭示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概念。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概念是指彻底属人意义上的存在,其结构表现为个人能力所作用着的世界、个人需要所展示的世界及个人意识和个人价值观念所展现的世界。历史唯物主义还从人的发展揭示了存在的历史形态,即存在经历了存在的自然状态、存在的社会无序状态并且必然达到有计划调节和控制下的社会有序状态。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三个历史阶段理论是阐释人的发展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三个历史形态。这三个阶段表征着人类在历史决定论与实践选择论中不断成熟前进的轨迹,昭示了主体性在人类前行中的从自在走向自觉的心路历程。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是历史决定论与实践选择论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5.
历史虚无主义经历了从哲学思潮走向政治思潮的转变,实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历史观.该思潮采取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分析架构,采取以主观代替客观、细节代替整体、解构代替发展的逻辑路径,形而上学地看待历史,否弃历史辩证法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要从哲学视域评判历史虚无主义,就必须回归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框架和基本原理视域,即坚持...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从实践出发去理解“事物、现实、感性”,因而是一种以实践性为本质特点的唯物主义,亦即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实现了对以直观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唯心史观为特点的旧唯物主义的扬弃,具有鲜明的辩证性、历史性和阶级性的特点。所以,实践唯物主义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共产主义世界观。那种曲解实践唯物主义的原意,把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对立起来的观点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三个历史决议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杰出作品。对三个历史决议的产生背景、制定过程、文本内容和行文逻辑进行全面考察,能够深切体会其中充满理论魅力且具备思想特质的科学历史方法,体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践分析法贯穿文本始终,着眼人民根本利益的主体分析法是理清党史关系的宝贵锁钥,力求全面与重点相统一的系统分析法是把握党史本质的有效路径,正确评价历史英雄的人物分析法是统一思想认识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通过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讲授,以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来教育青年一代,培养他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认为,把马克思主义教育贯穿于历史教学中应把握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重读马克思和反思教科书体系的深入,人们发现传统的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有着不容回避的缺陷和不足,究其原因,大多与人们对"辩证"与"历史"、"自然"与"历史"的狭隘认识有关。在重读马克思的语境中,辩证法因其植根于人的生存实践应当在本体层面得到理解,辩证与历史在实践的基础上得以通约,自然史与人类史在人们的活动和发展过程中实现真正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严歌苓的雌性叙事,既指以雌性的视角展开叙事,也指严氏以雌性气质为生命本性存在情态。由此,严氏在正史书写的历史缝隙之中,消解时代意识形态的本质力量,勾勒严氏视域中的历史本相:自在、自然、原初态的生命活出的生活构成着更鲜活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