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在阿马尔那时代的近东大国外交中,使节可分为信差、一般使节和特使三类,吃苦耐劳、忠诚、机智是使节的基本素质。在外交权限上,使节权力有限,在王室联姻等重大外交事务上往往得向本国汇报和请示。在外交豁免权上,阿马尔那时代的使节似乎还不能享有这样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阿马尔那时代之前的近东各国在北叙利亚的争夺是阿马尔那时代近东大国关系的序曲。在阿马尔那时代,近东各大国以叙利亚为活动舞台创造了多极化的政治格局。此时期近东政治格局更加多极化,由三极(埃及、米坦尼和巴比伦)转变为四极(埃及、赫梯、巴比伦和亚述)。格局转变的主要推动力来自赫梯和亚述。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如下三组外交关系:埃及、米坦尼与赫梯外交关系,埃及、巴比伦与亚述外交关系,埃及、亚述与赫梯外交关系。埃及是维持近东大国多极化格局的拱顶石。  相似文献   

3.
印度一直钟情于自己民族长久以来的大国梦。为此,印度的外交战略必须服务于作为整体目标的大国战略。而现实是印度面临的外部现实不容乐观,印度与美国、俄罗斯、中国、巴基斯坦等国关系现状都不如人意,印度的外交理念也使其外交实践难脱困境。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和世界两极格局解体后,江泽民审时度势,积极倡导世界多极化,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亲自领导并参与“伙伴战略”的实施,从而开创了中国外交新局面。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先后与俄、美、欧、日等大国或国家集团建立了各种各样的“伙伴关系”,既为国内的经济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又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负责任、有影响力、有建设性作用的良好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5.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国内国际局势,深谙世情国情变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和实践取得新的突破。特蕾莎·梅、马克龙英法政要密集访华,让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得以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文章以此为背景,对中国大国外交的特色、坚持和主张,以及新时代的新要求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已经成为一种特定的政治话语表达方式,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长期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而形成的中国话语。实质上是基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体现出来的阶段性特点。"中国特色"具体到外交方面,是指我国外交受地缘条件、历史现实、国家性质、基本国情、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表现为中国作为"大国"的特色、中国历史的特色、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特色、基于中国国情的特色和中国文化传统的底色。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继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面对风诡云谲的国际环境,重新定位大国外交战略,制定新的大国外交策略,有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和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东问题一直是俄国外交的中心,1875年,爆发了东方大危机,俄为了使局势向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采取了一系列外交活动,本文就此期间俄国的外交政策的变化加以探讨,分析其对自身及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斯特莱斯曼在1923年到1929年期间担任德国魏玛共和国的外交部长,他充分利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之间的矛盾以及协约国与苏(俄)联的矛盾,积极推动德国摆脱战败国的屈辱地位,重新成为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使德国在1929年重新崛起。斯特莱斯曼的外交策略为德国魏玛共和国恢复大国地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21世纪以来,我国外交战略几经调整后,变得更加开放、务实、自信、灵活与成熟。在国际上,我国通过积极开展大国外交,实施大周边外交,联合发展中国家等外交战略凸显"大国意识";在国内建立开放的外交机制,设立领事保护机制,加强具体护民措施与行动突出"为民意识"。调整后的外交战略从整体上为我国在全球化时期的发展积极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揭开了我国外交史上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1.
柏林会议前后十余年间,俄国近东政策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避免外交孤立,保证黑海两海峡的安全和确保俄国在保加利亚的优势地位。1878年柏林会议召开,俄国迫于列强的压力,将《圣斯特法诺条约》提交会议讨论。结果保加利亚被肢解,但俄国获得了在保加利亚的绝对优势影响,虽然它同时失去了巴尔干诸国的支持和同情。  相似文献   

12.
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主线与宗旨,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与基本特征之一。在众多外交活动中,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所展现出的风采是:为了大国使命,满怀大国胸襟,履行大国担当,为开拓出一片"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新天地而努力。  相似文献   

13.
周方银 《高中生》2012,(34):35-36
目前存在一种"机会窗口"的观点。某些自认与中国有矛盾的周边国家认为,中国迟早会取得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从长期看,时间对他们是不利的。但从中短期来说,中国在崛起以前有一个相对脆弱的时期,在这个时间内对中国发难,可能是最好的时机。这样一种认识,导致中国周边的一些问  相似文献   

14.
日本实现政治大国的梦想由来已久,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实力继续加强,大国意识更是强烈抬头。为了实现其战略目的,如何窃取拥有巨大经济价值和战略地位的钓鱼岛就成为了日本政府政治大国进程中的重要步骤。随着政治大国步伐加快,日本政府对钓鱼岛政策越来越强硬,进而想全面合法拥有钓鱼岛。  相似文献   

15.
论日本“北进”战略实施中的大国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北进”战略思想实施过程中发生了三次重要事件 :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干涉苏俄革命。日本在短短几十年里 ,从一个被侵略的弹丸岛国突变为东亚强国 ,加入欧美列强 ,侵略周围邻邦弱小国家。其原因除日本始终坚持扩军备战、武力征服方针之外 ,更重要的是与日本充分利用地缘政治的优势 ,广泛与大国结盟 ,充当大国角色有很大的关系。一句话 ,国际力量的纵容和支持是日本“北进”战略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从陈言力促驻外使节制度形成,吁请变革觐见礼仪制度和建言改进外交人员选派制度三个方面阐述了晚清著名思想家、外交家薛福成对我国近代外交制度的建言及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基于我国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及时提出的精细化管理、精品制造理念,也是针对中国正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时间点、产业正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的分界点和当前中国制造业严重缺失工匠精神的问题点,提出的培育大国工匠精神的新要求和新任务。一、后工业化时代下的大国工匠精神之内涵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周恩来作为开国以来第一位外交部长,在中国的外交史上书写了光辉灿烂的新篇章。他的独立自主、平等相待的外交思想,为当时刚刚建国的中国赢得了国际的一席之地。他的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的和平外交思想,为在国际社会中处于较为孤立位置的新中国获得了更多国家的认可与支持。他的人民外交更是拉近了各国人民之间的民间友谊。这些重大的外交思想不仅在当时对中国产生了重大意义,也对当今的中国处理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以及构建和谐世界具有重大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外交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外交思想的形成,发展变化,走向成熟伴随了他革命的一生。毛泽东的外交思想是灵活的、务实的,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它长期作为我党我国的基本方针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指导意义。今天,当历史已迈进崭新的21世纪时,毛泽东外交思想的指导意义并未因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丧失。相反,发掘其中的精髓对于当今我们制定更加合理、更加适宜的外交政策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政治时代,城市在国际、国家和自身三层动力的驱使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国际交往模式——城市外交。城市外交承担着经济、政治、文化三种职能,与中央政府外交形成"共赢"的局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