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唐代宗至五代时期,平卢军节度使兼押新罗渤海两蕃使驻山东半岛青州,受朝廷之命负责新罗、渤海等东亚诸国使者出入境的护送及其它外交事务。押新罗渤海两蕃使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在唐朝建立及发展过程中,蕃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受到了唐朝的册封或得以授官,安禄山就是典型代表。从"捉生将"到"员外左骑卫将军",安禄山完成了士兵到将军的转变;开元末至天宝初,更是一路急升,历任都督、刺史、经略使、节度使,对平卢、范阳地区的掌控壮大了他的军事实力。此外,安禄山还曾被授为大将军、御史大夫等,也是唐史上首位由节度使封王的人。以上封授事件是唐朝蕃将制度官爵制度的体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起到了不同的作用,为"安史之乱"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3.
唐代营州不但是中原通往东北的交通要道,而且还是联系东北少数民族的中心地带,尤其是唐在营州设都督府和平卢节度使后,营州就成为唐管辖东北少数民族的军政重镇、东征高丽的后方基地、东北民族融合的中心。  相似文献   

4.
敦煌县博物馆藏《大唐都督杨公记德颂》碑(简称《杨公碑》)与莫高窟148窟前室之《大唐陇西李府君修功德碑记》(简称《大历碑》),是属于同一时期之碑刻,由于残缺,其撰写人姓名均已湮失。经初步考定,《杨公碑》所颂之杨公为河西兼伊西庭节度使、沙州都督杨休明,他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死于任上。因此,这块碑应立于此时或其后不久。碑文首行残存“……冥安丞…支度判官杨(?)”等字迹,应为碑文作者之题名。冥安即汉敦煌郡冥安县旧地,唐置瓜州于此,属河西节度使。由于这一时期之河西史事很少见于记载,这位“冥安丞”杨某亦不知为何人。它只是为我们提供了可为推测的线索。  相似文献   

5.
唐代统领边防军的机构称之为道,即相当于现今设在边疆地区的军区。道的最高军事长官最初称总管、大总管、或者称都督、大都督,系临时设置。至唐睿宗时正式确立军区制度,原来的总管或都督变成了节度使,奉命驻守边防,开元二年(714年)为了备御吐蕃巩固西北边防,设立陇右节度使,治所在今青海乐都。其下辖临洮、河源、白水、安人、振威、莫门、宁塞、积石等11军,绥和、合川、平夷3守捉,领兵7万5千人。  相似文献   

6.
隋唐时期,今甘肃天水市被称为秦州,其治城是陇右东南部地区的经济、政治、交通、文化中心。隋唐300多年历史中,在秦州先后建置有秦州总管府、秦州都督府、秦成两州经略使司、天雄军节度使司等地方高级管理机构。秦州因其所处的重要地位,成为隋唐中央政府经略陇右东南部地区的桥头堡,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破坏性最大、负面影响最深的事变之一,而安禄山则是造成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作为自幼丧父的安禄山,何以能够由社会底层的“牧羊羯奴”很快爬到身兼平卢、范阳和河东三镇节度使的高位呢?原因固然很多,但重要的一条,就是唐玄宗的孤独为安禄山的发迹创造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归义军时期敦煌的营田及其管理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归义军政权是晚唐五代宋初的一个特殊藩镇。它与其他藩镇一样,也设有“营田使”及其管理系统。归义军的营田使也由节度使例兼,并由中原王朝授予,但其主掌的营田既不是“营田务”之营田,也并非边境屯田,而主要是指经营土地,即境内土地的分配、授予、请射、对换等。除了归义军节度使例兼“营田使”之职外,其下各州还有具体管理营田的官员——“都营田”或“营田使”及其具体的主事者——“营田”。  相似文献   

9.
根据<京兆翁氏族谱>及敦煌文献的记载,晚唐昭宗朝,翁郜曾先后以河西都防御使和河西节度使的身份兼领静难军节度使.虽然宁节度曾被唐僖宗赐号静难军,但此军号很快即被取消.所以,翁郜所兼领的静难军并非宁节度,而应是唐政府以旧有之军额所新设置的藩镇,其辖区当为陇右地区的河、兰等州.  相似文献   

10.
营州是唐王朝在东北地区的重镇,是东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营州农业发展并不落后,先进生产工具的使用,促进了营州农业的深耕细作,扩大了耕地面积,促进了营州农业的发展.营州地区多民族杂居生活,畜牧业比较发达,尤以养马业最为兴盛.营州的手工业以制陶业为主.唐代营州商业发展很快,商品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营州与西方国家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唐王朝发展经济的政策和营州重要的地理位置客观上推动了营州经济的发展.朝阳地区出土的唐代文物,为我们研究营州经济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1.
九江,古称浔阳,地处长江中游南岸。远在中唐时,浔阳城西滨江处,就有琵琶亭,它因我国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著名长诗《琵琶行》而得名。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在长安任左赞善大夫。六月三日,长安城里发生了一桩震惊全国的凶杀事件,平卢节度使李师道等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刺伤御史中丞裴度。白居易义愤填膺,立即上疏“急请捕  相似文献   

12.
位于大凌河畔的古营州(朝阳),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原与东北,东北亚与中亚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尤其在隋唐时期,营州由于地理优势的明显与多民族的开发,使其一度成为辽西地区乃至中国东北最重要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的核心。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今天的朝阳地区就陆续发现了大量隋唐时期的墓葬,截止到2010年为止这一地区隋唐墓葬发现的数量多达205座之多。我们从这些墓葬中出土的琳琅满目数以千计的各类随葬品中,透视出曾经辉煌和灿烂的文明印记。梳理和综述这些研究成果,便于我们深刻的理解和把握隋唐时期营州究竟处在怎样的历史地位,以及其对周边地区影响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3.
十六国时期的都督诸州军事制度上承西晋下启北魏,对于各政权巩固统治、进攻敌国、招抚周边势力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战争的需要,都督诸州军事不但掌握了治军权还兼领统民权,且常通过加授散骑常侍、侍中、将军等职衔来显示所授都督诸州军事者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典诗歌《琵琶行》,是唐元和十一年白居易遭受政治打击贬官为江州司马时的作品。这首诗问世后,历代文人学者从不同角度作过不少分析和评价,从中发掘了许多有价值的诗歌创作经验。但是,从人物心理刻划方面来进行探讨的文章却很少;而着力于人物形象的心理描写,使作品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正是该诗的一个突出特点。《琵琶行》是白居易谪贬江州第二年(元和十一年)秋天所作。一年前,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杀。当  相似文献   

15.
曹魏都督制的渊源和定型──兼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魏都督制是在建安年间的战争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曹操权置都督诸军事,以统领、指挥原来互不相属的多支军队。东汉以来有御史监军制度,曹或称都督,但却是监督之职。二者名同而实异。都督制度定型于曹丕代汉即魏帝位之时,史传中有明确记载。曹操为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而权置都督,但对都督的定型则持慎重态度;曹丕鉴于即位时的严重形势,以都督控御诸州军事,稳定政局,遂正式确立都督制。  相似文献   

16.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这是南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中开头叙述交代的一段文字。当时,文天祥已“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并且“都督诸路军马”,而众官  相似文献   

17.
南宋时期由于对金作战的需要,都督府、宣抚使司、制置使司、安抚使司等机构都设有幕府。南宋初年张浚出任多为关乎南宋军事指挥的要职如宣抚使、都督诸路军马等,因此张浚幕府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和特殊性,充任其幕僚者地位优崇、多为兼职或可兼他职,长久跟随幕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幕府不仅职能广泛,且能够行使便宜处置之权,对抗金全局及地方政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平卢军驻北方时,得马非常便利,而广征西北马、突厥马、护真马为坐骑,军事实力雄厚。浮海南下后,沿用北方优良马种。同时,引进渤海马,又培养了汝南马,甚至训骡为骑。马匹品种的改良,巩固了平卢诸藩镇的军事地位。在黄淮畜牧业的发展中,南下平卢贡献卓著,影响及于后世。朱温在争霸战争中,逐步吸收平卢诸镇军队与马匹,军事实力大增,从而为统一北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平卢军的南下,促进了农牧业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指南录)后序》开头云:“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教参”将“都督诸路军马”当成一个动宾短语,解释为“统一指挥各路兵马”。笔认为,这样解释不妥。  相似文献   

20.
S.4654晚唐《莫高窟纪游诗》新探张先堂S.4654是一个抄写于五代后周时期的内容十分丰富的长卷。卷中保存有多篇唐、五代时期的文学作品,如此卷正面所抄的《萨诃上人寄锡雁阁留题并序》、《唐故归义军节度使衙前都押衙充内外排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