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榕 《考试周刊》2014,(68):1-2
教育政策的价值特征在现象形态上表现为一系列价值选择。本文依据我国进城务工人员异地高考政策的文本进行编码分析,得到目前异地高考政策的表象层面的价值选择目标是保障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利和升学机会,并逐步完善我国高考制度;深层本质层面的价值选择为完善社会流动机制,缓解部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2.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对湖北、河南、安徽等省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的专门调查,并结合全国已其他省市的调查研究,从制度层面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公平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从制度上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3.
价值观问题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道德成长的首要问题。了解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价值观现状及其问题,分析其原因,从多个不同的角度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价值观引导和教育,是促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道德成长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4.
从南京"彭宇案"到佛山"小悦悦事件",全国正逐渐掀起一场关于道德是非的大讨论。文章在对导致出现"见死不救"道德缺失现象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从社会养老保障、国家立法、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等层面提出了道德救赎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5.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道德成长问题不仅关乎其个体身心健康发展和家庭幸福,更关乎社会的稳定和谐,是一个很有价值却被边缘化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促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道德成长应着重解决好以下问题:关注真实道德冲突,关注其螺旋式成长路径和多元化发展主题,发挥学校教育作为主要助推力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晓瑜  孙业 《教书育人》2013,(21):19-21
随着国家对于民生问题的日益重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这一弱势群体开始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今,已有相当数量的专家和学者将研究的视角转向这个群体,比如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的研究就较为深入。但目前国内学者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道德成长方面的研究还不丰富,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道德成长的本质和道德成长的内容,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研究匮乏,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道德成长所依存的社会环境尚未有全面而深入的调查。由于不能提供  相似文献   

7.
无论从义务教育的性质还是从实现社会公平的角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经费负担问题都是一个需要迫切关注的问题。对此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人口流动已经不可逆转的背景下,政府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的财政责任,特别是输入地政府应负起主要的责任,保证他们公平接受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教育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将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扩大教育资源并统筹配置,改善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办学条件,积极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创造条件,切实保障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公平的高考制度是保障高考公平的前提.高考移民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及其异地高考需求看似先后出现的两大不相关现象和群体,但实质反映的是我国高考机会和权利等利益分配制度在设计和变迁时应对公平的顶层性缺失.因此,高考制度的变迁只有以公平正义为导向,首先剥离隐藏在不同户籍背后的高考特权,均衡配置商考资源,从国家、社会利益而不是局部地区或个人私利最大化角度进行设计变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和防止再出现类似两者的有悖教育公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进城务工人员的“家庭式流动”数量日益增多,对其城市适应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从对昆明市280户进城务工人员家庭的研究结果来看,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在经济、社会和心理三个层面的城市适应总体上还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存在着诸多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阻碍因素,需要从国家、城市、进城务工人员三方面入手,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家庭的城市适应性水平。  相似文献   

11.
作为社会转型期衍生出来的"道德胁迫"现象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出现,而尤其以慈善捐赠活动中的胁迫现象居多。"道德胁迫"是一方以道德名义迫使另一方做与道德相关之事,具有强制性、群体性、有限性等特点。"道德胁迫"是传统道德观念的回归、慈善文化缺失的弥补、社会保障措施的填充,有其依存的合理性的观点,化解"道德胁迫"的途径可以归纳为制度和舆论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问题的凸显,理论界和教育实践领域均对异地高考给予了高度关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存在正负两方面的功能。从正向功能来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公平,促进合理化的社会流动,减少群体间的对立冲突;从负向功能来看,其推行过程中的政策不协调损害政府公信力,为"高考移民"制造了便利,对人口流出地的经济、教育产生了冲击。  相似文献   

13.
魏山  周珊 《教育导刊》2013,(11):15-18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问题的凸显,理论界和教育实践领域均对异地高考给予了高度关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存在正负两方面的功能。从正向功能来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合理化的社会流动.减少群体间的对立冲突;从负向功能来看,其推行过程中的政策不协调会损害政府公信力,为“高考移民”制造便利.对人口流出地的经济、教育产生冲击。  相似文献   

14.
由于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地位、身份特征和工作性质,使其子女在受教育权利的保障上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进城务工人员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对整个中国未来的发展将会产生深层次、潜在的不良影响。应该高度关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受教育权利问题,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帮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15.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自2008年以来,上海市探索逐年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收非沪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比例,逐步试点在本市中职毕业的来沪从业人员随迁子女就读高职的政策,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6.
道德权利是人们在一定的道德关系中所具有的自由选择、自尊受益及被社会公正评价的权利。市场经济孕育出人们自由平等的独立要格,道德权利日益凸现。忽视道德权利,将会导致道德建设缺乏广泛性,加剧道德领域的不公平现象,使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很难平衡发展。在现时代,凸现道德权利已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进城务工人员作为经济发展的新生群体,对其子女的教育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和谐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文化适应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对他们进行教育,实现教育公平。文章通过探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分析了相关研究现状,指出影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文化适应的若干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8.
当前对于大学道德领导与"德治"的研究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从社会背景与时代动因的角度分析:经济社会的"道德缺失"引起了人们对道德问题的反思;行政管理中的"道德缺位"引起人们对"以德治校"的重视;大学道德的退化与大学精神的衰微是大学"德治"的时代动因;当代思想家"德治"理论的探讨和实践的探索,引导我们步入新的视阈;大学治理的当代困境是"德治"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贯彻效率与公平协调的原则.是社会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当前,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贯彻效率公平原则,已显得极为迫切。在道德建设中.必须处理好权利与义务、道德理想与现实、为人民服务与按劳取酬、社会公平与个人公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期导读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度极高的问题。中央政府于2001年出台的"两为主"政策即是为了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法律权利。本期特别策划相关专题,围绕"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