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北京市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北京市社会大课堂活动承载着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实践育人、整体育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的重要使命。朝阳区管庄学区借助社会大课堂的广阔平台,将资源应用和学科教学、校本课程相结合,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经验交流和示范引领,为学生的成长拓宽了实践与创新途径,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创造了机会。  相似文献   

2.
“大思政课”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发展的新动态和新形态.实践育人是“大思政课”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思政课”视域下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体系,要建好“大课堂”、搭好“大平台”、用好“大资源”、讲好“大故事”,注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性互动相结合、校内资源与社会资源相统筹、拓展教学内容与丰富实践教学形式相结合.通过深化育人理念、优化课程设计、统筹教学资源,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3.
王建庆 《小学生》2010,(12):42-44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一个具有丰富、悠久、淳厚的自然、人文资源的社会,更是一个育人的好课堂。处在农村山区的小学在这方面有其自身的优势,因为地处山区,往往有更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如果好好地挖掘利用,可以成为很好的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东城区以“社会大课堂”项目为契机,以东城区“蓝天工程”工作为依托,着手开发与利用“社会大课堂”资源,在实施三级课程上展开研究。研究中,项目组实施“边研发、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的推进策略,最终形成四个群组的初步成果,更尝试构建了“东城区小学社会大课堂课程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最为突出的有三点,一是三级课程的整体落实;二是处理好社会资源与学科对接,学科体系与学科融通的关系;三是使社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科学合理,实效性强。此外,东城区还尝试创新资源开发的策略和创新符合“社会大课堂”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5.
“大思政课”是基于立德树人目标下实施的系统化的课程,包含大课堂、大教材、大时空等课程要素。“大思政课”理念突破了传统课程的局限,拓宽了课程视野,以更宏大的视角深化对思政课的认识。构建“大思政课”生态体系,以整体目标实现各方力量协同育人,以学科大概念引领思政课教学与社会现实密切联系,以能力进阶促进各类思政资源协同配合,不断推进思政课发展。“大思政课”建设有利于促进全面育人价值的实现,推进课程资源开发及课程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参考》2013,(17):I0002-I0002
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四小学在社会实践中挖掘育人资源,树立“大教育观”,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逐步将其发展为学校独有的一门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勘查工程工科基地班紧扣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两条主线,推动实践育人制度化、常态化、科学化,形成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序对接,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有机融合的实践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从2007年酝酿,2008年9月1日正式启动。这一工作使学生可以跳出封闭的教材和课堂,与自然、社会有机交融,这对于密切教育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完善课程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是基于学生实际发展需要和社会长远发展需求,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尊重个性人格、开发智慧潜能、促进主动发展、培养态度能力为主要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依赖于学校、社会与家庭的配合推进。构建"小学生·大课堂"社会实践模式是探索学校、社会与家庭合作育人机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神木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实际,构建了具有高职特色的三全育人体系,实施“12345育人模式”,即贯彻“大思政课”建设要求,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以完善学习培训体系、教师评价体系、教师业绩体系推进教师队伍建设,面向爱国、忠诚、敬业、责任目标,整合黄河文化、长城文化、杨家将文化、神府红色文化、国防教育资源。要完善三大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多元课堂强技厚德,助力职教人才培养;重视育人共同体共建共享,汇聚合力同向同行;整合五大特色资源,强化主题活动文化育人。  相似文献   

11.
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个全方位、大格局的重任,需要全员参与、协同配合,全过程坚持不懈、始终如一。校友资源是高校发展重要的社会资源,开发校友资源育人功能是高校在现有育人体系下向社会的延伸。校友资源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独特优势,但在全员育人创新路径、全程育人长效机制、全方位育人资源整合等方面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解决校友资源协同"三全育人"现实问题,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维度出发,以校友榜样为教育载体,增加校友与学校的双向互动,搭建校友资源与社会实践融合平台,切实发挥校友资源在高校育人育才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思政课”视域下红色资源育人是当前立德树人重要的时代课题。深入探索回答这一课题,有助于赓续红色血脉,整合优质资源,培育塑造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要突出重点,着重将红色资源展陈的历史成就、呈现的英雄形象、蕴含的建党精神、绘就的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在重点融入中深化“大思政课”育人。新时代,要加强红色资源的科学保护,深化红色资源的系统研究,打造红色资源的精品展陈,拓展红色资源的实践活动,从而不断提高红色资源的育人实效,传承好红色基因,确保时代新人茁壮成长,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课程改革的根本在于从学科知识教学向学科育人转变,而学科育人的实现亟须新的学习环境的支撑。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以“生活实践场域”的构建为突破口,探寻高中学科育人方式变革的有效路径。包括构建学科育人模型,系统设计高中学生生活实践场域;多维开发校园、区域、社会的实践资源,重视师生对课程资源的自主创生;挖掘提炼场域实施策略,实现场域与课堂的双向供给。  相似文献   

14.
社会实践育人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有效途径。福建省高校坚持政治引领,厚植社会实践育人的思想沃土;聚焦融入融合,促进社会实践育人提质增效;注重强基固本,夯实社会实践育人体制机制,为写好社会实践育人“大文章”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社会大课堂 师生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中心小学于2009年9月正式建校,自建校来一直秉承“乐学乐行、身心两健、做现代中国人”的育人目标。在市区“引领学生走入社会大课堂”精神的指导下.学校本着充分实践、尽情展示、体验成功的原则.自建校之初就逐步规划、实施社会大课堂研究工作。这项活动的开展满足了学生多元的社会实践活动需求.同时也为学校课程改革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实践资源.从而最终服务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党和国家历来非常重视高职院校的实践育人工作,而红色资源是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育的有效渠道。广西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育人具有独特的价值意蕴。但是存在发展理念偏差、长效性不足,专业融合度低、参与范围不广,融入深度不够、实践合力尚未形成,创新度不够、教学方式方法亟待创新等问题。基于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建议从确立正确的发展理念、提升与专业学科契合度、创优实践育人实施方法、打造多层级的实践育人平台等方面进行路径优化。  相似文献   

17.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长久工程、国家工程,需要以协同思维为指导,以思政课程为中心,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的一切育人主体广泛调动起来、育人资源有效整合起来、育人机制普遍建立起来,形成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格局,发挥合力育人的最大效应。从现实来看这一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格局尚未完全形成,突出表现在大思政课协同育人主体尚未广泛调动、资源尚未有效挖掘整合、机制尚未普遍建立。据此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构建,包括广泛调动大思政课协同育人主体、有效挖掘整合大思政课协同育人资源、普遍确立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18.
林美玫  苏超 《文教资料》2020,(9):129-131,158
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不仅关系到个人的人生走向,更关系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高校共青团,要从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青年成长成才发展规律的视角、共青团改革的视角、基层团组织的视角,深入开展红色社会实践的育人机理研究。通过深入挖掘共青团思想引领功能、注重实践顶层设计和精准指导、建构红色育人阵地和平台建设、形成红色社会实践品牌特色、打造系统科学的红色实践育人模式,探索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红色社会实践工作新格局,形成红色社会实践指导、实施、合作方面的系统协调机制,突出高校共青团的组织优势,构建以青年团员的思想成长为目标的红色社会实践科学评价机制,借助思政课堂的主阵地优势,构建红色社会实践的扁平性常态化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9.
“大思政课”建设中的社会参与表现为积极引入社会实践主体、调动社会资源、构建合作平台、建立师资队伍、借助社会评价等实践活动方式,实质在于调动各种具有育人效应的社会要素,尤其是调动多元社会主体,完成“大思政课”的社会性建构。“社会参与”反映了社会元素介入思政课的具体实践过程,各种具有育人属性或功能的社会性元素直接或间接地介入“大思政课”?的构成、实施和评价等具体环节之中。“大思政课”建设中的社会参与需要坚持全域性原则,扩大思政课的社会覆盖面以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坚持差序性原则,各社会要素差异化且有序化地参与“大思政课”建设;坚持转化性原则,对各种社会资源和力量进行及时有效的课程转化;坚持生态性原则,支撑各社会圈层形成合理的育人生态。  相似文献   

20.
社会实践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社会实践存在评价环节不受重视的问题,原因既包括学校对社会实践认识不足导致的评价意识不强,也包括客观实践资源有限导致的评价目标模糊,另外还有评价支持系统的缺失,这都要求整体构建社会实践育人体系。不同于信息化的单向融入,数字化与社会实践的融合为应对育人困境提供了一种思路: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社会实践个性化目标制定,实现社会资源整合和实践过程管理,实现社会实践与学生终身发展之间的、长期的关联性评价。在数字化背景下,需要使评价得到应有的重视,关注社会实践各个环节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完成对社会实践育人体系的整体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