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二月的南大校园,乍暖还寒。刚刚开学的师生们忧心忡忡地传递着这样一个消息:哲学系孙伯教授再次病重住院;学界同仁和孙先生的弟子们也纷纷从北京、上海、广西、河南等地赶来,看望这位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前辈和良师,祈盼孙先生能再一次战胜死神。2月23日,孙先生用尽生命最后一份力气,告别他心爱的讲坛和弟子们,与世长辞。噩耗传来,殡仪馆前各界人士排起长队,默默为孙先生送行,感念这位集道德文章于一身的老人的学问品行……50多年前,选择了马列。兹此,他守护思想,一以贯之1930年,孙伯生于革命老区江苏泰兴。在先辈们浴血奋战的土壤上,度过了… 相似文献
2.
周宏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20(1):6-10
孙伯鍨先生在专著《卢卡奇与马克思》中,以马克思的基本理论原则对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和《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问题》中的思想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评价,得出了自己独到的卢卡奇观。这一“学术性”研究,既阐发了先生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见解,也体现了他对于现实社会生活的洞见。 相似文献
3.
林宝全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6(4):113-115
林焕平教授在中国文坛已辛勤耕耘了整整70个春秋。作为一名“左联”的老文艺战士,半个多世纪以来,他虽然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吹打,而今已年届九旬,却仍然常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自励。晚年,他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忍受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痛苦和重重困难,争分夺秒,夜以继日,笔耕不辍,在助手的帮助下,撰写一篇篇当代文学问题的评论,系统地整理、编撰多年来积累的文稿、笔记、书信、日记。他的著述甚丰,有哲学、文艺学、美学、教育学的编著、专著和教材,有各个历史时期针对文艺界现状撰写的文艺评论,有国际政治时事评论,有诗歌、散文、小说的创作,还有大量的译著。近年来他的文集10卷、译著集5卷、编选著作集5卷均已先后正式出版。他呕心沥血,以上千万字的著述成果,奉献给他所衷心热爱的祖国、人民和党。卓然的成就,不仅使他蜚声于国内文坛,而且在国外也享有盛誉,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的《世界名人成就录》、美国传记研究所出版的《世界五千名人传》均收入了他的名迹,并推选他为80年代最受尊敬的学者之一。 林老著述的一个显著功绩,是他坚定不移地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为传播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而奋笔终生。他不愧为我国一位老而弥坚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为祝贺林老文学生涯70周年,本文拟着重从两个方面评介林老在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上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孟浩然是盛唐田园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之一 ,作为一位终身布衣的山水诗人 ,他诗中以清幽淡远的景致为多。诗人一生面对大自然 ,或放声高歌 ;或浅吟低唱 ,成功地创造出了一个恬淡、幽清、旷远的意境及与此意境相协调的风神散朗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从而形成了以清美淡远为主的艺术风格 ,为万紫千红的唐代诗苑增添了一朵风韵独标的奇葩。孟浩然作为一个盛唐诗人 ,在诗中表现了多方面的审美追求 ,他的山水诗表现出多种色调和风致。但作为一个杰出的艺术家 ,他又有自己鲜明而突出的艺术个性 ,以及独特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 ,能在万象纷呈的自然美… 相似文献
5.
刘金龙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6,(3)
翻译这个术语,对于很多人来说,觉得既熟悉又陌生。人们在讨论语言翻译的时候,总喜欢引用《圣经·创世纪》里面那则通天塔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说,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的。但是,他们想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要为传扬他们的名而免得他们分散在全地上。然而,这一切引起了耶和华的不满,他主张打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言语彼此不同而无法交流,这就是通天塔和重建天塔的故事。正是因为有了不同的语言,人们要互相交流,就必须打破语言间的隔阂,于是翻译就显得尤为必要,这也正是翻译的艺术性所在。人们都认为,翻译不仅是一门深奥的… 相似文献
6.
2013年4月12日,梁志粲教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4月17日,我才从北师大教育学部刘爱华老师那里获悉此噩耗,感到万分悲痛。我当时问刘老师我能否参加追悼会或追思会?刘老师告诉我,所有这些工作都已经结束了,梁志粲教授的后事办的非常简单。我感到十分遗憾!惟有写一篇追思的文章,表达我的哀思。 相似文献
7.
8.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1):F0002-F0002
孙德彪,男,1957年生,汉族,吉林省前郭县人。1986年6月于吉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本科毕业,1997年7月北京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市场经济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3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曾先后担任吉林特产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吉林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北华大学党委副书记。 相似文献
9.
田增科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1981,(11)
走进老作家吴伯箫同志的书室,我便看到在吴老坐椅旁边的几案上,放着一叠本刊开展评书活动所印发的各期《简报》。吴老告诉我说:“这些《简报》,我都看过了。你们的活动得到了教育部、团中央的支持,这很好。这说明大家很重视学生课外阅读问题。我跟苏灵扬同志谈起过,语文教学,不认真抓住课外阅读这一环不行。你们在刊物上开展评选‘我所喜欢的十本书’活动,这不唯对学生读书是个推动,同时对于作家写书、出版社出书,教师教书、也会是个很好的推动。一环抓住 相似文献
10.
陈正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5)
在云南省巍山县庙街盟石,有一个“名士村”,因为明末在这里生长了一位高风亮节的诗人陈佐才,后人为纪念他,就这样称呼该村,至今不变。陈佐才,字翼叔,是云南诗坛上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反映了明末清初尖锐复杂的民族矛盾和频繁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描绘了滇南山水花木之胜,表达了诗人对故明的忠贞,感情炽烈,寄托深刻,矫健遵劲,不拘格律,“诗中有古人未曾及者,君能及之;有今 相似文献
11.
筚路蓝缕 学而不泥——著名翻译理论家吕俊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俊教授在提出"建构主义翻译学"这个理论时,以美国科学社会学家R.K.默顿所提出 "科学社会学"的思想为指导,即运用"共识性真理",承认在不同时期的共识具有真理性.他指出建构主义实质是一种社会学理论,即把知识和科学纳入社会学的领域来研究,强调知识是由社会、文化与个人相互作用而建构起来的,而不是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强调建构翻译学理论要关注语言问题,因为语言问题才是翻译研究最重要的问题,其他因素都通过语言才能起作用;强调哲学在"建构主义翻译学"理论建构中的基础性地位;同时要注意吸收旧有范式中合理的部分,批判并摒弃其不合理的部分等等. 相似文献
12.
清晨,走进山东师范大学美丽的校园,在来来往往的人流里,你会很容易地认出踏山归来的李衍柱教授。他身材高大、精神矍铄、气度非凡,脸上似乎总带着一丝浅浅的笑意。当然最与众不同的还是他走路的方式。晨练归来的人们往往是悠闲的,可已逾古稀之年的李老师总是大步流星、目不斜视。你能强烈地感觉到有很多重要的事情正在前面等待着他,他的思维正和他的脚步一样的敏捷活跃,一种令人钦羡的活力正充满着他的全身…… 相似文献
13.
记忆中的杨金砖先生给人的感觉仿佛是一种不修边幅、放荡不羁、才识过人、亲切谦逊的形象;一种很男人很力量的潇洒。而其心中的那般纤细之情与其婉约之水则是从他的诗集《寂寥的籁响》中读来的。* 在一个寂寥的日子,黑夜从大地升起,捧读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金砖先生的《寂寥的簌响》,一种闯心的感动扑耳的簌响穿越浓重的黑幔飞来了,静谧的夜的倦意在诗意的诗集中逃遁…… 《寂寥的籁响》共分三个部分。其后两部分为旧体诗词,有五十余篇。《倒映闲池》、《凉风漫弄》像古典隔帘的仕女,像持剑的豪侠,仿佛有些遥远。因为旧体诗词的年代… 相似文献
14.
在肥城市孙伯中学的语文教研组里,有一群这样的老师,他们汲草根文华,立风雅品牌;采百家所长,富金巧视点。凭借对教育和语文教学的热情,他们在这所农村中学里辛勤耕耘,日复一日,年胜一年……乡土实践:丑小鸭的引子毕竟地处农村,诸如资金短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问题由来已久,行进之路宛若羊肠小道,荆棘牵绊难免,跌撞起伏丛生。 相似文献
15.
生前,他多次拒绝媒体采访;死后,他的故事被人们广泛而自觉地四处传扬。他,就是我国人体解剖学专家、第四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原主任、一级教授李继硕。80岁高龄他依然坚守在三尺讲台2000年秋季的一天,不少青年教师和机关干部听说李继硕要给300多名本科生上大课,纷纷前往观摩。 相似文献
16.
《黄河之声(科教创新)》2015,(13)
歌剧《卡门》是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的代表作品,在世界歌剧舞台上经久不衰,是歌剧中剧情与音乐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的作曲家用三首咏叹调——《爱情像一只自由的鸟儿》、《塞维利亚老城墙旁边》、《听铃声响得多美妙》,将热情、坦率、狡猾、敢作敢当和崇尚自由的卡门刻画的淋漓尽致。本文将从音乐特点、卡门的心理以及演唱处理等三个方面对咏叹调《听铃声响得多美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一、构建文艺的生态平衡
李国华(以下简称“李”):孙老师,您好。借着这次您的17卷本((孙玉石文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机会,想请您谈谈您的新诗研究以及您对当下新诗研究的一些看法。您是新诗研究的大家,影响了几代学者跟进的研究,影响了几代学生。您曾经说过,《野草》研究是您新诗研究的一个重要入口。在《野草》研究中, 相似文献
18.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节特别的课就这样结束了,但我的思绪还停在那里。3月31日,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一个面带微笑的老者,走进了六盘水市钟山区会展中心,讲起了故事,这位老者就是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少年新闻学院教授、副院长——张震方教授。张教授的故事像泉水一般涌入了我的心田,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10个闪烁光芒的字在我脑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