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要点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从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着手,使"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创新高校育人模式,以"全程导学制"建设带动其他教育管理机制建设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课题。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计算机学院主动适应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的变化,在本科生教育中进行"全程导学制"育人机制的实践与探索,该模式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社会适应性等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需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从专业设置、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着手,使"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教学已成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深入改革的主导思路,校企共建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产学一体化、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专业以"同桌的你"学生装研发中心为平台,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校企合作真正落到实处,实现企业、高校以及学生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举措,重点在于改革现有的专业培养方案,加强校企合作,创新改革实践环节,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得到加强。从安全工程专业卓越计划教学过程的多层次、工程化、创新化出发,在重点分析安全工程本科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综合采用调研分析、统计分析、工程实践、反馈与评价等手段,提出了以素质教育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独具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实践培养模式、完善的学生创新体系及创新平台和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机制,以期对今后高校不同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外合作办学“双校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高校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扩大高校对外开放程度的根本途径。以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为基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育管理手段、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是科学构建中外合作办学"双校园"人才培养模式应采取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双一流"大学建设,中国教育已全面深入与国际接轨。改革"双能"国际型人才培养方式,创新转型期高校国际型人才培养模式刻不容缓。通过辨析中国高校国际型人才培养体制的现状,借鉴日本高校国际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中国应立足全球化视野,明确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强化校企协同合作,完善配套评价体制层次性、体系性的国际型人才培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李方平 《现代教育》2012,(Z3):41-43
当前,我国正在深入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认真反思当前人才培养的现状,就会发现存在"人文教育"沦为配角、"社会化教育"不到位、"心理健康教育"浅尝辄止、"思想道德教育"有待提高、"法制教育"弱化等问题。对此,要把"以人为本"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要求,创新教学管理模式,突显人文精神,建设和谐校园,有针对性地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9.
张霞 《高教论坛》2014,(8):60-63
选择合适的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包括"订单式""X+Y"模式和"工学交替式"等类型,但地方高校在选用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不少问题。文章总结了吉首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在进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中搭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专业建设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校外人才培养实习基地群和智能库的建设、学生未来职业生涯指导与教学改革的结合、以职业经理人综合素质养成计划为中心的创新创业平台的搭建等;同时指出地方高校在进行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中需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0.
材料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小荣 《教育与职业》2012,(11):109-110
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进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包括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体系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实训条件的改善等一系列工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材料工程技术专业通过"五项措施"改革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五个对接"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五个结合"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改变了社会组织结构和教育生态,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建设。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教育教学的核心要素。本文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地方高校面临的困境,提出用互联网思维推进课程建设,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整合课程资源,搭建教学平台,构建"一体化课程资源",创新"一体化教学环境",完善"一体化学习共同体",推进课程建设和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2.
邓泽 《教书育人》2012,(21):24-25
一专业综合改革中的教学管理改革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载体,是高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立足点,其建设水平和绩效决定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将在"十二五"期间启动实施,以引导高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为有效实施专业综合改革,需要结合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和服务面向等,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以来,基础教育进行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发生了显著变化,给教师教育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出了新方向和新课题。围绕高素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概括了高素质教师教育人才的内涵,明确了创新高素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确定了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培养主线,提出了"一条主线、二个体系、三项结合、五种能力"的高素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出了具有实践特质的"知行合一"一体化实践育人培养体系和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有机衔接的合作培养新机制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4.
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应用型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模式。本文在介绍应用型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当前应用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寻求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为应用型高校深化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提供有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传统教育理念束缚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学科设置不合理、专业特色不鲜明,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等问题,对此,文章梳理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总体思路,并提出了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加强专业设置建设、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考试模式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OBE理念,以学生学习成果和核心能力为导向,结合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发展路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定位、教育目标、教学团队、课程体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进行专业综合改革探索。在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表明,该专业综合改革模式有力推动了专业建设发展,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可为同类高校和专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专业多年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实施以"工学交替"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创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过程的实施、师资队伍的组建、实训基地的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等方面实现了校企全程参与,为高职院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校企共建联合实验室是高校协同创新的实践形式。随着新形势下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探索高校校企联合实验室建设路径和人才培育新模式,发挥校企产学研作用,以新疆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北京苍穹数码有限公司校企联合实验室为例,在共建背景、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内容、校企共建平台、实验室教学运行模式研究和实施途径方面等进行详细的阐述,探索联合实验室教学内容改革和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现了校企共赢,为促进校企进一步合作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深入推进我校"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可以有效地拉动专业、学科、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建设,增强学校办学实力,促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的达成度;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拓宽"三位一体"人才培养平台、培养途径和培养方式方法,把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延伸到课堂教学平台、实验实训平台和校园文化活动平台以外的无限时空间中去。要深入地推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就必须采用有效措施使"产学研"合作教育由"单向合作育人"进入"互动合作育人"的深层次阶段。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述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的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教育必须建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以生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体现与深化。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专业和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模式创新、深化校企合作、学生考核方式创新、管理方式创新有着重要意义。凸显"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就要求高职教育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