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路径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与策略。方法:把2018级护理专业1班和2019级护理专业1班分别设为对照组(n=40)和实验组(n=40),在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授课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由通过医教融合方案培养的“双师型”教师进行授课。教学效果评价采用期末考试成绩和调查问卷形式进行。结果:实验组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期末成绩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习医院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组在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操作能力、带教满意度、护患沟通能力、患者评价5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0.05),临床思维能力方面与对照组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在对教师讲授内容精通、运用临床案例讲解重难点、能够合理使用实训室、实训课堂操作熟练程度、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技能可以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基于“名师空间课堂”的“护理学基础”SCH-SPOC教学模式与效果,在2013级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中随机抽取2个教学班,再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实验组90人接受基于“名师空间课堂”的“护理学基础”SCH-SPOC教学模式,对照组92人接受传统教学模式。课程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主观评价结果及课程综合成绩。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护理学基础”课程综合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90%以上的实验组学生认为基于“名师空间课堂”的SCH-SPOC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传统教学和数字化教学的优势,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及协作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校2017级护理(1)班47名护生为观察组,2017级护理(2)班48名护生为对照组。选取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这个单元作为教学实践内容,观察组护生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护生该单元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结果:观察组护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混合式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对分课堂"在蒙医护理专业《外科护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2017级蒙医护理本科一班的30名学生为实验组,2017级蒙医护理本科二班的30名学生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学生基本情况,P> 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对分课堂。以自编的"外科护理学课程评价表""外科护理学总成绩"评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以及学习效果。结果:实验组课堂表现、学习兴趣、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蒙医护理专业学生而言,对分课堂更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值得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5.
胡佳  向希 《科教导刊》2023,(26):124-127
目的:探讨“理+虚+实+练”教学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方法:选取湖北恩施学院2018级9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以系统抽样的方法分作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45名护生,对照组采用云班课线上辅助+线下教学的教学模式;研究组45名护生,采用“理+虚+实+练”教学模式,完成教学。结果:课程结束后比较2组学生的学习效果、核心能力提升情况,研究组各项数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虚+实+练”教学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应用后,使学生能深度掌握护士的核心能力,获取临床知识与技能。通过“理+虚+实+练”教学模式,课程团队在课程建设成效、人才培养质量、助力教师成长及课程社会服务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学好“内科护理学”是学好临床护理专业课程的关键。为探讨基于UMU移动互动平台“内科护理学”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效果,分别将2018级105名、2017级93名护理学专业学生作为实验组及对照组,2018级同学采用基于UMU移动平台的翻转课堂授课方式,2017级同学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94.3%的学生对该课程这种教学方式的改革表示满意。实践研究表明,基于UMU移动互动平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中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从学生专业思想、教师课堂教学、实验室建设、教材选择四个方面对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作以探讨,旨在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和操作能力,为护理第一线培养大批高级护理“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完善PBL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以提高儿科护理学教学质量。方法:编写完整的儿科护理学教学案例,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将我校2011级高职护理学4个班的学生随机分为两组:2个班采用LBL教学模式作为对照组,另2个班的学生采用PBL教学法作为实验组,课程结束后对比试卷成绩。结果:PBL法试验组理论考试成绩显著优于LBL组,并且前者学生分析案例题的思路明显好于后者,更喜欢PBL教学模式。结论:PBL教学法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应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在中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我校2012级与2013级的60名中医学生按照班级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中医教学,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对中医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教学效果。结果:①观察组学生在病因学、诊断性试验、治疗性试验等方面的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学生病案分析测验成绩、临床技能考核成绩以及学生问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案例教学法"在中医教学中的应用较佳,值得在中医教学中加以应用及普及。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期间开展课程思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改善效果,文章采取随机抽样法,将九江职业大学2020级护理1班学生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模式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将2021级护理1班学生设为观察组,采取课程思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将不同教学方式下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综合能力、教学效果、重点内容掌握程度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观察组学生考试成绩更高于对照组(P<0.05),学生对突发情况应急处理能力、心肺复苏作用机制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高。研究发现,开展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期间,采取课程思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职卫校与三甲医院联合促进外科护理教学模式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级护理专业145名学生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年级护理专业141名学生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院校合作模式进行护理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教学模式。调查观察组学生对教学评价,比较两组学生理论知识评分、实践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对教学评价、理论知识评分、实践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职卫校与三甲医院联合促进外科护理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中职外科护理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可于教学实践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基础护理教学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PBL)的教学模式的效果,为改革教学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陇东学院2013级护理专科班的学生188名,实验组94名,采用PBL教学模式;对照组94名,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结果:实验组学生的基础护理学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护理学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PBL教学模式和LBL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校2009级护理专业两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基础护理教学过程中,采用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作为观察组,采用L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学生满意度、考核成绩以及综合能力。结果观察组满意率为84.38%,不满意率为15.62%,理论考核成绩为88.03±3.17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为91.07±5.94分;对照组满意率为62.69%,不满意率为37.31%,理论考核成绩为82.51±4.62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为84.62±3.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学习能力、技能操作能力、临床思维和推理能力、查阅资料并获取信息能力、护理评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教学模式应用于基础护理实验教学,相对于LBL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理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以及理论和护理操作技能的掌握,提升护理学生的综合能力,值得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在外科护理学教育中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效果。方法:抽取特定时段内我校护理学专业学生40例为研究对象,按教育模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纳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微信公众平台教学,对比分析教学效果、学生外科护理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学生教学效果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外科护理基础理论掌握程度95.0%,对照组仅为70.0%;基本操作掌握程度90.0%,对照组仅为55.0%,两组对比,P<0.05。结论:在外科护理学教育中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将我院2 0 0 9级高职护理专业4个班200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名,在《内科护理学》单元理论课程结束后,实验组在护理实训中心开展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实践教学并进行观察、分析、评价。对照组仍按照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结果"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自觉性,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培养护生独立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病人的身心整体护理能力,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教学法"是培养高职护生合作精神、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及创新思维能力,是提高护生护理执业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中职院校开放式外科护理实验室采用护理社团督导管理的改善价值。方法:对广东省新兴中药学校的开放式外科护理实验室管理模式进行教学改革,以护理社团督导模式进行管理,选取同年级(2016级)护理学生21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105名)应用护理社团督导管理,对照组(105名)采用常规教学管理,比较不同管理模式下学生的外科护理实践能力及实验室管理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学生外科基础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应用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学生实验室自主学习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护理社团督导方式对开放式外科护理实验室加以管理,能够起到促进学生外科基础知识、实践技能操作及应用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7.
目前高职院校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没有根本改变,理论与实际操作脱节、学与做分离。要想实现高职教育高技能、应用型技术人才目标,高职业教育必然选择以形成技能、操作能力为核心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其精髓是“做中学”,即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从亲身体验中学,通过具体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来学,在“做中学”过程中形成技能和能力。“做中学”是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渗透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校护理专业的10级学生,观察组为护理专业5班,对照组为护理专业4班。观察组在《护理学基础》教学课程的基础上,增加职业防护实践课程10个学时,对照组在《护理学基础》教学的基础上,增加2个学时的职业防护实践课程,对两组学生课程结束之后的成绩进行分析,对学生完成8个月实习后的针刺伤情况进行调查,针对观察组学生进行渗透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理论成绩优秀率为64.0%,4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照组学生的职业防护实践操作优秀率为54.0%,26.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学生实习后回校针刺伤调查数据,具有较大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学生的透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满意度调查结果为:满意94.0%,基本满意6.0%,不满意0.0%。结论: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渗透职业防护教育,可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防护知识,提高并强化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职院校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没有根本改变,理论与实际操作脱节、学与做分离.要想实现高职教育高技能、应用型技术人才目标,高职业教育必然选择以形成技能、操作能力为核心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其精髓是“做中学”,即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从亲身体验中学,通过具体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来学,在“做中学”过程中形成技能和能力.“做中学”是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礼仪教学模式,并评价其实施教学效果。将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3届高职护理专业两个班学生随机分为教改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析临床带教教师和住院患者对两组学生护理礼仪技能满意度评价。教改组学生护理礼仪课程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带教老师和住院病人对教改组学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语言、微笑和交流沟通技巧等方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