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构建高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师生关系是一种多因素、多型态、多维结构的关系体系。师生双方不仅具有知识、地位、层次上的差异性,而且存在情感和期待的互动以及评价标准冲突等特点。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四个基本途径是:更新教育观念,坚持教育民主;提升师生素质,践行道德规范;促进师生交往,倡导师生和谐;健全教育法制,规范师生行为。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自主高效学习,快乐健康成长"。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师生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  相似文献   

3.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从社会学"地位—权力情感理论"的视角来看,师生关系是基于教育内容的情感互动关系,是基于平等地位的对话关系,是基于情感认同的相互促进关系。当下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有:师生专注于知识,缺少情感互动;师生地位不平等,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师生间存在代沟,缺乏情感认同等。可以从互动、平等、共游三个维度重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4.
一、师生关系及其情感因素 师生关系,是众多人际关系中较优秀、值得肯定的积极的一种人际关系。其包含的内容可概括为两方面。一是服务于一定的教育目的,并由教育活动所决定的师生教学关系,这是师生关系的本质,具有质的规定性。二是师生间彼此交往和认识的过程中,基于情感的交流而形成情感关系。这是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具有量的规定性。前者表现为教学,后者表现为情感。一定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中,师生关系总被认为是附属于教育活动的某种次生活动,使得师生关系本身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和意蕴无法彰显。其实,师生关系不仅仅是教育的手段,更是教育活动本身,它具有基础性、渗透性、生成性等特点,它同样具有作为教育活动的教育功能和意蕴。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关系的教育功能缺失,可通过建构师生"主体间性"及"对话"型师生关系;培养师生间的情感品质;增强教师与学生的责任感;共同融入教育的"生活世界";花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往等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关系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的核心就是师生之间心理相容,相互间心灵上能彼此沟通、接纳,形成师生互敬互爱,进而形成真挚的情感关系。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教育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的问题。健康的师生关系是发展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学校教育教学和学习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也是学校里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  相似文献   

8.
交往行为理论观照下的高校师生关系异化及其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学说分析高校师生关系异化的原因,作者归结为:交往信息不对称性形成差异性的师生观念;交往方式抽象性导致"失语"的师生交流;交往目的手段化造成功利化的师生关系。由此提出了规正价值观念,以提倡师生交往本性;重视沟通对话,以促进师生相互理解;拓展交往渠道,以增进师生平等交流等回归高校师生应有关系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就是要实现教育民主化。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教师和学生不应该是一种对立的关系,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自身能够在与教师的平等对话后自身得到发展,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形成个性和完善自身人格;另一方面,一个好的教师所实施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得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  相似文献   

10.
正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就是要实现教育民主化。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教师和学生不应该是一种对立的关系,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自身能够在与教师的平等对话后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