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持久战理论的胜利。众所周知,毛泽东在抗战进行了十个月后就提出了著名的持久战理论。其实,蒋介石在抗战时期也提出了持久战思想,他所倡导的是“持久消耗战略”,主张“两阶段”的持久战,注重“向国内退军”和“以空间换时间”,实行单纯防御,把阵地战置于首位,辅之以运动战和游击战,逐次消耗敌军,以求得最后的胜利。  相似文献   

2.
<正>(一) 要明确皖南事变新四军失败的责任问题,首先应该了解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的原因及性质。 蒋介石联共抗日并非真心诚意,而是迫不得已,他想利用抗战之机,削弱甚至消灭共产党的力量,所以,当他实行联共抗日时,内心里就盘算着如何利用抗战之机在适当的时期削弱和消灭共产党的力量,对此,陈诚深有感触地说:“从前,我们在黄埔军校的时候,蒋委员长每次讲  相似文献   

3.
在红军从内战到抗战战略转变的过程中,时为中共最高负责人的张闻天率先提出和深入研究阐述了持久抗战理论,并带领中共领导集体积极谋划持久战策略的组织和实施。这一系列工作推动了转变的最终完成,实现了红军的巨大发展,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蒋介石对敌强我弱的基本国情的认识和在此基础上确立的“持久消耗战略”的抗日总方针以及“外交友,少树敌”的外交战略等三个方面对蒋介石复杂的抗战思想进行了简单的评介,既肯定了蒋介石的抗战思想对中国抗战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同时又指出其自身的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5.
《宜宾学院学报》2017,(4):97-102
陈诚多次参与了正面战场的重要战略方针的制定,他对中日战争的局势发展和抗战有着深刻认识和判断:在淞沪会战后对蒋介石的苦撑待变战略很不满,反对政略干扰战略;而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之后,他强调国军应该主动出击,展开全面战争,反对徒劳等待,依靠外部同盟。陈诚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前后抗日持久战的论述和全面认识,不仅可以体现出当时国民党及国民政府的抗日战略,也展现了他的军事理论素养。  相似文献   

6.
蒋百里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他很早就认为日本必将侵华。基于这一认识,他通过对中日两国的具体国情的分析,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就提出了对日持久作战的观点。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他又进一步提出了坚持持久战的战术思想,包括速决战与持久战、运动战及游击战等。所有这些都进一步完善了持久战思想,为中国的抗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从内战到抗战战略转变的过程中,中国红军逐渐形成了持久抗战和联合白军等重要的理论策略,时为中共总负责人的张闻天对此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共领袖集团中,张闻天首先于1935年12月作出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的明确论断,并对持久战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述。1936年9月他发表的《论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持久性》,是较早比较系统全面地论述持久抗战理论的专,早于彭德怀、周恩来的同类章,也早于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与此同时,还在中央红军长征刚刚到达陕北的1935年10-11月,张闻天即提出,中共要将国内战争变为直接的民族革命战争,就要加强白军工作。当时,张闻天正确地将联合张学良东北军、杨虎城西北军作为白军工作的重点,积极推动西北地区抗日统一战线的实现及红军与东北军、西北军“三位一体”局面的形成;在张闻天的直接领导下,对其他各实力派的联合工作也迅速展开,为民族抗战的展开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是国民党进步性、革命性的表现。其初期抗战给了日寇以沉重打击,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战略,基本上达到了中国持久抗战的战略目的。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使中国成为最早开辟反法西斯战场的国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初期抗战对振奋民族精神,对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都具有不可低估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对抗战胜利时间先后得出1938年、1941年、1943年、1944年等多种估计,尤其以1943年和1944年论及最多。抗战胜利时间的多变,既表明持久抗战下蒋介石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也是蒋介石对战争发展趋势的战略判断和政治信仰取向的外在反映。同时,它也是抗战结局底定与进程变动的映照和中国抗战深度融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互影响的表征。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持久抗战军事方针的参与制定者和积极支持者之一。在参与领导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中,不断地对抗日持久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阐释,丰富和发展了洛川会议关于持久抗战方针的内涵,为毛泽东持久战思想的正式形成,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思想成果。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持久战略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玉玲 《天中学刊》1998,13(1):85-89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都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从形成过程看,中共的持久战略是经过科学分析和实践检验而得出的结论,国民党的持久战略则是感性认识的产物;从内容上看,中共拟定的是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全面的持久战,国民党执行的则是单纯的军事持久战略;从实施效果看,中共取得了全面胜利,国民党在抗击日军的同时,造成了许多无谓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冯玉祥联合共产党在察哈尔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蒋介石认为是赤化、割据,万不能容忍,是错误的。冯玉祥主张调全国百分之八十的精锐军队,由蒋介石亲自统帅立即收复东北失地,这显示了他对日本、对国际大局不十分了解。其抗战的精神是应该肯定的,但其急躁、冒进也是不可取的,必然会中日本“速战速决”的诡计。  相似文献   

13.
“史迪威事件”是蒋介石消极抗战的产物。本文根据《史迪威日记》等第一手资料,通过对“史迪威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进行客观的分析,认为可从两次中国远征军入缅战役、史迪威与陈纳德关于军事战略的分歧、以及史迪威与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抗战力量的不同态度,看出蒋介石的消极抗战与史迪威的对日作战军事行动处处相抵牾。由于史蒋矛盾日益突出,最终导致了“史迪威事件”。劳而无功的史迪威不仅成了蒋介石消极抗战路线的牺牲品,而且成了蒋介石的替罪羊。  相似文献   

14.
卢沟桥事变后,国民党组织了淞泸会战和南就保卫战,采取的是“速战速和”的军事战略,两次会战的失败,日本和谈条件的提高,英美推行的缓靖政策,以及共产党持久战理论的影响,迫使国民党的军事战略从速战速和转变为持久抗战。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坚持全民族抗战,坚持持久战,开展人民战争,国际相互支援,共同奋斗而取得的;是华夏民族“以万物之胜胜万物”的思想智慧的成功;我们要发扬抗战的思想精神,开创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未来;全世界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遏制不义战争,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闻一多后期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五四”运动到抗战爆发前,爱国主义是他的思想主流。抗战爆发后,他走出书斋,投入到反对蒋介石反动政权的专制独裁、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斗争浪潮中,把自己同人民革命事业融为一体。他在政治思想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和提高:他坚信反动政权一定灭亡,中国的希望寄托在“北方”共产党和人民政权身上,认定人民是革命的真正力量。最后他把鲜血献给人民革命事业,是他革命思想达到光辉顶点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辽沈战役中,卫立煌采取与蒋介石不合作的军事态度,蒋介石的锦州战略无法实施。卫立煌的军事行为,使解放军赢得了时间和空间,得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敌人。卫与蒋的军事分歧,实际上是卫的“合法”政治斗争。他早对蒋介石不满。抗战期间与八路军接触,已对中共有所了解。国民党制造的“确山惨案”,使地震怒。抗战胜利后,他反对内战。1947年,他通过汪德昭向中共表示,“我决。心站到人民一边,和有关方面进行军事的、政治的及其他的一切配合。”他在东北战区的一系列行为,是对自己政治承诺的具体实现。辽沈战役后,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后,他所选择的政治道路,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一·二八”淞沪抗战与长城抗战为局部抗战之两大高潮。二役皆因日本扩大侵华而引起,国民政府采取了对日“一面抵抗,一面交涉”之方针,终以签订停战协定而结束。不同之点在于:“一·二八”之役,日本为掩护“满洲国”之成立,以攻为守,而长城之役,纯为进攻,为日本进一步侵占华北之先步;“一·二八”之役,前方第十九路军将领抗战主动坚决,热河防卫、长城之役,靠国民政府之督导部署;长城之役规模更大,牺牲更重;塘沽协定比淞沪停战协定对中国的危害更大。热河沦陷后,蒋介石是在北上听取华北将领的汇报意见后,才作出批准张学良辞职之决定的。张学良辞职下野,反映了当时全国的呼声,是对其“九·一八”事变以来不抵抗主义的总清算。断言蒋介石为转嫁热河沦陷的责任,落井下石,逼张学良辞职,此说未必能够成立。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爆发后,经过中国共产党的多方不懈的努力,终于达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日阵营内部,国共双方都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但各自对这一战略方针的理解和实施却不尽相同。国民党的持久战略表现为“持久  相似文献   

20.
1938年9月,胡适就任驻美大使。不久,他作了一首白话小诗《题在自己的照片上,送给陈光甫》,诗云:“偶有几茎白发,心情微近中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表明他为抗战竭力奔走的愿望。三年任职期间,胡适以一介书生奔走于美国各地及英法等欧洲诸国,为祖国的抗战事业作宣传、争外援,的确是“拼命向前”尽了力的,值得赞赏。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内战硝烟又起。1946年6月,胡适从美国回国,当上了北京大学校长。随即应蒋介石的电邀,出席在南京召开的伪国民大会,并当上了大会主席。开会期间,有人请他题字,他挥笔重题了旧作“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